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刘杰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719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26 09:41:19 +08:00
9 G 99 S 65 B
刘杰 的最新回复

靠墙围围栏的问题,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没有生活经验的他们可能不好理解,我想知道任老师没有细化此处教学,老师将怎样设计,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和计算呢?

在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动手量一量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四边之和即长方形周长。从量到得出计算周长方法,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任老师设计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此处是不是让孩子用长方形学具来边摆边说会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呢?

相比第一稿的二稿,导入部分任老师更加细化了,“导入处(2)填空巩固什么是周长。” 对学生来说是不是有些难度呢?因为教材中并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但是学生一定能指出图形的周长,既然老师的设计意图是调动学生的感官,来建立周长概念这一量感,是不是结合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更好呢?

@育才小学任晶晶 本课设计体现了学生能会用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计算多边形的周长;有一定的测量活动的经验,对探究实践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参与积极性高。在具体动手操作,计算周长,展示交流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不断有新的发现,感受着其中蕴含的规律,达到培养学生 “量感” 这一数学素养的目的。

@育才小学任晶晶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探索、归纳、总结的能力,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另外,他们喜欢在课上表达和交流各自的想法,遇到困难也能借助知识迁移和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任老师都精心设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各种解法,在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单。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科设计,老师的这一设计正符合这一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黑龙江大庆基地宋键铭 纵观整堂课来看,是符合课标要求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科设计,老师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心智,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正方形周长的引入,既承接了前面对长方形的学习,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有效地调动起来,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状态。

习题上任老师设计的有梯度,从易到难,我觉得本课的习题都很适合通过画图理解题意,这样使学生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任老师在最后一个节,交流本课的收获,注重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启发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任老师能有效的利用新世纪数学微课 3.0 视频和多媒体课件演示,借助长方形、正方形纸板和直尺进行观察、测量辅助教学,新世纪微课真的是很好用。

@育才小学任晶晶 任老师能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将课堂设计活了,一切为学生自主的学为先,设计的活动和问题都很有价值。

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设计很多具体动手操作活动,计算周长,展示交流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不断有新的发现,感受着其中蕴含的规律,达到培养学生 “量感” 这一数学素养的目的。

@[无花果](https://bbs.xsj21.com/member/无花果) 教材就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感受操作活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巩固周长概念,刘老师更是借助操作激活学生 “量感” 意识,建立合理 “量感” 同时教会度量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刘老师在设计中,注重操作,思、量、算、说等方式,进行分析和推理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多角度多方面的理解,体会出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计算更方便简洁?

任老师的习题设计的也非常合理,在课堂上本课习题训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周长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夯实周长概念。任老师做得很好。

我觉得 “量感” 在数学课上的产生,就是联系生活实际去比较和去感受的,任老师设计课时注重学生亲身体验过程,又充分给予学生的交流时间和空间,相信会获得非常深刻的 “量” 的感受,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其抽象概念,这一学习过程就是增强和发展学生的 “量感” 体验。

通过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一想法好。对于学生将四条边加起来求周长的或者只测量一条长和一条宽这种简便方法求周长,两种情况都会有的,借助旧知换新知这一设计我觉得很好,任老师更在课上更注重学习的过程。

我觉得任老师 “探索正方形周长” 这一环节上设计非常巧妙,既承接了前面对长方形的学习,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有效地调动起来,始终保持着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状态。

任老师在合作探索,推理长方形周长环节中,通过启发学生不断观察和思考,在操作中亲自动手量一理、算一算得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并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多角度多方面的理解方法同时锻炼能力。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5ms · UTC 03:21 · PVG 11:21 · LAX 20:21 · JFK 23:2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