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中国小学数学教师一群的邀请,以《从 —— 读懂学生》进行了一次沙龙活动,在活动中感觉老师意犹未尽,特在些开帖,希望我们能把自己读懂学生的放在这里,这样会给一线老师更多启发。让我们在教学中感受到教学相长的幸福!
安徽 许保明 (1049300156) 20:58:36
我们 “爱” 抄袭
学生抄袭作业是教育界的一个顽疾。
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班里优等生也抄袭作业,我大吃一惊。于是,在班里展开了一次小调查,我要弄清楚:有多少学生在抄袭作业?为什么连好学生也抄袭?
调查整理后,我知道了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作业太多,无暇思考,为了完成任务而抄试卷、资料后面配发的参考答案。
第二,不会写,怕老师批评而抄袭同学的作业。
结论:许多学生对自己加入 “抄袭大军” 也是很无奈的。学生们都是有自尊心的,无论优等生还是差生都在乎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差生,在满不在乎的外表下,他们内心深处有着对同学认同、教师表扬和鼓励的极端渴望!
反思:我是不是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没有从他们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我是不是在教学中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学会了或者应当会的,而没有对问题深究,一带而过,没有把问题分析透彻、讲解明白?看到让我气得半死的小纸条:老师,你老人家(其实,当时我才二十几岁)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布置这么多作业,还叫不叫人活?!又看到自己因为写作业而有些变形的右手中指,我想起小时候遇到难题解不出来,也会去抄袭;有时候,拿不准某题目,不自信了,也想去抄一抄;拿到过多的作业,心里也会恨老师。
怎样才能让学生与抄袭 “拜拜” 呢?
首先,减少作业量。
其次,分层设置作业。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抄袭现象有了改善,绝大部分学生不抄袭作业了;但是,仍然有个别学生时不时还会抄袭作业,对此,我只能期待他们自己觉悟了。
今天去了弟弟那,看到侄子在做练习,不由多看了一眼。要令我想不到的是侄子的一题目说不会,就画了件电器,都是常见的电器,在电器的下面标出了价格,问买录音机与饮水器一共需要多少钱。
看着哭泣的侄子,我心中特别疑惑:就这题也不会?究竟问题出在哪些呢?我指着这些电器问侄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指到饮水器时,侄子说不认识这是什么!而当我指出这是饮水哭时,侄子告诉我,这题会做了!
思考:当我们以为小学生识字不多时,自然会想到用实物照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这似乎也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而且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也似乎证明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想不到的却是我的侄子居然因为不认识饮水器而无法做这个练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再次观看题目,发现条件中用的是图形,是饮水机的的照片,而问题表达却是饮水机,用的是文字,而这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饮水机这几个字,对于二年级的(现在是二年级下学期)学生来说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为什么说侄子说不会呢?我不得不再次思考与侄子交流的过程,才发现原来是他不知道哪个是饮水机!
当我发现这个事实时,不禁笑了起来:难道我们苦心为学生营造的学习情景,用照片展示题目条件居然成了学生的学习困难?这是不是有一些讽刺的意味呢?
本帖最后由 谢杜交 于 2013-5-29 16:09 编辑
一年级下册《摘苹果》,教材第一次出现估一估,师问:什么是估一估?生答:估一估就是猜一猜的意思。把 17 看成 20,把 38 看成 40,学生通过观察这两个数都是估成了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孩子就说整十数还有其他的,所有整十数是 10,20,30,40,50,60,70,80,90,100. 有个孩子说:不对,100 不是整十数,是整百数。整百数还有 200,300,等,一直到 900. 那还有整千数,整万数,整亿数。老师,有没有整个数呀?有整十数,整百数,那到底有没有整个数呢?师:那你认为整是什么意思?生:整齐的意思。生:我还有问题,110 是整百整十数吗?因为 110 等于 100 加 10. 那 108 是整百整个数吗?因为 108 等于 100 加 8. 师:你真有自己的想法,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好,但老师还不能回答你到底有没有,当你长大一些学了更多知识就知道到底有没有了。
辽宁 - 素昧萍生:看来是类推了,不过一年级的孩子知道整十整百,不简单,挺有意思的。学生的这种好奇不可磨灭,这里有基于理解的类推,真的很不错。其实有的时候不一定要什么答案,学生的思考很重要,我觉得小学阶段我们给学生的就是习惯和方法,把学生都教的没问题了,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在课堂上学生未必能接受估算。当时上课的时候学生并不想用估算,很多就是准确计算。很多孩子在学前就已经学习了的,不一定一节课就解决问题,关键是教师心里要有估算意识,该用的时候就引导学生看,用。当时有一个孩子的计算就差很多,我说不用计算,一看就知道是错的,就这一句吧,很多孩子就想知道怎么看的,猜老师的想法学生很愿意做的一件事,我的意见就是慢慢渗透。不是书上有估算,就估算。关键在教师的意识上,所以教师要心里有这样的思考。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需要估算的地方,不要指望一节课就达到目的。估算只是一部分而已,也不仅仅是检验,很多问题是可以用估算解决的,只不过很多的时候因为没看到那个估一估的字样,就回避了。老师心里记着有估算这件事,慢慢的就会发现很多都可以用到估算解决问题。
荣少:学 “问” 才是最重要。现在的学生都在学 “答”。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没有问题”,即学生只会回答问题不会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远比回答问题更好重要。李政道教授说得好:“学问学问,就是学习提问;切莫将‘学问’变成‘学答’。” 务必记住:不高明的教师,使学生头脑里的问号的数量越变越多,问号的层次越变越高。学生向教师提问比教师向学生提问更加可贵,也就是说,教师向学生讲授 “为什么” 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 “为什么”。学生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没有特点。
刘勇老师:学生究竟是什么意思?主要是学生的想法是什么?你一直没有理解我的问题,学生的想法,就是我们整数的概念。整个数的想法,应该再让学生说一下。学生的想法,是朴素的,是接近数学本质的。感觉到乱,我们讲得,似乎超出了学生问题的范围。先思考一下,不要急着回答。我想建议的是:学生的问题中,包含数学的本质。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的想法是什么。就我的感觉而言:学生应该是从整十数,整百数的概念迁移而来。只是一种萌芽,说不出什么道理来的估算。学生的猜,就是估算。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猜,引导估算的方法。我们总是在想着教学生什么,而总是忽略了学生在想些什么,不是吗?这才是重点所在。我们要从关注教材,转变到关注学生。我的想法是把学生的猜想,变成估算的资源。
静石:教材上也不一定设置的就合理,一年级教学中估算对于学生而言就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设想,原因可能是:一年级数的运算教学主要以口算为主形式的基本计算技能;数目不算太大,学生没有产生估算的意识;三是在无法获得精确结果的情况下才求出近似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年级学生精确计算而没有估算的现象,是否可以将估算进度安排在高一点的年级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