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hong0081

honghong0081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03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05 19:33:31 +08:00
9 G 99 S 95 B
honghong0081 的最新回复

量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新核心词,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主要内涵是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对真实的情景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换算;初步感受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度量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对于量感更多的是要从实际操作应用中去感受,归纳,提炼;在整个过程中,逐步的培养学生的量感。本节课的设计特点突出,从度量的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在日常教学中也要经常设计多元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看了本节课的设计真是收获多多,受益匪浅。

拨数感受度量单位的累加,以及新度量单位的产生。

师:计数器上还有珠子表示数,那咱们就用计数器来拨一拨,你们数,我来拨。(1 个一,2 个一,3 个一。……)

师:现在我们来比赛,比一比拨数 10 谁拨的快?

(一个十就是 10 个一)

学生出现有两种拨法,哪种方便?

师:为什么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就行了?

学生:因为个位上的 1 表示 1 个一,十位上的 1 表示 1 个十。

演示,原来个位上的 10 个一可以变成十位的 1 个十,更方便。

【设计意图与思考】

出现了度量单位的累计,10 个一就形成 1 个新的计数单位十,多方面感受两个度量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自觉感受度量离散量,能直接数出个数,并通过离散量的感知去理解数的累加,强化数位意识。

从小棒到计数器让学生借助直观学具的操作,认识度量单位,“一” 和 “十” 的重要性,并认识度量中的数位 “个位” 和 “十位”,进一步借助数位理解 11 的组成,在充分操作后学习 11 的写法,加深对 11 的组成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比 11 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 “1” 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认识,感受度量单位 “十” 的方便之处。突破重点难点。同时这也对应了基于度量的视角认识人类计数的发展历程中的第二阶段,发展语言阶段。

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捆一捆,认识计数器、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 10 个一是 1 个十的概念,使抽象度量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让孩子们自觉的使用计数单位,即数数的标准,也就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的思维过程,是数学抽象的第一步,目的就是逐渐舍去事物的物理属性。仅保留事物的量以及量之间的多少关系。自觉感受度量逐一累加的测量方法,并形成运用能力。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中,发现 10 根 10 根地放,最容易看出数量是几十,使孩子在自然而然中产生新的计数单位 “十” 的实用性。

赵老师的《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摆小石头的情境让学生充分经历第一阶段: “一一对应” 以物计物的层次,这一环节不仅与之前所学知识相呼应,又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数花生》这节课中教师设计的学生活动是 1. 有根据的猜(估)。2. 度量单位(一个),去数出最终量。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从估到用,逐步让学生感受度量的意义,这让学生对度和量有了很好的体验感。

《小猫钓鱼》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理解 0 的意义,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0 在数学上不仅表示什么都没有,它的实际意义还有很多,如直尺上的 0,电话上的 0 等不仅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 “起点” 或 “分界线”。,从而丰富学生对于 0 的整体理解,从度量的角度来看,将数的度量从有到无,整体性的进行了概括,完善了学生的认识。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提升学生度量能力,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度量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快乐的家园》一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数字符号比较抽象,学生需要将这些数字符号与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建立联系。教学中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结合具体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实物的对应关系,从而生动形象地理解数的意义,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在物与数进行一一对应中,多感受数能表示物的过程!

对于一年级来说 “度量” 方面的知识还是以直观感受为主,在从表象到初步抽象的过程中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达成对 “度量” 的初步感知。对于 “度量” 意识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数花生》这节课中从一个一个数(度量单位),积累数数的经验,同时也继续巩固了孩子们数数手口一致的好习惯。再通过两个两个数(度量单位)(测量)检测时,让孩子在质疑辩论中思维外显,会发现一个,两个的测量结果,耗时长,会得出一个想法:有没有更快,更简洁的数法呢?通过一些回顾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他方法。从而凸显度量单位标准在不断的变化的需求,从而引出数位的总要性。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这一点,值得学习。

《下课啦》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 大小、多少” 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建立了” 比较” 的度量性概念,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所要获得的增长点是 “量” 的标准统一性的需求,在不同的比较情况中借助统一的度量单位上能从数量上进行更为抽象的比较,发展学生的逐步抽象能力!

度量单位的生成源于测量的需求。测量就是把待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这里用来作为计量标准的量,叫做标准量或单位量,进行比较的方法促使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诞生,测量得到的结果需要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因此只要符合这种认知规律的都属于度量的范畴,我要多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和挖掘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更好的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发展学生度量意识!

本课的教学建立在儿童对 0-10 的认识基础上,1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大多是按照实物操作→表象→抽象概念的顺序,利于儿童掌握数的大小、顺序和意义。本课主要认识 11-20 的数,在孩子一一对应点数计数的基础上,形成以十为单位计数的方法,遵循前面的教学方法。

从物到数是非常抽象的过程性感知,本节课老师设计了很多素材供学生感受从物都数的这种抽象过程,从数字 “1” 的抽象开始,慢慢帮助学生经历以 “个” 为度量单位的累加,这个活动非常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也初步帮助学生建立起度量意识。

本节课从直观上的比较(一端对齐比另一段),到两端都不不对齐时从一些特征上去进行判断(如弯曲度,绕绳数量),再到通过借助一定的度量单位(如方数格,数线段),逐步的让学生在经历度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从本节课的设计来看魏老师很好的做到了让学生经历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了学生 “度量” 的意识。

度量单位的累计,10 个一就形成 1 个新的计数单位十,多方面感受两个度量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自觉感受数的度量,理解数的累加,强化数位意识。

《古人计数》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抽象数字符号认识 11—20 各数,让学生初步接触第三阶段数位位置制。

数的度量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一一对应的以物计物层次,这时没有符号化,属于一般感知阶段,开始了最初的量化。

第二阶段:发展了语言。通过一般的抽象导致自然数(符号化和十进制自然数)的发明。

第三阶段:数位位置制。用相同的符号或者物体来表示不同的数量,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区别)不同单位的数。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来说很符合这三个阶段。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0:50 · PVG 18:50 · LAX 03:50 · JFK 06:5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