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18220548077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40

老师,2017 年的几何直观的帖子怎么没有了?在哪里看呢?

谭老师引导学生把圆折成三角形,尝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可以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谭老师从 “点一一线一一一面”,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公式,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_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实验等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另外,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堂练习,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于在补充时间表的过程中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赵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索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很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赵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虽没有让学生以严谨的语言把什么是周长说出来,但教学中做到了创设多个教学情境,注重体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充分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测量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展示了概念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概念的引入一概念的理解 - 概念的巩固;即: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引入概念,直观操作、深化思维、理解概念;巧设练习、扩展思维、应用概念。

本节课找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 - - 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周长呢?在学生充分认识和感知的的基础上用数学语言加以概括,实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次从 理性到实践的飞跃: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不同计算方法,学生们体验了解诀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实现了第二个教学目标,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年的数学学习经历,但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学中一定要设计有趣的、好玩的内容供他们探究、巩固、拓展。本节课中,李老师的几个练习设计十分巧妙:心中有数、心中有度、心中有悟,层层递进,将知识的巩固与拓展与孩子们喜欢的猜、玩、比活动相融合,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思考,在戏中有感触,眼睛会骗人、量了才知道,眼睛会骗人、数了才知道,让求真、求实的严谨融入孩子内心,可谓润物无声,无招胜有招!

本节课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李老师设置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要让二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保持长久的兴趣,课堂上的活动一定要有意义、有趣味,教师也一定要懂得时刻弯腰,李老师在课堂上以一位倾听者、分享者、助推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们的探究与交流中,时而是孩子们的好朋友,时而又是孩子们的解惑者,让孩子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使他们对数学兴趣盎然,让课堂持续升温。

在测量铅笔的长度中,李老师注重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感与量感,这样的活动既是对 1 厘米的巩固,更是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有知识的收获,更有素养的发展,这也充分反映出李老师丰厚的教育积淀。

在 1 厘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建构上,李老师十分重视,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从认识尺子开始,先是让学生找尺子上的 1 厘米,再是用手比划 1 厘米,然后找身边的 1 厘米,闭上眼睛想象 1 厘米,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 1 厘米有了准确的认识与建构,尤其是让学生猜猜世界各地的 1 厘米是否一样长时,让学生借助尺子进行比较,更是让孩子们感知到度量守恒,让学生将本节课知识中的根深刻理解,让度量标准内化于心,让随后的估计活动、测量活动成为可能。

李老师创设学生身边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测量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想要动手测量的兴趣,唤醒其学习内驱力。老师让同学们自选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加强对物体长度这一量的感受,进而在对话交流中思考并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季老师这堂课上得很精彩,活动丰富、注重示范作用,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中,季老师都是先自己示范操作过程,再让学生们去操作、验证结果,同学们在课堂中学其乐融融。

季老师这堂课上得很精彩,活动丰富、注重示范作用,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中,季老师都是先自己示范操作过程,再让学生们去操作、验证结果,同学们在课堂中学其乐融融。

季老师这堂课上得很精彩,活动丰富、注重示范作用,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中,季老师都是先自己示范操作过程,再让学生们去操作、验证结果,同学们在课堂中学其乐融融。

季老师这堂课上得很精彩,活动丰富、注重示范作用,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中,季老师都是先自己示范操作过程,再让学生们去操作、验证结果,同学们在课堂中学其乐融融。

季老师这堂课上得很精彩,活动丰富、注重示范作用,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中,季老师都是先自己示范操作过程,再让学生们去操作、验证结果,同学们在课堂中学其乐融融。

季老师让学生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掌握 1 米 = 100 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毕老师将全课的知识、方法、经验进行梳理和汇总,完善板书,融汇贯通,实现对度量单位认识的再次提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后续学习指引方向。“测量儿歌” 的设计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方法性。

老师借助 “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这一长度概念来解决的,其核心是 “用厘米量”。通过不同的活动体验,循序渐渐,学生逐步感知尺子是由 “1 个 1 个单位长度” 组成的,“1 厘米” 是其中一个单位长度。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71ms · UTC 09:52 · PVG 17:52 · LAX 02:52 · JFK 05:5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