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何勤松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43
1 2 3 

长方体的体积与面有关,计算体积需要把立体转化为面,再转化为线。本课在这一过程中有充分的提现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

在操作实践中,积累度量活动经验,具体的量的感知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学习的方式明白了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培养了量感。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首学、互学、群学、共学的方式明白了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培养了量感。

日历中蕴含着非常多得规律,学生其实非常容易出错,欣慰以前的进率关系都是 10,这里突然出现了一个 7 的关系

面积单位的换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实践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多种多样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对于每一个面积单位代表的实际大小走了充足的体会。这就是面积单位的量感

通过人民币和实际物的对应,感受了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就是在活动中感受了人民币的量感

这节课教材的量感提现不明显,但是老师的设计很独到!学生在活动很多

结合生活经验思考 1 分钟能做多少事情,联系了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时间量感。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问题串让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认识面积的概念,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积的表象。

在无法直接观察、判断的情况下,学生自然会想到叠在一起比较,也有同学联系到周长的度量。

老师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同时 “量化”,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总结图形的面积大小和形状以及周长无关。这一部分,突破了学生的知识误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部分学生听说过 “面积”,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识,尚需要丰富的表象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由学生原来熟知的长度单位厘米已经不能解决所需问题时,学生就会产生新的知识需求,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加上寻找生活中的 1 毫米的活动,加深了学生量感的形成。

量感在本课该如何体现呢,可以在比较体积的大小中实现。土豆和红薯谁的体积大,就是在比较两个物体的量的大小。

这堂课是认识体积与容积的概念,但是体积与容积比较抽象,基本可以认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手段让体积和容积能够被看见,能够被感知。潘老师这堂课设计的学习活动就体现了这一线,通过溢水法,浸水法,将体积转化为可以见到的水。

本课教学评价具体,有针对性,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也能够从评价中感受到正确的课堂方向。通过学生对知识、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潘洁老师的这堂课,从儿童熟悉的故事出发,生动形象地凸显了容积的直观性,学生能够在石头把水挤出来的过程中体会到石头是占有空间的额

1 2 3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13:27 · PVG 21:27 · LAX 06:27 · JFK 09:2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