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13488188148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16

我们常说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是非常重要的。量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一次次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知才能够形成和发展的。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产生了我们数学中的测量,而运用好我们的数学,充分发展孩子们的量感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需要。

当学生学习了一些计量单位后,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集约化经营处理,让学生从逻辑关系、属种关系等方面对计量单位形成整体性、结构性建构。把握计量单位之间的关联,以此深化学生的量感。!

当学生学习了一些计量单位后,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集约化经营处理,让学生从逻辑关系、属种关系等方面对计量单位形成整体性、结构性建构。把握计量单位之间的关联,以此深化学生的量感。!

“量” 起源于 “量”,这是量的形成过程。只有学生确确实实地经历了、体验了、获得感受了,量才不是一种规定性的知识,才能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生命感受的一部分,学生对量的感受才能逐步明晰。

层次化的体验,能够为学生量感形成提供保障。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激活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在多层次体验活动中,能够形成对物体量感的准确把握。在内心逐渐生成 “一杆秤。”

生活化的感知,能够建立学生的表象,为学生建立量感奠定坚实的基础。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形成参照比较,能够对物体的量进行估测,从而提升学生的直觉判断。

所谓量感,简而言之,就是对量的感受。具体而言,包括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厚薄、时间、速度等量态的感性认识。

量感是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学课程标准 2011 版》

数学家基斯。德夫林 (Keith Devlin,2000) 提炼了数感的定义,认为数感由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同时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能力和及时记住连续呈现的物体数量的能力

托拜厄斯。丹齐克 (Tobias Danzig,1967) 于 1954 年引入了 “数感” 这一术语,将之描述为:在个体没注意到的情况下,在一小堆物体中增加或者移除一个物体后,个体能够意识到这堆物体发生了变化的能力。

数是数出来的,量是量出来的!

在导入环节重可以播放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 3.0 的 2 上第 6 单元《1 米有多长》同步微课 1 分 35 秒 —2 分 26 秒,作为导入环节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复习旧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也能够充分调动起孩子们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建立 1 米的实际量感,估测物体的长度。

  1. 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掌握 1 米 = 100 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发展量感和估测能力。

二年级学生已有了测量教室的经验,知道了长度是有单位的。在学习 “课桌有多长” 之后,知道米和厘米的关系。有了上节课的基础,学生很容易认识米,但是对 1 米具体有多长,学生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感受依然不够具体。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3ms · UTC 09:33 · PVG 17:33 · LAX 02:33 · JFK 05:3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