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18004467822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21

刘老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信息手段,通过播放 3.0 微课,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植入 1 米 = 10 分米,拓展学生的思维。

刘老师谦虚严谨的教学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课后教学反思及时并且深刻,真正做到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量感,培养学生初步发展估算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通过量一量,建立量感表象,发展学生的量感意识。

通过对比一搞和二搞,能够看出刘老师的认真研学的精神,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

本节教学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复习两个长度单位,想两者之间的关系等连贯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与欲望。

在合作学习交流环节中,学生做到了真正的探究,真正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数学思想。

老师通过课前测评,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学生。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一系列活动的探索体验活动,一次次的亲身测量,充分感知面积。

侯老师从 " 量感 " 出发,为学生定制 “量感” 培养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感知、层次化体验、多向化厘析、集约化经营理解什么是面积。通过让学生感受面积,促进学生 “量感” 这一核心素养的生成。

本节的课前测评对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对教材进行了梳理,教材创设了小熊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乘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借助所画的直观图,直接看出 “胖胖应付多少元,让学生从直观角度获取信息,从而在头脑中进行独立思考。 图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关系,接着运用情境理解乘加混合运算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 “先算乘法,后 算加法

衣老师本节课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对教材把握得十分透彻,让学生充分体验、认知、理 1 厘米有多长。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多种视角,感知量感!

本节课趣味性比较大,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

本节课潘老师精心准备,教学策略灵活,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另外,潘老师的磨课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去学习!

本节课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感官活动,体会新的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丰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积累测量经验,培养量感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孙老师的这节课,设计思路清晰,通过对教学策略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一千米有多长,加深表象认识,加深理解。

通过测量铅笔的活动,引出 10 厘米可以用 1 分米来表示,让学生体会到 1 分米是 10 个 1 厘米的累加,感受 1 厘米与 1 分米的大小关系,认识 1 分米之后,再通过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建立 1 分米的正确空间表象,学生丰富了 1 分米的量感,为后续的估测打下度量的基础。通过估测课桌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分米这一新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感知一分米与几分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单位量与多个单位量的累加,丰富量的标准,发展学生估测意识,形成量化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拼一拼、摆一摆、猜一猜等具体活动,认识长方体体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

本节课注重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明确量感的对象,从抽象到具体,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意义。

本节课备课充分,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求知欲望。在购物中,不知不觉中认识了人民币、货币单位,发展学生量感,从抽象到具体。

在本节课中,学习目标明确,从身边实际出发,引起学生兴趣,从抽象到具体,通过多种感官活动,帮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概念。

本节课的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从抽象到具体家,帮学生建立面的表象,充分认识感知面。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13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13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35ms · UTC 03:50 · PVG 11:50 · LAX 20:50 · JFK 23:5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