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18822359801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15

层层追问,借助学生对物体已有的量感意识,让学生体会圆柱体积或容积的实际含义,感受学习求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必要性,并提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首先在情境引入中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圆柱体积量的大小,体会圆柱体积的必要性和意义,定性分析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系;在类比猜想中搭建圆柱等直柱体体积的知识结构,在实践操作中逐步探究,定量分析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最后在练习应用中延展总结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量感。

“量”(liàng)起源于 “量”(liáng),这是量感形成的必然过程。测量的方法是在学生思辨的过程中生长出来的,得到的解决方法也更具有一般性,在参与中学习,学生成就感也更强。

在活动中用丰富的素材石块、橘子、弹珠等让学生亲身去感悟,不同物体的测量应该根据物体本身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整节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围绕体积的意义将不规则转化为可测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问题,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深刻地理解 “体积” 的意义。

“有趣的测量” 一课体现了数学的学习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和事物比较,获得感性认识;再和图形比较理解面积;再通过方格纸画图活动认识面积含义。

本节课是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这是学生经验逐步积累的过程,教师在这节课注重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结构清晰,教学流程清楚,每一环节都有设计意图,让师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设计,教什么,学什么。

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和建立周长的概念,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周长的感觉。

通过描一描、画一画、看一看、说一说、量一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从感官出发,去感受周长,由浅入深,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感悟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量感。

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数学逻辑、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断提升数学能力,在测量方面,注重对学生量感的培养。

李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和 “毫米” 的认识。通过操作测量帮助学生形成对量的表象,密切贴近生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量感。

时间是抽象的,本节课老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一分钟,体会一分钟的时间感,知道一分钟可以干什么,渗透要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在深刻的感受后将抽象的时间转化成形象的数学语言,清晰明白的感受一分钟。

本节课注重让学生在不断操作、感知、比较中累计经验、加深认识,建立厘米的量感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量感,帮助学生建立测量的知识框架。

“教室有多长” 这节课重点体现了学生在 “做” 中学,在 “做” 中积累测量经验,而且本节课设计的很有层次,一步步推进,让学生在测量中体会量,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1:16 · PVG 19:16 · LAX 04:16 · JFK 07:1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