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13507240642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16

老师引用了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知生活处处皆数学,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发展了学生的 “量感”。

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本课设计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测量中直观的感知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大小,同时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围绕 “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 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感受 “物体有大有小。” 突出了 “体积” 概念的本质,然后,揭示体积的概念。

本节主果中通过对物体的大小,重量,规模,快慢等的直观、充分感受,发展量感。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学生亲身操作体验,充分感知,有效促成了学生量感的形成。

通过实际购物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方式自主探究了元、角、分的关系,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又化抽象的货币量为直观的货币量在学生面前演示出来。培养了学生对于货币的量感。

本节课中借助实物和图形,采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12 时和 24 时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在图形上将 24 时计时法转化为普通计时法,借助钟表一边画一边数;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 24 时计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师设计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 “一分钟能做什么?” 的活动使学生亲身感知到体验到时间的长短,易让学生形成量感。

本节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让学生由自己去发现,这样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为本节课的设计点赞。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操作、观察、对比、讨论、交流中,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从中让学生正真体会到什么是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建立模型,让学生正真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即面向全体又注重差异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本节课中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实践、探索,学生可以将两个图形重叠后,再进行观察,也可以用割补的方法,还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 这样更能丰富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设计找一找,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合作学习,特别我们儿时使用的拳头记忆法及歌诀记忆法,注重了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

通过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找一找等大量的活动,感知 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发展学生量感。

通过摆和堆的活动,让学生实地感受直观的单位的大小,在活动过程中通过量化,让学生形成体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从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这是有节很 “趣味” 的课,不同的参考测量工具,借助身边的物体为 “度”,量出教室的长度,使学生产生 “量感”。而且合作性很强,锻炼学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20ms · UTC 03:56 · PVG 11:56 · LAX 20:56 · JFK 23:5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