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s123456

sls123456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218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4 15:16:16 +08:00
10 G 0 S 0 B
sls123456 的最新回复

读了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我感觉在学生猜想的时候,可能就有通过预习知道圆锥体体积公式的学生,说出正确的猜想。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验证、总结等过程,探究圆锥的体积,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我应该学习的。

李老师在《课桌有多长》这节课中从 1 厘米是从哪里到哪里?找尺子上的 1 厘米 感知 1 厘米。手指比划一下 1 厘米的长度教学等手段,来看 1 厘米、摸 1 厘米、想 1 厘米、做 1 厘米、找 1 厘米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多角度感知量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量感的认知,可见李老师在这个环节是精心设计,构思巧妙。

梅老师通过共学、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四个预设任务,让学生充分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空间观念,感知量感,从而达到了任务驱动的目的。值得我们每位老学习和借鉴。

高老师在周长估测环节,没有一开始直接出示周长的概念,而是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对一周进行了感知,并估算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后,很自然的就总结出了 “周长” 的核心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更能做到深刻的理解,又出示不封闭图形后,学生自己最后总结出周长的完整概念 —— 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对量感有深刻的理解,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高老师在小组合作探究这部分设计很有创意,让学生分别测量四个图形的周长,并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找到解决的办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深刻体会什么是量,什么是感。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培养了合作探究意识。

刘老师通过找、填、想的活动,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单位,加强对量感的体验。这个环节设计巧妙,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更能增加学生对量感的感知,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刘老师这节课讲的相当成功,给人耳目一新,课的设计更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 量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同时也看出了刘老师扎实的数学学科的素养,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刘老师这节课设计环节巧妙,通过动手、动脑,亲自感知量感,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所以课堂效果会很好。

本节课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量感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舒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清晰、明了。用词简洁,概括性强。如:试 “量” 明知,探 “量” 明理。悟 “量” 明旨等,是值得我学习的。

舒老师的教学设计,能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感知量,提升了对量的感知的能力。使学生不仅仅认识标准量 1 厘米,并建立起了一厘米的空间模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李老师在多维体验感知中,通过 “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估一估” 调动触觉,视觉感官,在头脑中建立一分米这个量的表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我要向李老师学习。

李老师对教材和课标分析得很透彻。学情分析得很细致,有学习难点预测,这些对上好一堂课很重要。

李老师在 “量感与测量教学” 内容中,先夯实对 “一个单位” 的感知。再重视 “一个单位” 与 “几个单位” 的融合。从培养量感到发展量感。这样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值得我学习。

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由估一估引出测量,为探究新课做铺垫,这样设计,我认为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3ms · UTC 20:52 · PVG 04:52 · LAX 13:52 · JFK 16:5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