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wyx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20

设计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孩子们从对手中直尺的粗浅感知,到较为深人去了解,最后到自主学会使用,是对测量本质一步一步的建构。“原来,测量的道理和方法就是这样”, 孩子们心中豁然开朗。同时,在 “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 等环节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张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导入部分,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引发孩子从本质上去思考为什么 “出笑话”—— 因为测量标准不同 —— 从而自然地产生统一标准的需要。

谈话导入引人入胜。同学们,我们的家乡 -- 大连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素有浪漫之都的美誉,前几天老师在书店看到一些大连景色的明信片,喜欢吗,如果制作一张这样的明信片,这个明信片的长是多少呢?你能想办法量一量吗?在激趣中提出问题,引人新课,设计的好。

杨老师的课很新颖独特,有创意。激趣导入设计的很好:演示地球围绕太阳自转的情景,出示中国地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反向思维设计的好:如果告知某一个时刻,让学生猜测处在不同地区的学生可能在干什么?例如,中午 12 时整。学生思考后回答。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层层递进,认识 “一周”,理解一周的概念,更容易被接受。对易错点 “开口图形没有一周” 进行辨析,强调只有封闭图形才有一周,加深理解。最后再通过巩固练习描一描巩固对 “一周” 理解的同时受一周有长短。

庞老师的课构思巧妙。小游戏的设计很有创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后,利用小游戏,学生通过合作,体会几米的长度。在碰成 7 米时,正好是量得教室的长,与学生已有的认识进行对比,感受 “米” 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并了解测量较长的长度时,用 “米” 更合适, 加深理解 “厘米” 与 “米” 的区别。

毕老师对量感的把握很好。在教学中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 “量感”。通过不同的活动体验,循序渐渐,学生逐步感知尺子是由 “1 个 1 个单位长度” 组成的,“1 厘米” 是其中一个单位长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量,在感受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量感。

测量物体长度的本质是看 “被测量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 1 厘米”,作为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测量工具直尺就是 “计量单位 1 厘米的集合”。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引出尺子这一日常测量工具,把认识尺子作为研究度量单位的起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触觉的感官参与,形成鲜活的表象,这是学生明确 “一厘米有多长” 的思维支撑,加深一厘米的直观体验,感知 1 厘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培养量感。 素材是学生进行感知的重要载体,学生感知的素材越丰富,形成的表象越清晰持久。以 1 厘米的小棒这个实物做支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的活动获取对 1 厘米长度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起 1 厘米的表象。

肖老师在教学中渗透化曲为直、转化的数学思想。在魔术中,再次渗透量感培养,为孩子以后生活中的一些估计提供活动经验。在活动中,反复强调 “感觉” 这个词,是激发孩子们的思考,渗透量感的培养。这一环节,让孩子动手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体验成功。发挥想象,体现数学上的 “极限思想”,通过微课,让孩子的思维可视化。

动手操作、自主探密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新知的重要方式。通过测量周长,发现不同的测量方法,同时渗透 “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了解测量工具不同,测量方法不同,测量结果就会出现误差。量感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亲自感受才能感知量感。

喜欢周老师的课,尤其是闯关活动设计的好!通过闯关练习活动,让学生再次感知周长的概念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周长的含义,习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了学生的 “量感”。

谈话聊一聊周长这个话题,并且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果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观察,对比,思考等过程中,充实感知并明确 “边线”,为后面学习 “周长” 概念打好基础。

刘老师的课构思新颖,有创意,而且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中有关计量单位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多种形式调动不同的感官,在实践中体验量,在体验中获得对量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非常成功,值得学习。

通过观察对比,回顾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画一画、移一移等活动,建立厘米的概念;通过利用长为 1cm 的小磁条不断累加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经历直尺的产生过程;尊重学生运用不同的、合理的方法,估计小棒的长度。在逐步深入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长度的量感。

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注重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观察、操作、交流。此外,还重视学生对米尺的实际长度的观察,让学生借助这些感性认识建构长度单位 “米” 的概念。

张老师采用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新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比一比、摆一摆、做一做、拉一拉四个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自己去发现、探究,有利于学生量感的培养。

张老师对教材把握很好,对量感的培养很有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操作、比较、表达等学习过程中发展量感。值得借鉴学习。

很喜欢这个设计。在动手操作中生成 1 米,感受米尺的创造过程,经历长度单位的累加,直到 100 厘米累加为 1 米,生动地认识和感受 1 米和 1 厘米的长度关系,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学生的量感。

唐老师的课设计的很好。课堂上渗透关于测量发展 “数学史” 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测量工具、测量手段、测量意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增进对 “米” 这一长度单位中重要的 “量” 的理解和感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3:21 · PVG 21:21 · LAX 06:21 · JFK 09:2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