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43064597

15943064597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095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31 08:11:20 +08:00
9 G 99 S 90 B
15943064597 的最新回复

通过时间表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推理时间量,积累量感经验,反向思考环节,有新意,由时刻判断时段,让学生根据时间表思考某一时刻不同地域的人在做什么。

课堂导入环节新颖、大气,由宏观到微观,引导学生思考、理解不同地域日出时间不同,作息时间也会发生变化,激发学生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导入环节,由身边事物导入主题,容易激活学生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时间表。在读表,填表的过程中,复习了经过时间的计算,为下面解读小兰和古丽的时间表做好铺垫。

在解决问题,判断哪个时刻是小兰或古丽看到的时刻环节,老师重视发展学生数量推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互评,集体学习,多种办法解决问题。重视发展学生数量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量感。

量感的培养是从 “感受数量” 开始的,由于数量是具体的,开展以 “比较” 为中心的数学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量感。而本课由两地时差引入,学生会发现同一时间两个女生在做不同的事这就是第一次比较,然后再在后面解读时间表的过程中,不断的比较得到大量信息,这个过程也在积累量感经验。

由实物面的大小,到抽象图形的面的大小,再到可以用数小方块得到面积的图形的面的大小,逐步抽象,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逐步理解面积是一个一个面积单位的累加。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比较,有独立思考,有合作交流,有小组汇报引领群体学习,最后有集体学习,优化比较方法,让学生自行总结不剪不移的最佳方案,推导出用小方块测量,为面积单位的出场做好铺垫。

第一个环节通过涂手印、找生活中的面、比面的大小,引导学生感知面,体会面有大小。以问题驱动,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动力。

时间表这一课不是认识某一个时间单位,某一个量,而是综合运用 “时、分、秒”、24 时记时法等知识认识时间表,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学会制作时间表。实质上也是通过应用 “量” 感知量,培养量感。

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生活实践,活动体验中不断感悟。李老师的设计注重调动学生,培养量感。让学生在多样、有效且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丰富量感的知识储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史宁中教授说过,数学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 “会思考,会做事”。李老师的设计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有逻辑有步骤地思考问题。

在校作息时间表,这个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来说容易理解,能激活学生自身生活经验。探究新知环节,李老师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再交流互学,通过先有针对性地观察一个表,再到对比两个表,引导学生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环节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过程,科学合理,有自主学习,有交流合作,互相促进,有个性,有合作,有过程。

学生的认知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当现有的知识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就会产生生长的需要。第一个环节两个小女孩在同一时间却在做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引起了学生的思维冲突,让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时间量的愿望,从而丰富学生对量的认识。

整节课重在探究,先复习旧知,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在比较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过程中,提出问题,如何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更有动力;量、算,通过首学捋清思路,互学、群学、共学过程,使全体学生有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机会,最后集体教学,优化周长算法,帮助学生梳理发言,提炼总结;最后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不断练习巩固过程中,加强量感。

思维由具象到抽象,有操作,有观察,有思考,有一个完整的量感形成过程。先摸一摸、描一描、找一找,从实物中抽象出周长,再通过判一判、认一认、说一说、比一比,获得周长的直观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明确周长后,再量,曲边和直边的图形长度,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格子图中画的图形,进行数周长活动,先估、再描,再数,有步骤,逐步精细的得到准确周长。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1:33 · PVG 19:33 · LAX 04:33 · JFK 07:3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