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hhrl

qahhrl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564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6 07:48:32 +08:00
10 G 0 S 0 B
qahhrl 的最新回复

儿童在这里经历了对面积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学习在这里真正发生。在一次次摸一摸中,在一剥一贴的过程中,抽象的图形要素 “面积” 变成了儿童触手可及的自然体验,面积这个概念顺理成章的被儿童接纳,进而理解。

潘老师的这节课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们学校也是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教材将内容编写为两课时,但我们很多老师上过之后反映:两课时内容太少,无难度,没必要。觉得 “面积” 与 “面积单位”,因为两者都是事实性知识,想在教研时把两课时整合融为一课时。请问潘老师您们团队是怎么思考的?

唐老师的课堂特别注重孩子的主动思考、主动求知、主动探索、主动获得。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合理新颖,处处体现着新鲜感。尤其在导入中,利用咱们微课 3.0 这么好的素材,既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又是很好的一个引导和铺垫!

注重课前的预习,圆柱的体积一课复习旧知环节,需要学生回顾什么是体积,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回顾转化的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需要回顾的旧知较多,所以可以课前设计成几个问题让学生预习,就可以避免课上学生由于对知识的遗忘,而浪费时间,影响课堂的高效。

唐老师这节数学课,在 “类比” 中,探索圆柱的体积,并在学中提出疑问,在疑问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动,让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掌握。最后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并进行充分的练习,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教学方法得当,学法有效,本节课各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老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通过估一估,比一比,画一画,做一做,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感知面积单位。在认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设计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与同伴的合作探索中,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单位面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去。

数是抽象的,但量是具体的。具体的量的感知,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而学生 在操作度量中所积累的经验直接影响学生的量感发展。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越是能直接观察到、触摸到的量越容易被学生理解,也更容易在生活中运用。因此发展学生的量感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度量操作经验的积累。

导入环节由长方形和长方体有什么不同,然后引发了学生的猜测,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长方体是学生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个立体图形,因此掌握基本学习研究方法是关键。学生经历了 “线 -- 面 -- 体” 的过渡,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什么是面积》这节课,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延伸,在认识 “面积” 的过程中探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 “量感” 的有效方法,努力实施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实践。

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引入新课,通过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去认识面积。感知物体表面、封闭图形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在《一天的时间》这节课中,我觉得培养学生的量感比较难,但本节课何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不断触发学生的视觉和触觉,在自主探究环节中,让学生感知了时间是可以度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估算估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量感。

在《一天的时间》这节课中老师注重生活化、活动化、信息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让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

本节课通过同桌两名学生分别尝试了 12 小时计时法和 24 小时计时法,然后通过对比,小组内班级内交流,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能力。

杨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感知 “面”,发展对面积的感觉,在大量的交流、操作、感知中,引导学生经历 “操作感知 —— 形成表象 —— 建立概念” 的过程,帮助学生逐步丰富和建构对面积本质意义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其周围熟悉的事物,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杨老师在教学设计前充分全面的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结合并且对比各版教材的特点做出了严谨的思考。以 “面积是什么” 这一课为依托,培养学生对于 “量感” 的体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尝试。

这节课中,学生真正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的产生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在体验中感悟;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利用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过程,充分感知求长方形的面积的过程。

教学方法得当,学法有效,本节课各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老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2ms · UTC 10:23 · PVG 18:23 · LAX 03:23 · JFK 06:2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