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李密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183
1 2 3 4 5 6 7 8 9 10 

繁荣袁俊芳老师:本节课顾老师从小丑服饰搭配中引入这节课,学生们很感兴趣,学生们经历了动手操作的过程,有无序的,有有序的,在对比中学生感受到有序思维的重要。然后离开学具,让学生把搭配的结果展示出来,这就使学生想到了用符号来表示,学生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代替帽子和裤子,用连线的方法或者一一列举的方法来表示搭配的结果。在解读不同符号表示搭配方法中,学生感受到一类东西用一种符号更清楚,培养了学生符号的意识。

繁荣阎鑫鑫老师:符号意识主要就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运用符号来理解和表示数、数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明确符号与数之间的关系,正确运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运算和思考数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顾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很好地发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已有经验,逐步经历抽象的过程,将符号意识准确的落实到课堂中,唤醒了学生对于符号的认知,体会到了符号表示的简洁性。

繁荣吕晶:顾老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了符号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一步步引导学生准确了解用数学符号表征的简洁特点,即数学符号可以直观清晰表现出数学对象的结构,很好展现了数学知识的内涵,不仅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使得学生的符号意识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

数学符号作为表达数学对象和进行数学思考的工具,不仅对数学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还影响这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及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顾老师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符号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使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符号化思想。一点粗浅的感受和顾老师探讨:本节课不同的情境承载着不同的教学任务,缺少实际问题,是否可以考虑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为教学增添一些灵气,以便让学生在知识发生和应用的过程中体会符号化思想,让符号的学习回归实践?

【教案终稿】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 结合实践活动,能独立制作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时间量感。

3. 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时间表、计算题卡(绿卡)、古诗卡片(粉卡)、练字卡(白卡)、美文摘抄资料(蓝卡)、语数当天作业、倒计时表。

【教学过程】

一、以生活感知搭建量感培养的桥梁。

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刚刚过去的周日,你都做了什么事?

师:这一天过去了,它还会再回来吗?

师:是啊,时间太宝贵了,每一天都是生命里唯一的一天。

课件出示时间饼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周末的时间饼图,这就是我们的一天,请你来看看,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什么?

生:都在睡觉。

师:除了睡觉,在仅剩的有限时间里,如果我们合理地规划它,就可以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师:其实我们在学校生活的每一天,就有一位好朋友,在帮助我们规划时间,知道这位好朋友是谁吗?

师:这位好朋友就是时间表(板书课题),那接下来老师就将我们这位好朋友请出来。

设计意图 :经由生活经验感觉时间的存在,体会时间会随着事件的发生而不断流逝,无法重回过去,即时间是不可逆的。借助时间饼图,引发学生对时间长短的关注,感受珍惜时间、规划时间的必要性,初步发展学生的时间量感。

二、 以学习经验建立时间量感的表象。

(一)认识时间表。

1. 师:一起来看看我们学校的时间表(课件出示上课时间表)。

看一看,时间表上有什么信息?你再认真观察,能发现什么呢?请拿出你的那份时间表,可以在时间表上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一会来汇报一下你的发现。2.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预设:

(1)直接读取时间表上的信息。如:8:00 开始上第一节课,上午有 4 节课等。

(2)根据时间表,推理计算得到信息。如:①每节课都是 40 分钟。②眼保健操和英语每日读都是 15 分钟。③第四节结束时刚好是午休的开始。④时间表上两个事件的时刻也可能是断开的。

师:同学们真是爱思考又善于发现,不仅找到了时间表上呈现出来的信息,还能通过计算发现了每节课都是 40 分钟这个小秘密,竟然还能 发现时间表上的时刻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不连续的。

师: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课件出现钟表),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在这个时刻(9:45),同学们在做什么?

生:现在是 9:45,同学们在上大课间。

师:同学们毫不费力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看来大家对时间表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了。

(二)补充时间表。

师:对这份时间表,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缺少下午的时间表。

师:是啊,我们的时间表并不完整。接下来李老师给你提供一个信息。

课件出示:下午从 13:25 开始上两节课,第 5 节课后是 15 分钟的课间休息,然后上第 6 节课。

师:通过这条信息,你能不能判断出我们需要补充几项内容?

生:需要补充第 5 节课、课间休息和第 6 节课这三项内容。

师:接下来,就把挑战给你们,由你们将下午的时间表补充完整,好吗?

学生独立完成时间表后教师组织汇报。

师:你是怎么判断第 5 节课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

生:英语每日读 13:25 结束,第五节课的开始时间是 13:25 开始,经过 40 分,14:05 结束。(教师补充板书)

师:接下来呢?

生:课间休息是 14:05-14:20,第 6 节课是 14:20-15:00。

师:真是太好了!同学们补充后,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份完整的上课时间表,每天我们都在遵照这份时间表来学习生活。

设计意图 :经历读表、识表,使学生尽可能获取更多与时间表有关的信息, 体会时间表的制定要科学合理。鼓励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持续时间, 在观察、计算、分析、补充时间表的过程中 ,促 进学生对时间长短的感知 丰富学生的时间量感。

三、以实践体验撬动量感发展的杠杆。

(一)实践体验 5 分钟。

1. 感受体验的必要性。

师:我们在学校的一天有没有结束呢?

生:还有课后托管时间。

师:课后托管时间是几时开始?几时结束?

生:下午 3 时 - 5 时(15 时 - 17 时)。(教师板书:课后托管 15:00-17:00)

师:一共是 2 小时的时间,你会利用这 2 小时,做些什么事呢?

生:先吃一些简餐,再完成作业,最后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师:你知道完成每一项作业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吗?

师:看来有些同学平时比较关注自己完成任务需要多长时间,但是还有很多同学对于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是不清楚的。老师这里有你们平时经常布置的几项作业:数学作业卡、古诗、练字、美文摘抄。

师:请你估计一下,你完成这一项作业需要多长时间?

生:数学作业卡大约 10 分钟,背古诗大约 20 分钟,美文摘抄 10 分钟,练笔需要 10 分钟。

师:同学们估计的对不对呢?接下来就实际体验一下,看看在 5 分钟内你能完成多少?

师:老师给大家 1 分钟的时间,现在请组长分配任务。

2. 学生利用 5 分钟个性化体验各项活动。

(二)交流完成情况和体验后的感受。

师:时间结束。请同学来说一说,刚刚这 5 分钟,你体验的是什么?完成了多少?

预设:

生 1:我体验的是练笔,完成了 4 行。

生 2:我体验的也是练笔,完成了 5 行。

生 3:我选择的是美文摘抄,我完成了 2 句的摘抄。

生 4:我选择的是背古诗,我背下来 2 句。比自己想象的有效率,很有成就感。

生 5:我选择的也是背古诗,我背下来 4 句。

生 6:我选择的是脱式计算,我完成了 10 道计算题。

生 7:我也选择的是脱式计算,完成了 16 道。比我想象的要多,因为我集中注意力了,沉浸在其中,做事效率高。

设计意图 :同样的空间中,同样的时间里(5 分钟),完成学习生活中熟悉的事件,了解相同的时间做的事件不同,相同的事件完成的数量不同,并且体会到并不会因为完成数量的不同而改变 5 分钟的长短。结合自身多种感官实践体验和外界信息对自身的刺激,形成具身经验,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表象和行为,即转化为能够感知的具体的 “量”,感悟过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时间量感。并体会相同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可以提高做事效率,利用有效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四、以经验迁移助推量感发展的进程。

(一)制定课后托管时间表。

1. 布置制定任务。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刚刚 5 分钟的体验,都有了自己的感受。接下来,请你们参考刚刚 5 分钟的完成情况,来规划一下今天课后托管的时间。

活动任务:小组合作共同制定一份课后托管时间表。(建议:8 分钟)

(1)参考今天的作业清单,完成时间表的制定。

(2)完成后,将小组时间表粘贴到展板上。

(3)小组间相互学习,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2. 小组合作制定课后时间表。

3. 全班汇报。

师:哪个小组想先来汇报一下,这 2 小时你们是如何规划的?

预设:整段规划写作业时间。

师:你们能说说为什么确定写作业的时间是 40 分钟呢?

生:根据刚刚的体验,确定每一项作业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将每一项时间加起来后大约是 40 分钟。

师:谁和这个小组类似,也是这样将写作业的时间整段规划的?

师:老师发现,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规划了吃简餐的时间,规划了休息的时间,也规划了写作业的时间。

师:但是关于学习这段时间,每个组的规划是有区别的。还有哪个小组能来具体说一说你们写作业的这段时间是如何规划的?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规划?

预设:详细规划写作业时间。

生:我们计划用 10 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数学作业,因为刚刚 5 分钟,我们完成了 15 道问题,作业卡上面的问题要更复杂,因此,我们推断需要 10 分钟。我们计划用 20 分钟背古诗,根据刚刚的体验,5 分钟背了 2 句,20 分钟应该差不多可以背下来。我们计划练字和美文摘抄一共需要 15 分钟。最后还要留出 10 分钟,整理物品和书包。

(二)体会时间表的广泛应用。

师:感谢同学的用心规划和精彩汇报。现在我们每个小组都拥有了一份非常完整的学校生活时间表,是不是所有学校的时间表和我们的都一样呢?老师这里还有一份其他学校的时间表,这所学校位于我国的新疆,他们的时间表什么样?你们好奇吗?

师:请看!(课件出示新疆时间表)这是新疆小学的时间表,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0 时才上第一节课,而我们第一节是在 8 时上课。。

师:为什么新疆的小朋友上课时间这么晚呢?

师:我国幅员辽阔,当我们已经日出了,在西部的新疆依然是满是繁星满空。日出时间比长春时间大约晚 2 小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差。

师:其实时间表随处可见,不仅出现在我们的校园里,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课件出示暑假计划表、老师每学期制定教学计划。

师:李老师制定的是我们三年级每周的教学计划,老师每天都要按照这个来开展工作。时间表可以是一个时间段的,可以是一天的,还可以是一周的。

(三)总结制定时间表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规划时间的好朋友 —— 时间表。

师:你想对时间表这位朋友说点什么吗?

生 1:时间表,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能让我的生活更有规律。

生 2:时间表,你真有用,有了你,我就可以好好规划我的生活,让我更合理的利用时间,做更多的事。

师:是啊,时间表能将时间规划的更合理、更科学,做事情也会更有效率。

师:既然时间表这么有用,那你有没有学会制定时间表方法呢?

学生汇报制定时间表的方法:先体验,再制定。(板书:体验→制定)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制作时间表的方法,那你认为刚刚我们小组合作的这份时间表,一定适合小组内的每一个人吗?

生:每个人情况不同,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

师:是啊,这份时间表并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我们课上只是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为了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活,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四)布置 “长作业”。

师:那接下来李老师来给你们留一个长作业,你来制定一个专属于你自己的时间表,可以是一天的,也可以是一周的。自己做时间的主人,争取能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务。在下周,随时将你的时间表带来,我们再做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 :经过对比两地时间表,了解时差相关知识。通过 5 分钟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的时间量感从主观臆测走向参照推理,学生对时间的感知更加清晰和牢固,在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将这种感知逐渐内化,进一步加深对时间的感悟。并在培养时间量感的同时,掌握制定时间表的方法,发展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合理规划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伴随着对时间的 “感觉” 有意识在未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合理的安排,形成时间管理的观念。

【板书设计】

【三稿反思】 第三次试教,与前两次相比,课堂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确定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对培养学生时间量感是恰到好处的。

首先是借助本校的时间表,为学生提供了可以集体讨论的素材,在与新疆时间表的对比环节,学生兴趣很高,对时差这一有趣现象兴趣颇浓,通过观察、对比、计算、分析 ,深刻 体会到相同的时间可以做不同的事情,丰富了学生的时间量感。

“我的 5 分钟” 活动依然是本节课的亮点,我们总结上次试教中的 5 分钟体验项目有动有静,相互干扰,因此我们本次将体验项目改为了静态体验:①做计算题 ②练字 ③美文摘抄 ④背古诗。这四项体验活动的设计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确定的,它们均是三年级的作业项目,是为了后一环节:学生制定课后托管时间表而服务的。试教后发现,学生对这 5 分钟感受颇深,深刻体会到集中注意力效率更高,并在制定课后托管时间表时,充分利用了这 5 分钟的体验,参考体验情况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写作业时间安排。

此外,本节课还突破了一个难点:每位学生均体验一项活动,那么如何保证学生完整的经历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团队老师们群策群力,经过几轮研讨,确定出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这一难题。小组 4 人,每人分别体验一项,这样就可以制定出一份完整的课后托管时间表,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完整的经历了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尽管这份时间表并不一定符合每一个小组成员,但是学生可以很容易的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时间表是需要自己亲自去体验再制定的,并且在学生经历了制定过程并掌握了制定方法后,制定自己的时间表这一问题自然化解。这也为我们 “长作业” 的布置做好了铺垫。

最后,“长作业” 的布置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作业内容从课本拓展到了课外,我想学生在完成这份长作业时,更能体会到时间表的价值所在,更能体会到规划时间的必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反思本节课,课堂教学有序、有效,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到突破,但依然有所缺憾。在第一环节,对比两地时间表时,绝大多数学生的关注点都放在了 2 小时的时差,而缺少对其他信息的关注,如:时间表中上一事件的结束也是下一事件的开始;事件相同,时间长短不同等等,预设在这一环节达成的量感培养目标没有很好的得以实现。这一不足,争取在下一稿教学设计时能得以弥补。

【教案三稿】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 结合实践活动,能独立制作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时间量感。

3. 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发展时间量感。

【教学难点】

能独立制作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程时间表、记录卡、计算题卡、古诗卡片、练字卡、美文摘抄资料、语数当天作业内容。

【教学过程】

一、以趣味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1. 出示班级同学上午 8 时上课的图片。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生:长春的小兰在上午 8 时,在上课。

师:请你猜猜看,此时此刻,乌鲁木齐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2. 出示乌鲁木齐小朋友上午 8 时起床的图片。

师:你猜对了吗?为什么同样是 8 时,我们已经开始读书了,而乌鲁木齐的小朋友却才起床呢?

3. 出示中国地图。

师:我国幅员辽阔,当我们已经日出了,在乌鲁木齐依然是满是星空的夜晚。乌鲁木齐时间比长春时间大约晚 2 小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差。因此,我们的作息时间表与乌鲁木齐小朋友的一定不一样。这两地的时间表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时间表的学问。

设计意图 :通过现实生活中两地小朋友作息时间不同,了解时区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通过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感受时刻相同,所作事情可能不同,初步发展学生的时间量感。

二、 以学习经验建立时间量感的表象。

(一)读表、识表。

1. 出示两地上课时间表。

师:一起来看看我们学校的时间表和新疆民族小学的时间表。

出示学习指南

独立学习。(建议:2 分钟)

(1)观察两份时间表。找一找时间表上有什么信息?

(2)对比两份时间表。你发现了什么?

可以在时间表上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

小组学习。(建议:2 分钟)

在小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2.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师:说一说,时间表上有什么信息?你的什么发现是什么?

师: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中间的 10 分钟去哪了?

师:看来时间表制定要有科学依据,里面有很多学问。

预设:

(1)学生针对一个时间表来获取信息,例如古丽上午 10 上第一节课,第四节下课是 13 时 45 分。

(2)学生对两个时间表进行对比,如每天上午我们和古丽都有 4 节课,上午 10:50 我们第 3 节下课,而古丽要上第二节课。

(3)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的作息时间都要比我们小学上课时间晚 2 时等。

(4)课间 10 分钟去哪了?(时间表可能是不连续的)

(5)第四节结束是午休的开始。(前一事件的结束时刻是下一事件的开始)

(6)午休时间长短不同。(事件相同,时间长短不同)

小结: 你们真爱动脑筋、有很善于发现!不但发现了在相同时刻、我们和新疆小学的同学们做的事件不同,还发现了我们都有午休,但是时间长短不同,还能 发现时间表上时刻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不连续的。

(二)补充时间表。

师:对这份时间表,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缺少下午的时间表。

师:是啊,我们的时间表不完整。如果由你来制定下午的时间表,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生:下午有几节课?

师:接下来给你们一个挑战。

课件出示:下午从 13:25 开始上两节课,第 5 节课后是 15 分钟的课间休息,然后上第 6 节课。

师:请你来补充我们班级下午的时间表。

学生独立完成时间表后教师组织汇报。

设计意图 :经历读表、识表,使学生尽可能获取更多与时间表有关的信息, 体会时间表的制定要科学合理。 在从不同角度观察、对比、计算、分析的过程中 ,促 进学生对时间长短的感知 体会相同的事情所用时间可能不同、相同的时间可以做不同的事情,丰富学生的时间量感。

三、 以实践体验撬动量感发展的杠杆。

师:现在我们已经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拥有了上、下午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我们都在遵照时间表来上课。有了这份时间表,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就会非常有规律。

师:我们一天的学习生活有没有结束呢?

生:还有课后托管时间。

师:课后托管的时间,你会做哪些事?

预设:先完成作业,再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师:是啊,上面这些我们是按照学校的安排来学习生活的。课后托管的时间可是真真正正属于你自己支配的。你想没想过也要好好规划自己的这一段时间呢?

师:你知道完成每一项作业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吗?知道的同学请举手。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不太清楚完成每一项作业需要多长时间?

(师:这么多同学都知道,那你知道完成每一项作业大概是多长时间吗?)

师:这样,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在一小段时间里,我们能完成多少?我们看看可不可以参考这个小实验,对你制作课后托管的时间表提供一些帮助?

1. 活动名称:我的 5 分钟。

活动指南:

(1)想一想

打算利用这 5 分钟做哪件事情?小组同学每人从以下活动中各选一项(小组 4 人不重复)。

①做计算题 ②练字 ③美文摘抄 ④背古诗。

(2)估一估

各自估测一下自己在这 5 分钟内能完成的目标是多少。

(3)试一试  

尝试完成体验。

(4)记一记

将自己实际完成的情况在 “记录卡” 上记录下来。

教师计时 5 分钟,学生个性化实践体验各种活动。

2.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完成情况和感受。

师:老师看到刚刚每一位同学都很努力的完成自己领取的实验活动。老师很好奇,你们预测的和实际完成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师:经过刚刚这 5 分钟的体验,你有什么感受吗?

师:刚刚这 5 分钟,与在家完成情况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

(1)我选择的是背古诗,我背下来 2 句。比自己想象的有效率,很有成就感。(2)我选择的是练字,我预测能写 5 行,实际也写了 5 行。

(3)我选择的是美文摘抄,我完成了 2 句的摘抄。

(4)我完成了 15 道计算题。比我想象的要多,因为我集中注意力了,沉浸在其中,做事效率高。

设计意图 :同样的空间中,同样的时间里(5 分钟),完成学习生活中熟悉的事件,结合自身多种感官实践体验和外界信息对自身的刺激,形成具身经验,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表象和行为,即转化为能够感知的具体的 “量”,感悟过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时间量感。并体会相同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可以提高做事效率,利用有效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四、以经验迁移助推量感发展的进程。

1. 师:看来同学们刚刚体验后,都有了很深的触动,接下来请小组同学参考这 5 分钟的完成情况,来制定一份课后托管(15 时 - 17 时)的时间表。

活动指南:

(1)全班交流。时间表上都需要有什么信息?

(2)小组合作。参考 5 分钟的体验情况,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制定一份课后托管的时间表。(建议:5 分钟)

(3)全班展示。将组内的时间表,展览到白板上。相互学习,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建议:2 分钟)

2. 小组合作制定课后时间表。

3. 全班汇报。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课后托管时间,是如何规划的?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规划?

生:我们计划用 10 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数学作业,因为刚刚 5 分钟,我们完成了 15 道问题,作业卡上面的问题要更复杂,因此,我们推断需要 10 分钟。

生:我们计划用 20 分钟背古诗,根据刚刚的体验,5 分钟背了 2 句,20 分钟应该差不多可以背下来。

生:我们计划练字和美文摘抄一共需要 15 分钟。

生:还要留出 10 分钟,整理物品和书包。

4. 了解各类时间表。

师:通过刚刚的制定,同学们自己做了时间的主人,合理地规划了自己的时间表。

师:你想对时间表这位朋友说点什么吗?

生 1:时间表,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能让我的生活更有规律。

生 2:时间表,你真有用,有了你,我就可以好好规划我的生活,让我更合理的利用时间,做更多的事。

师:是啊,时间表能让我们的生活张弛有度,把握好时间,会将时间规划的更合理、更科学、做事情也会更有效率。

师:其实,时间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各类时间表)比如寒暑假的作息计划、旅游出行计划表、老师每学期制定教学计划,各种各样的时间表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时间,合理规划我们的生活。

5. 总结制定时间表的方法。

师:对于刚刚我们小组合作的这份时间表,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呢?这份时间表一定适合小组内的每一个人吗?

师:是啊,这份时间表不是自己的,我们课上只是经历了一个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为了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活,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那你有没有学会制定时间表方法呢?

学生汇报制定时间表的方法:先实验,再制定。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制作时间表的方法,那接下来李老师来给你们留一个长作业,你也来制定一个专属于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可以是一天的,也可以是一周的。在制定之后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自己做时间的主人,争取能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务。在下周,将你的时间表带来,我们再做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 5 分钟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的时间量感从主观臆测走向参照推理,学生对时间的感知更加清晰和牢固,在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将这种感知逐渐内化,进一步加深对时间的感悟。并在培养时间量感的同时,掌握制定时间表的方法,发展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合理规划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伴随着对时间的 “感觉” 有意识在未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合理的安排,形成时间管理的观念。

【二稿反思】 二稿教学设计试教后,感受颇深。从发展学生时间量感的角度出发,效果比较好的是其中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其一,是第二环节,通过学生记录并汇报周日的一天安排,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做某一件事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很好地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起了联系,形成时间量感的表象,帮助学生积累了真实的时间量感。

其二,是第三环节,5 分钟体验活动。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是有很多考量的,最初并不确定这 5 分钟会带给孩子多大的感受和参考价值,40 分钟课堂是否值得拿出 5 分钟(八分之一)的时间来给孩子体验,试教后发现,这 5 分钟的体验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认识时间表、计算经过时间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难点,难点是如何制定时间表,制定时间表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是非常有挑战性的,由于生活中学生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多是主观的,这在前测和第一环节的谈话中就有所体现,却缺失对时间长短的客观估测。课堂上,创设 “我的 5 分钟” 这一环节,让学生共同拥有一个 5 分钟的体验,‍‍这让学生们在制定时间表的时候便有了抓手,‍‍例如有学生在汇报时谈到:“我利用刚刚的 5 分钟读了 24 页的书,因此周末我规划 30 分钟的时间来读书,因为我想将一本 120 页的书读完。” 可见,5 分钟的体验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脚手架,让学生‍‍在制定计划表的时候便有了依据,‍‍即学生可以借助体验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时间表,并且这一环节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制定时间表上,还渗透给学生一个制定时间表的方法,即可以先体验再规划。

试教之后,也发现本次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如本节课借助的载体是周日一整天的时间表,但周日的活动往往都是零散的,并且每个人的周日安排均不相同,这样就缺少了学生共同讨论学习的空间,并且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时间表的必要性和意义;而且,5 分钟的体验活动有动有静,相互干扰;此外,尽管经历了 5 分钟的体验,但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及课堂观察,制定周日一天的计划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非常困难。因此在下一阶段,我将与团队老师们着重将时间表知识学习的显性目标与时间量感培养的隐性目标合二为一,思考如何让知识目标落实、量感培养落地。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对于 5 分钟体验活动及其价值。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们团队是有很多考量的,最初并不确定这 5 分钟会带给孩子多大的感受和参考价值,40 分钟课堂是否值得拿出 5 分钟(八分之一)的时间来给孩子体验,试教后发现,这 5 分钟的体验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5 分钟的体验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脚手架,让学生在制定计划表的时候便有了依据,还渗透给学生一个制定时间表的方法,即可以先体验再规划。引入 5 分钟的体验活动,一方面在基本量感和衍生量感培养的策略上做了很好的感悟。另一方面活动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从 “量 liáng” 的视角去感知时间,去审视和探索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15943088565 感谢您的分享,非常赞同您对时间表作用的观点。在回答前面帖子中对于时间产生的必要性,我们有更多的思考时间一去不复返,即时间的不可逆性。正式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我们才需要好好的规划自己的时间,时间表就是帮助我们规划时间的工具。时间表多种多样,不仅可以规划一天的时间,还可以是一周的、一个月的、甚至是一年的,有了时间表的合理规划,让我们的时间不虚度,生活变的更加规律,感受时间表的意义和价值。

感谢您的分享,非常赞同您对时间表作用的思考。在前面其他老师回帖中,我们团队觉得时间一去不复返,正是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我们才需要很好的规划自己的时间,谁能帮助我们很好规划一天的时间,课程时间表。借助时间表我们不仅可以规划一天的时间、还可以规划一周的、一个月的、甚至一年的,时间表让时间不虚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规律。进一步感受时间表的意义和价值。

@福星高照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对于 5 分钟体验活动及其价值。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们团队是有很多考量的,最初并不确定这 5 分钟会带给孩子多大的感受和参考价值,40 分钟课堂是否值得拿出 5 分钟(八分之一)的时间来给孩子体验,试教后发现,这 5 分钟的体验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5 分钟的体验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脚手架,让学生在制定计划表的时候便有了依据,还渗透给学生一个制定时间表的方法,即可以先体验再规划。引入 5 分钟的体验活动,一方面在基本量感和衍生量感培养的策略上做了很好的感悟。另一方面活动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从 “量 liáng” 的视角去感知时间,去审视和探索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观莫 感谢您的分享,引入 5 分钟的体验活动,一方面在基本量感和衍生量感培养的策略上做了很好的感悟。另一方面活动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从 “量 liáng” 的视角去感知时间,去审视和探索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cs_fukai 感谢您的肯定,给予我们团队的更多的信心和研究的动力。5 分钟体验活动。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是有很多考量的,最初并不确定这 5 分钟会带给孩子多大的感受和参考价值,40 分钟课堂是否值得拿出 5 分钟(八分之一)的时间来给孩子体验,试教后发现,这 5 分钟的体验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5 分钟的体验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脚手架,让学生‍‍在制定计划表的时候便有了依据,还渗透给学生一个制定时间表的方法,即可以先体验再规划。

@cs_fukai 曾国藩说: “天可补, 海可填, 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时间是能力发展的地盘,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是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批评家,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关键看一个人善不善于安排。经典的语录,精彩的分享。诚如您说时间会随着事件的发生而不断流逝,无法重回过去,即时间是不可逆的。正式时间的不可逆才有规划时间的必要性!!!

5 分钟体验活动。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是有很多考量的,最初并不确定这 5 分钟会带给孩子多大的感受和参考价值,40 分钟课堂是否值得拿出 5 分钟(八分之一)的时间来给孩子体验,试教后发现,这 5 分钟的体验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生活中学生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多是主观的,这在前测和第一环节的谈话中就有所体现,却缺失对时间长短的客观估测。课堂上,创设 “我的 5 分钟” 这一环节,让学生共同拥有一个 5 分钟的体验,这让学生们每个人手中都拥有一把 “5 分钟” 的尺子,在制定时间表的时候便有了抓手。即学生可以借助体验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时间表,并且这一环节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制定时间表上,还渗透给学生一个制定时间表的方法,即可以先体验再规划。

@18091811467 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它看不见、摸不着,本课学生引表、读表、补表、体验 5 分钟、制表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建构时间概念,经历从 “无形” 到 “可量” 。给学生一把度量时间的 “尺子”,渗透给孩子制作时间表的方法,即可以先体验再规划。

@邓怡岑 感谢您肯定,本课初始环节通过学生记录并汇报周日的一天安排,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做某一件事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很好地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起了联系,形成时间量感的表象,帮助学生积累了真实的时间量感。

@唐宁博 学生需要基于积累的时间量感来估计,同时估计的准确与否又会促进时间量感的发展。本节课希望传授给孩子估计时间的方法,第一基于日常经验估计时间长短。第二基于单位时间量(可以是 1 分钟、5 分钟、10 分钟等等)完成时间多少,计算推导的时间长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02:12 · PVG 10:12 · LAX 19:12 · JFK 22:1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