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zhener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20

通过首学、互学、群学、共学打造学习共同体并探究厘米与米的关系,建立以 1 厘米的标准量累加到 1 米的感觉。再通过找身体尺,建立参照对象,形成 1 米的长度表象,进而培养量感。

开课以前面学习的厘米引入,通过用 1 厘米长的小棒测量教室长度,引出学习更大的长度单位米的必要性。

通过地球围绕太阳自转的情境,让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太阳升起时间有差异,人们的作息时间也有差异。开课便直接解决为什么新疆比北京晚 2 小时的问题。

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

量感即对量的感觉。由于 “量感” 是一种非标准化的 “感觉”,因此培养学生的量感需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构建、估测、体验厘米,从而形成对厘米的具身感受,进而助推学生量感的形成。

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长度单位的建构,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可以看出本节课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从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认识圆面积的含义,到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图的面积,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多种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把圆等分,将计算圆的面积转化为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转化前后的变与不变和对应关系,得出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底近似于圆的半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近似于圆的高,从而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渗透化曲为直转化的思想以及极限思想,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量感。圆是我们小学阶段所学的平面图形中,唯一的一个曲线图形。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通过披萨的情境引入,真实有趣。通过用方格的方法数圆的面积单位个数,发现无论怎么小的面积单位,都会有误差,从而引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工具,非常巧妙。

通过前测问卷调查能够使教师更清楚学情,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本节课。

这节课是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领域 “图形的测量” 部分的内容。 在学习本课之前,教材设计了两次关于长度的直观体验,一年级上册 “比长短” 中是对长、短的概念的初步的认识,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室有多长” 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在实践中理解测量的意义。

教师通过找到刻度尺上的 1 厘米,来认识 1 厘米。接着通过比、想等活动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体会 1 厘米的实际长度,再通过找生活中的 1 厘米,物化对标准量的感觉。

时间的度量,就是用时间单位去度量时间的长短。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它看不见、摸不着,不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那样可看、可触、所以这节课就为我们提供了探究、体验、感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理解时间的意义,经历从 “无形” 到 “可量”,给学生一把度量时间的 “尺子”,真正体会时间单位的价值,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时间相对于长度是更难理解的,长度量感可以通过随处可见的尺子随时进行校准,但对时间的感知往往是无意识的,人们往往沉浸于自己做的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并不太会可以去校准时间量感。

在建立对 1 分这个标准量的感知时,其实也是在建立对 1 秒的感知,通过对 1 秒的感知的累加,积累对 1 分的感知。

通过一分钟自己做的事情,来建立自己对 1 分这个标准量的感知,每个人可以有不一样的感受,但几分,都是在对 1 分这个标准量进行累加后的感觉。

但是周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在不断感知、纠正感知的过程中建立对周的认识。

稍作改动的情景鲜活有趣,通过让学生描一描小蚂蚁的路线,让学生感知周就是物体的边线。通过测量身边物体的周长,从测量的角度,激活学生的兴趣。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3ms · UTC 17:17 · PVG 01:17 · LAX 10:17 · JFK 13:1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