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anqi1997

liwanqi1997

🏢  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 /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434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22 14:44:14 +08:00
9 G 98 S 75 B
liwanqi1997 的最新回复

本节课学生经历直观判断、估测、测量的学习过程中,把体积单位和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联系起来,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的大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在直观感受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单位思想。

生从知识内部出发,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进行比较和联系。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看,比,做,说,估,摆等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

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 “量感”,课堂上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构建 “体积单位” 模型,丰富 “体积大小” 的体验,进行 “体积大小” 的估测。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常见物,哪些的体积是接近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及 1 立方分米,以此来发展度量意识,提升 “量感”。

感受线动成面环节,一条边能围成正方形吗?区分长度与面积,回忆,区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增进对面积单位的量感。

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检测,学生经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教师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并然后针对预设,提出解决方案,而这些方案都必须经过学生操作、想象得到,对于发展学生的量感十分有意义,是一节优质的课,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解释相邻的面积单位为什么可以这样换算。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后续学习的展开是很好的开端,注重了学生从感 “量” 到量感的培养。

教师的导入很新颖,结合生活实际情境,有效帮助学生理解 “一周”,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二环节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对一周进行了充分感知,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做到深刻的理解。

周长的本质其实就是线的长度,姚老师设计了将细铁丝的长变成图形周长的活动,30 厘米长的铁丝不管围成什么图形,图形的周长都是 30 厘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思考体会线的长与图形周长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操作活动中形成 “量感”。

一分钟能干什么?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体验,然后再估计 1 分有多长,体会时间单位 “分” 的长短,将体验、估测转化为数学知识,进行了一个升华,在这个过程中,让量感根植在学生心中。

由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活动中去真实地感觉,充分发展量感。应用体验诱发学生运用量感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学数学目的。

李老师这次的教学设计做了调整,在导入环节忍痛割爱,把视频导入换成了学生实地体会,加大了认知冲突,为 1 厘米的出现做好了充分的铺垫。这样的设计源自于老师精心的准备,整个教学环节活动目标更突出,内容更丰富,和最初的设计稿相比,李老师下足了功夫,有了这样认真的老师,是学生的福气,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李老师通过让学生在身边找一找,用橡皮泥捏一捏,在纸条上撕一撕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建立了 1 厘米的表象认识。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 1 厘米有多长的印象会很深刻,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一节以生为本的课堂实例,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李宏

吴老师通过动手捏、闭眼想的活动,让学生感知 1 厘米有多长,帮助学生初步直观的建立 1 厘米的表象。通过找身边的 1 厘米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关于 1 厘米的生活经验。经历 2 个活动后,学生会对 1 厘米有直观的感受,充分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长度量的体验,形成量感。

二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年的数学学习经历,但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学中一定要设计有趣的、好玩的内容供他们探究、巩固、拓展。本节课中,吴老师练习题设计十分巧妙,层层递进,将知识的巩固与拓展与孩子们喜欢的猜、玩、比活动相融合,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思考,在戏中有感触,眼睛会骗人、量了才知道,可谓润物无声,无招胜有招!

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李老师这节课设计合理,做到了理论与生活的相统一。

教师通过学会找钱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感知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元角分之间如何进行等量换算,初步培养学生等量之间的关系,并新颖的引入 3.0 微课,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人民币量感的初体验。

本节课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并探索,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深入思考。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充分展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整节课为学生的能力发展而教,为学生的生长而教,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引人思考并深受启发!

夏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串,三个问题串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重量,规模,快慢等的感受。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大量的操作,使学生体会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发展了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体积单位的换算,可以将各个体积单位的换算作为切入点,深入刻画并丰富对于体积量感的认知。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4:23 · PVG 12:23 · LAX 21:23 · JFK 00:2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