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gene

Eegene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301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5 20:59:33 +08:00
10 G 0 S 0 B
Eegene 的最新回复

彭老师这节课不仅是讲授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也是培养学生从猜想 - 验证 - 结论的一个思想,在制作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活动中,利用各种工具,落实学生对 “量” 的感知,从而得出结论。

张老师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首先用绳子辨别周长和面积,从而达到一维到二维的过渡。然后通过铺一铺的方式联系上乘法的意义,把数与量进行结合,从而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其实这堂课的设计很有层次感,重难点突出,但是能够在讲授乘法以后来学习这个单元效果会更好。比如,一元可以是 5 个 2 角相加,5×2=10,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梅老师基于问题生成的分享式教学是非常有特色的,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学生主动构建认知,在各种活动的支持下,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量感,逐步加深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在猜测和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到面积是 “一大片”,不能只看 “一条线”,初步感知到面积指的是一个面的大小,与长度概念进行区分。再通过 “看、比、画、说” 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建立表征。

何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使课堂更加丰富,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本节课通过实物直观地对比 12 小时计时和 24 小时计时,在活动中形成了对量 “时间” 的感知。

从本节课可以看出肖老师是一位很细心的老师,而且逻辑性很强,思维缜密。每一个环节都是相扣的,每个问题都是预设了至少一种回答的,很真。从面积到体积,是二维到三维的转化,也必须对 “量” 强化积累,本节课在各个环节渗透量感,无疑是成功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 “由线到面” 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所以本节课在张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又通过一系列对面积单位的感知,形成面积表象,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 “量” 的感觉。

本节课通过乐乐四天不同的跑步方式,层层递进,将周长的三个要素:边线、一周,封闭蕴含其中,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表象,有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进一步理解,与此同时,还让学生亲自上去指一指,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操场的一周就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为后面的估测长度打下基础,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量感的培养。

王老师这节课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很好地发展了量感,更是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正确的学习方式。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更是让学生真正参与构建认知,学习效果良好。

本节课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方式,在校园教室过道或操场跑道中,逐步进行较小单位到较大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多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形成对 1 千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认知。充分展现了对 “量” 的感知。

量感是空间观念在测量领域的精细化和具象化,关注学生量感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本节课以绘本开始,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在活动中加强了量感的感知,对后面求图形的面积打下坚实的基础。

何老师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摸一摸、比一比活动,以触觉等多方位体验 “面” 的真实存在,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与体验,有效地建立面积的表象和空间观念。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马老师这节课从估计的活动入手,不仅仅是试图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也带出了合理的验证方法,更为学生想到利用长和宽去研究面积埋下了一定的伏笔。后面通过摆一摆的活动,在活动中生成一定的量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

李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多维度建立了 “量” 的思想,在这些活动基础下,进一步认识分米和毫米,对学生量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6:12 · PVG 00:12 · LAX 09:12 · JFK 12:1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