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565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05 21:16:08 +08:009 99 20 |
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学生经历尺的生成过程,知道自己手中的尺是怎样产生的,是怎样成为测量工具的,对尺的认识清晰起来,对尺的价值明朗起来。学生不但在尺上找到了 1 厘米,还找到了几厘米,为后面进行物体的测量做好充分的准备。
3年前 回复了 fengpiaoyi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市彭州市余世友名师工作室 唐元富 2 上 《1 米有多长》 |
本节是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 1 米的实际长度,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基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新知,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此外,还重视学生对米尺的实际长度的观察,让学生借助这些感性认识建构长度单位 “米” 的概念。
3年前 回复了 zjing2020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薛国权名师工作室 张菁菁 2 上 《1 米有多长》 |
张老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熟悉的生活情境相关联,沟通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年前 回复了 李荣莲1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基地一 李荣莲 三下 《什么是周长》 |
教师灵活设计,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通过看、描、找、摸、估、量、数等活动,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同时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是通过 “度量” 得到的,发展学生了的 “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周媛媛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吉林辽源龙山区赵越数学名师工作室 周媛媛 三上 《什么是周长》 |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探究任务和丰富的测量工具。教学过程中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在课堂实践中体验 “量”,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发展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HLping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基地 胡铃苹 三上《长方形周长》 |
在本节课中,操作体验、不断调整对周长的认识是发展学生周长量感的关键,致力于在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周长的意义。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获得对周长的直观表象后,结合多种测量工具和方法尝试量出图形或物体一周的长度。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形成对周长概念的正确认识,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对周长的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多多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陈常杰名师工作室 多吉其西 2 上 --《1 米有多长》 |
本节课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设置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在观察、估计、测量等实践活动中经历从厘米到米的认识过程,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掌握 1 米 = 100 厘米,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是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有知识的收获,更有度量素养的发展。
3年前 回复了 多多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陈常杰名师工作室 多吉其西 2 上 --《1 米有多长》 |
本节课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设置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在观察、估计、测量等实践活动中经历从厘米到米的认识过程,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掌握 1 米 = 100 厘米,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是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有知识的收获,更有度量素养的发展。
3年前 回复了 fengpiaoyi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市彭州市余世友名师工作室 唐元富 2 上 《1 米有多长》 |
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量感来自于度量,从度量的角度,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量是度量的结果,所以 “量感” 是对数量进行度量过程或度量结果的感知与感受。在教学中,通过引领学生经历量的意义的建构,将 “量感” 培植于教学之中,让学生体验 “量”,形成对 “量” 的切身感受,建立了相关量感,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3年前 回复了 董晓旭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金顺玉名师工作室 董晓旭 3 上 《什么是周长》 |
量感其实是学生内心的感觉,它的形成需要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去触摸、拼搭、测量。 人类存在关于数量多少、距离远近方面的直觉,但如果没有测量的行为(设定计量单位并以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就不能实现对直觉的精确化、度量化,即不能实现数学的表达。进一步,如果没有测量空间的工具,我们便不能构造空间。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所以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先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然后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抽象出周长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培养 “量感”,最后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年前 回复了 huahuo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新世纪小学数学成都工作室 张元元 2 上《课桌有多长》 |
在认识一厘米有多长后,杨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生活中长 1 厘米的物体,加深了学生对 1 厘米的认识,而且使学生感受的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3年前 回复了 吉林长春基地(二)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吉林省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王春阳 2 上 《课桌有多长》 |
测量物体长度的本质是看 “被测量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 1 厘米”,作为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测量工具直尺就是 “计量单位 1 厘米的集合”。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引出尺子这一日常测量工具,把认识尺子作为研究度量单位的起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年前 回复了 阜阳实验小学基地常青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独立基地 常青 六上 《圆的面积一》 |
老师善用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采用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入,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将披萨抽象成圆。用以两个 8 寸的圆和一个 12 寸的圆的面积作比较,到底谁更大来引发认知冲突。通过估、数、比等一系列对量感的感知活动,引发不能精确的矛盾,引出转化思想。
3年前 回复了 tanjing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基地 谭静 6 上《圆的面积(一)》 |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另外,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堂练习,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3年前 回复了 rene0428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海怀一体化教研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刘亚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老师在教学中努力放手,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 “活动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和 “课堂讨论法” 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开展现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 “活动” 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让学生亲历 “做数学” 的过程。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