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xiaoweiba77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16

张老师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知识展开的,由微课进行自学,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完全是可以进行自学这些内容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张老师设计的导入环节,借助扑克牌,巧妙的将摆放好的扑克牌与方格图结合在一起,并通过不同指令的翻开扑克牌,引出了数对,进而探究数对的特点。相信学生在这样充满趣味的探究活动中,一定会开启一段积极主动的学习时光。很值得学习!

本节课老师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平均分和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 “快乐的动物” 具体情境图,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体会倍的含义。其实细想一下,“倍” 实际上就是除法意义的拓展建立除法与 “倍” 的意义的联系,使得除法不仅能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老师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多种感知活动中,从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加深对倍的认识,真正做到将意义内化于心,深化对倍的理解。

奚本课这节课从沏茶这一常见的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优化的角度进行时间管理。最后还通过数学文化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了优选法理论,并产生自豪感。整节课结构清晰,环节合理,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值得学习!

首先吸引我的是富有趣味性的导入,通过曹冲称象的视频,迅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本节课的测量做好了铺垫,其次的复习引入,通过回顾正方体、长方体这两个基本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为求不规则物体体积奠定知识基础。同时,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规则物体(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可以用体积单位来度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该怎么办呢?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唤醒学生的度量意识,激发学生去探索度量不规则物体的方法。设计很巧妙,值得学习!

韩老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这为感受、理解、抽象 “三角形的内角和” 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老师在巧妙精心的设计,相信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通过有趣的故事,奇妙的悬念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整节课教学环节层层相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值得学习!

关于 “混合式学习”,说实话还是第一次听说。通过仔细研读于老师的设计意图和主要教学内容,我逐渐对混合式教学清晰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将其融合到线下课堂中,如何使线上线下的 “混合式学习” 最优化?跟着于老师的设计,我也开始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相信真正实施到课堂中去,是会令学生很受用的。学习了!

本课主要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缺乏清晰地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老师经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多种探究活动中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体会大月、小月及变月的特征分类,体会不同记忆大小月的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本节课是基于在三年级下册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李老师结合微课层层递进,巧妙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微课,以自学的形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很值得学习!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整数的平均分和小数的基础上,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多种感知活动中能够对分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几分之几有了初步的感知,不仅落实了本节课的目标及重难点,也为后续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老师通过三看微课,从课前先看微课,根据微课内容学习,为课中讨论的深度和内容埋下伏笔;课中渗透微课,通过教学材料的多样性,能够提高学习兴趣,避免学习疲劳;课后再看完整微课。学生有困惑,重复学习。设计的非常巧妙,考虑的也很周全,从不同的层次解决了学生预习难的问题,通过微课指导,提升了预习效果,最大化的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我认为本节课的导入比较新颖,通过播放录音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估算,交流自己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让学生经历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式。值得学习!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本节课中,崔老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平面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在看一看,比一比的活动中 —— 建立大小表象,在比一比的活动中 —— 探索比较方法,体会度量本质抽象面积概念,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这一理念。

在引入部分,路老师利用 “小小推理家” 的活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连线,表格的方法让推理过程呈现简单,充分给与学生信任和提升的机会。

本节课的导入开门见山,让人眼前一亮,并且通过旅游中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通过观察自己绘制各种不同的线,在操作体验中感受到了线的特征,设计巧妙,也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 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的难点,是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奥苏伯尔 “降格处理”,把旧知转化为新知,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老师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情景解读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解决一系列的 “问题”,去完整地感知乘法分配律,个人认为非常成果!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2:59 · PVG 20:59 · LAX 05:59 · JFK 08:5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