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13179128072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20

史宁中教授说过,世界上很多东西不可传递,只能靠亲身经历。所以需要我们老师给予学生更大空间,更多时间,放慢镜头多方位聚焦,多层次建构,多感官体验,这样量感才能真正植入学生心中。

实践操作环节,通过测量周长,发现不同的测量方法,同时渗透 “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了解测量工具不同,测量方法不同,测量结果就会出现误差。量感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亲自感受才能感知量感。

导入环节符合学生的年纪特征,除了 “看一看”,“摸一摸” 的活动还可以演一演,让学生拿着小蚂蚁沿着树叶 “走一走”,进一步体会周长,发展周长量感。

《时间表》这节课通过淘气的一天的活动安排,帮助淘气完成时间表,再次经历读图、制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量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量感解决问题的能力。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黄老师在制表同时,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在教学生知识的时候,黄老师没有单纯的教知识,而是同时进行了思想教育。

黄老师导课时采用观察上课时间表的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并不是孤立的,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学设计:描边线;摸一摸 “一周”;走一走 “一周” 的活动 学生描、摸、走的活动过程,对比观察,引出封闭图形,并感知封闭图形才有一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活动,更好的发展学生周长的量感。

整节课充满着宽松而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张老师围绕 “什么是周长” 的核心问题,创设多维的体验活动:“看、摸、描、走、围、量、拼”,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 知、感悟、应用,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 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丰富多重周长表象的体验和积累,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感受教室内的物品,以及课件动态演示,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体积是从外面看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容器里面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从而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感受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区别,发展空间观念。

课上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结合小组学习,协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不仅使学生掌握体积与容积的概念,还能帮助学生明确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李老师的习题设计:“用 12 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分别按下面的要求想一想,搭一搭。 ⑴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同。

⑵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的 2 倍。” 递进习题,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感和量感,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老师,设计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考验效率活动,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的参照物进行对比,并能够根据自己理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遂与之异,培养学生的量感。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参与多种策略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周长,并在头脑中构建周长,逐渐建立周长的量感。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这节课首先设置的猜想环节,你猜一猜,激发兴趣之后,然后主动实践,亲自验证,学生认知得到了一个新的提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量感。

邵老师呈现的多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对周长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周长的理解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亲身参与测量活动,亲身去体验有多长,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量”,发展学生的 “量感”。在比较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这些方法的异同,体会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简洁,为下面总结方法奠定基础。非常值得借鉴学习。

付老师这节课课的教学紧紧围绕 “转化” 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发展空间观念和量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量感” 是对量的一种感觉,也是一种数学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相关 “时间表” 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增强培养学生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量的感知、体验、构建、实践活动。

本节课教学时,老师主要采用小组合适的形式上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只有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现建立才会深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时间单位概念的理解,从而为量感的发展提供了认知基础。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21:54 · PVG 05:54 · LAX 14:54 · JFK 17:5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