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义250

郭宝义250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938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30 06:42:05 +08:00
9 G 99 S 95 B
郭宝义250 的最新回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年,月,日。用不同的方法记往大月,小月和 2 月特殊的月份。在体验中培养量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本节课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

谭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发展了学生的 “量感”,同时培养了学生解決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原型面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经历把圆平均分成 8、16、32 份的操作过程,想象分的份数越多,拼出来的新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极限思想和转化思想,找到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升量感。

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地再现了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轻松化解了教学难点,让学生教容易地推导出了圆的计算公式。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量感。

学生经历由表面的静态到抽象的动态,让学生从 “学会” 到 “会学”,整个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及量感形成的过程。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索、交流合作能力,好奇心、求知欲强。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对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在本单元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圆的特征,探索了圆的周长公式,再结合已有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学习经验,教师的设计中突出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和圆的周长公式、初步建立面积的含义和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因此,设计注重直观实践操作教学,通过学生直观动手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初步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再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把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 通过形象、具体的操作体会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极限思想。 然后通过 组织学生比较拼成的圆形和原来圆的联系, 由熟知已经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以便更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为以后解决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问题做好准备。

老师基于结构化理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初步体会新的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为千米和毫米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数学的兴趣。

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提炼系统化学习方法的过程,以 “变中找不变” 的思想来应对生活中各种复杂的问题。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能估计物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提高学生的量态感觉;在四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敢于表达、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教师通过多个实践活动,充分让学生体会 “变中有不变 “的思想,帮助学生发展量感。同时,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的培养,非常好的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感量,是靠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而积淀的。北师大史宁中教授说:“世界上很多东西不可传递,只能靠亲身经历。” 作为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因为熟视无睹而忽略一 - 些。事件。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关注,让学生在课后有意识地去感知、体验。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蕴藏了两层含义:一是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索的任务,在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探索测量周长的方式方法,可以用直尺、卷尺、绳子等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内涵,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

量感是对量的感觉,是对物体大小、多少、轻重、厚薄等的感性认识,也是一种数学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量感对于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等数学知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量感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种不同方式来培养。通过操作活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量感,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亲自感受到量的变化。

本课开始运用活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提问环节层层紧扣教学重点。教具丰富,课堂效果较好。

通过运用新世纪 3.0 动画微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形成对周长计算方法的整体性理解,在总结与提炼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图形特性的认知和长度量的进一步感知。

导入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等方法复习 " 周长 " 的含义,体现 " 周长” 与生活密切相关,摒弃传统教学中让学生 “背定义” 的复习方式。

老师这节课意在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在感受策略的同时,注意优化的数学思想。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原本对周长的粗略量感变得清晰起来,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过程,既是量感逐渐清晰的过程。

本课老师基于学生需要对量大量进行感受,所以量感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践,教师要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把量感概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应使学生由原来的 “听数学”,“学数学” 转变为 “做数学”、“用数学”,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通过亲身体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8ms · UTC 07:57 · PVG 15:57 · LAX 00:57 · JFK 03:5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