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陕西汉中基地王花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22

三稿反思:

三稿讲完后,我们上传了最终的录像课,但是仍然有一些遗憾想与各位同仁研讨。

量感的培养要与生活密切联系,要贴近生活教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经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找一找,量一量,估一估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获得对周长的理解。

反思本节课成功之处:

1.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学生真正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周长,并能理解周长的意义。

2. 及时匹配练习,使所学知识得到有效地巩固。在得出周长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小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加深对所学理解。

3.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二人一个小组分工明确,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提高了学习效率。

仍需改进的地方:

1、小组合作测量树叶和数学书的一周时,可以先让学生估一估,并且在测量之前应加以引导,如:问学生 测量数学书封面的一周需要什么工具?学生知道用直尺就可以测量。那测量树叶的一周呢?测量曲的边不能再选择直尺了引发学生思想冲突,寻求解决办法,之后告诉学生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工具,现在小组合作完成测量,这样学生们才会合作得又快又好!

2、 数图形的周长时学生只用了数一数的方法,没有平移的方法,我也没有引导出此方法,使本节课的学习没有了深度,应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的思想。

3、课下我发现:在数图形的周长时,有个别几个同学数的并不是周长而是方格的个数,由于较二稿的情况,我们在这一环节时,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 2 个 1 厘米表示一个小正方形方格的边长是 1 厘米,帮助学生理解周长是指一周的长度,课堂上教师寻思没有发现有数格子的情况,就没有展示错例,课后反思教学,认为:我们有必要在课上展示错例,希望孩子们在对比、质疑、补充等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厘清周长的意义,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数图形的边线,而不是显性的方格,以此突破难点。

但是,正如人无完人一样,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课,我们希望各位同仁与我们一起讨论研究,互动交流,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度” 数学之 “长”,“量” 数学之美,知识在于积累,经验在于学习。感恩遇见新世纪,能在新世纪的引领下不断探索,不断前进。通过此次活动,让我在不断的交流探索中提高了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能力,对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量感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逐渐积累和持续的过程,学生量感的培养重在体验,我们要舍得 “浪费” 时间,陪学生一起去体验这一漫长的过程。我将把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更好的运用到我的日常教学中去,更好地运用体会量感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博众家所长,补已之短,探索新方法,拓展新思维,向课堂要质量,学习永远在路上。

教案终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汉中基地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王 花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45--46 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什么是周长。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对于 “周长” 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摸一摸、描一描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 “周长” 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周长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只有初步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怎样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怎样合理利用资源,让学生感爱、体验周长的实际意义,建立学生对周长的空间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理解周长概念。

2、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周长,发展合作技能。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初步理解周长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周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树叶、直尺、毛线、彩笔、软尺、数学书等。

教   法:

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谈话法

学   法:

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周长”。

师:蚂蚁王国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在田径比赛场上,热爱运动的 3 只小蚂蚁展开了激烈的比赛,它们要沿着树叶的边线飞快奔跑,请同学们来当裁判,认真观察,哪只小蚂蚁会顺利过关?(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三只蚂蚁爬树叶的动画 (动画演示昆虫们沿着树叶的边线爬行)

讨论:哪只小蚂蚁顺利过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 绕边线一周的长度 从起点又回到起点

师:像小蚂蚁这样,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引入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任务,学生有目的的去思考问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为深入研究周长打下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摸一摸、认识 “一周”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

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

(4)你能找到身边物体的周长吗?并摸一摸,说一说。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具体物体的周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在具体的活动中强化了什么是周长,同时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 描图形的边线,理解 “周长”

师:利用学习单描一描 3 个图形的边线,重点区分图片 3 汽车的一周?

【设计意图:动手画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让学生在描树叶边线的过程中,感悟到不管从哪里开始,都要沿边线描,最后都要回到起点,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进一步巩固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为后面学习测量周长打下基础。】

3、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中,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角…… 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2)质疑: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习题巩固,判断下面的图形有周长吗?

(3) 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描各种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兴趣,通过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的观察、比较、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认识周长,理解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4. 量一量,学习周长测量方法。测量树叶和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①交流测量方法,选用什么测量工具。

②小组合作,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③交流汇报,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理解 “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是 “做” 中学,“做” 的过程也是感知量感的过程,在测量周长的操作过程中,既巩固了周长的认识,也获得了直尺测量、绕绳测量图形周长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从形与量两个角度深化对周长本质的认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从建立量感意识升华到掌握度量 “量” 方法。】

5. 数一数,巩固周长概念含义。

数一数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数图形周长之前,先让学生明确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周长的概念,找一找下面三副图的周长。

(2)明确图形的单位,每一个格子的一条边的长度是 1 厘米。

(3)明确测量的方法,用数格子边线的方法,注意长方形的不同数法。

【设计意图:明确度量的对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协调量与数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用书中提到,度量包括 “度” 和 “量”,“度” 指度量单位 ,而 “量” 指测量,数出图形一周的长度,它包含了多少个小方格的边长,就是 “量” 出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通过数图形的周长,进一步体验量感,让学生体会周长是单位长度的累加,巩固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三、练习应用,巩固新知(出示课件)

1、请用彩笔画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练习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再学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学生将知识深化,灵活运用周长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感受量感在数学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量感的理解。】

2、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数之前先估一估,再实际动手测量,看看估的与实际测量之间的差距,培养估测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 3 道题的练习,孩子们在练习与辩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由直觉错误到理性正确认知,对量的体验有了质的提升。】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回顾总结所学知识,再现知识探索过程,加深体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量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周长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五、作业

1、课堂上随机发给学生的小卡片(花朵,星星,爱心……)课下尝试让学生一起合作测量这些小卡片的周长,测之前,先估一估,再动手实践量一量,培养估测能力。

2、拓展练习:

凹凸形的跑道,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拓展练习中,学生由直觉错误到理性正确认知,是学生获得知识成长蜕变的具体表现,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思想的一次飞跃,对周长的本质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边 线      起 点 —— 起 点

化曲为直

二稿反思:

《什么是周长》二稿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周长。

在课堂上,首先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 “三只小蚂蚁爬树叶” 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 " 边线 " 和 " 周长 " 这两个词语。强调 “从起点回到起点”,板书在黑板上。接下来我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的周长,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如:课桌面的边线、数学书封面的边线、黑板、文具盒等多个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在小组内说一说。再与学生一起演示,指出物体表面的周长。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态,使课堂气氛马上热烈起来,从而揭示了周长的意义。这是学生对物体周长最初的感受和体验。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周长。

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首先在学生初步感知了 “周长” 后,用彩笔来描一描作业单上图形的周长。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上台指一指,台下议一议等形式,进一步明确了 “一周的边线” 在哪里?怎么找?手指从哪里开始指,一圈后就到哪里结束?接着我又课件出示了小练习 “—— 能找到周长,—— 没有周长”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 “一周的边线” 是连起来的(封闭的)。最后我又设计了小组合作 “量一量” 树叶和课本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对周长的概念就有了充分的了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开展操作活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让学生在拓展中掌握和巩固周长的概念。

在解决问题四的时候我先强调图形右上侧标注的 “1 厘米”,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随后我还设计了两道练习题,让同学们在拓展练习中掌握和巩固周长的概念。这样的拓展活动激发了学生无限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当学生说到用线绕树叶一周,再把用到的这段线拉直,在直尺上量出长度时,我适时地表扬:她用到了 “转化” 的思想,把曲的线转化成直的线,能化曲为直,很聪明。

这节课还是留有遗憾:

1、课堂时间的把控上,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时间过长,导致课后习题处理紧张。

2、教师的课堂评价有点单一。

3、个别学生用线测量树叶的方法没有掌握。

教案二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汉中基地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王 花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45--46 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什么是周长。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对于 “周长” 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摸一摸、描一描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 “周长” 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周长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只有初步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怎样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怎样合理利用资源,让学生感爱、体验周长的实际意义,建立学生对周长的空间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理解周长概念。

2、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周长,发展合作技能。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初步理解周长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周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树叶、直尺、毛线、彩笔、软尺、数学书等。

教   法:

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谈话法

学   法:

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周长”。

师:蚂蚁王国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在田径比赛场上,热爱运动的 3 只小蚂蚁展开了激烈的比赛,它们要沿着树叶的边线飞快奔跑,请同学们来当裁判,认真观察,哪只小蚂蚁会顺利过关?(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三只蚂蚁爬树叶的动画 (动画演示昆虫们沿着树叶的边线爬行)

讨论:哪只小蚂蚁顺利过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 绕边线一周的长度 从起点又回到起点

师:像小蚂蚁这样,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引入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任务,学生有目的的去思考问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为深入研究周长打下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摸一摸、认识 “一周”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

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

(4)你能找到身边物体的周长吗?并摸一摸,说一说。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具体物体的周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在具体的活动中强化了什么是周长,同时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 描图形的边线,理解 “周长”

师:利用学习单描一描 3 个图形的边线,重点区分图片 3 汽车的一周?

【设计意图:动手画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让学生在描树叶边线的过程中,感悟到不管从哪里开始,都要沿边线描,最后都要回到起点,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进一步巩固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为后面学习测量周长打下基础。】

3、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中,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角…… 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2)质疑: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习题巩固,判断下面的图形有周长吗?

(3) 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描各种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兴趣,通过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的观察、比较、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认识周长,理解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4. 量一量,学习周长测量方法。测量树叶和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①交流测量方法,选用什么测量工具。

②小组合作,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③交流汇报,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理解 “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是 “做” 中学,“做” 的过程也是感知量感的过程,在测量周长的操作过程中,既巩固了周长的认识,也获得了直尺测量、绕绳测量图形周长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从形与量两个角度深化对周长本质的认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从建立量感意识升华到掌握度量 “量” 方法。】

5. 数一数,巩固周长概念含义。

数一数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数图形周长之前,先让学生明确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周长的概念,下面三副图的周长你能找到?

(2)明确图形的单位,每一个格子的一条边的长度是 1 厘米。

(3)明确测量的方法,用数格子边线的方法,注意长方形的不同数法。

【设计意图:明确度量的对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协调量与数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用书中提到,度量包括 “度” 和 “量”,“度” 指度量单位 ,而 “量” 指测量,数出图形一周的长度,它包含了多少个小方格的边长,就是 “量” 出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通过数图形的周长,进一步体验量感,让学生体会周长是单位长度的累加,巩固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三、练习应用,巩固新知(出示课件)

1、请用彩笔画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练习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再学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学生将知识深化,灵活运用周长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感受量感在数学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量感的理解。】

2、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 3 道题的练习,孩子们在练习与辩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由直觉错误到理性正确认知,对量的体验有了质的提升。】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回顾总结所学知识,再现知识探索过程,加深体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量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周长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五、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测头围,腰围。

2、拓展练习:

凹凸形的跑道,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拓展练习中,学生由直觉错误到理性正确认知,是学生获得知识成长蜕变的具体表现,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思想的一次飞跃,对周长的本质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边 线      起 点 —— 起 点

化曲为直

一稿反思:

《什么是周长》一稿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摸一摸、描一描、选一选、做一做、数一数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量感,丰富学生对量感的认识,深刻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来培养学生的量感。

(一)注重创设丰富的情境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引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顺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三只蚂蚁爬树叶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体验 “一周” 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创设了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 “周长” 的认识。最后创设 “智力大比拼” 的比赛情境,并将图形周长的比较练习都融于在故事情境中,学生乐于探究。

(二)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对于 “周长” 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摸一摸、描一描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 “周长” 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探索周长环节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不足之处:

1、由于想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所以时间的安排上前松后紧,后面环节中的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也不够充分,部分练习只有留待下节课进行,因此对课堂的调控还有待加强。

2、对环节四的处理上,发现学生在格子图中数一数图形的周长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学生不会正确的做题方法。

3、对学情预估有点高,拓展的习题难度稍大。

4、不敢过度的放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地体现。

@Yp13550086058 感谢老师的分享,引导孩子先理解概念本质,明确教学目标,再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动手体验,从多角度采用多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充分积累有效的数学经验,才能形成清晰的概念本质的理解。

@happy5066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史宁中教授说过,世界上很多东西不可传递,只能靠亲身经历。只有让学生经历过程,通过全身感官参与体验,从多角度采用多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充分积累有效的数学经验,才能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备一定的量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红莲碧荷 感谢分享,大量的操作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孩子在实践体验中体会数学形成的全过程,寻求多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看、听、说、做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量的感悟能力。

@红莲碧荷 感谢分享。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对于三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特点,为学习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心灵之约 习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个体差异,体现由浅到深的教学形式,体现知识的坡度、深度和广度。

@czt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周长知识的运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对于三年级孩子,深刻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含义十分重要,是绕物体边线一周的线的总长。

量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备一定的量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以及未来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czt 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应充分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在体验中,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给学生直观的感悟,从而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概念本质。

@李月123感谢分享, 量感是对事物可测量属性以及其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指对量的感受,是一种直观感受为主的感觉。

@高老师 谢谢高老师的参与与分享。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应放手课堂,相信孩子的无限可能。

@金色阳光 谢谢老师的分享,史宁中教授说过,世界上很多东西不可传递,只能靠亲身经历。对于周长概念的理解只有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方法,经历过程,通过全身感官参与体验,从多角度采用多方法进行实践操作,才会充分积累有效的数学经验,才能形成对周长这个概念的理解,发展量感。

教案一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汉中基地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王 花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45--46 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什么是周长。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对于 “周长” 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摸一摸、描一描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 “周长” 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周长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只有初步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怎样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怎样合理利用资源,让学生感爱、体验周长的实际意义,建立学生对周长的空间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理解周长概念。

2、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周长,发展合作技能。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初步理解周长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周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树叶、直尺、毛线、彩笔、软尺、数学书等。

教   法:

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谈话法

学   法:

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周长”。

师:蚂蚁王国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在田径比赛场上,热爱运动的 3 只小蚂蚁展开了激烈的比赛,它们要沿着树叶的边线飞快奔跑,请同学们来当裁判,认真观察,哪只小蚂蚁会赢得比赛?(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三只蚂蚁爬树叶的动画 (动画演示昆虫们沿着树叶的边线爬行)

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任务,学生有目的的去思考问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为深入研究周长打下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摸一摸、认识 “一周”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

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

(4)你能找到身边物体的周长吗?并摸一摸,说一说。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具体物体的周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在具体的活动中强化了什么是周长,同时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 描图形的边线,理解 “周长”

师:你们手中的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一周的边线?感受它们周长的长短吗?

(1)怎么描画?(课件展示)

(2)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

(3)学生活动:描树叶的周长,比一比谁能描得又快又好。

(4)学生演示交流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动手画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让学生在描树叶边线的过程中,感悟到不管从哪里开始,都要沿边线描,最后都要回到起点,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进一步巩固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为后面学习测量周长打下基础。】

3、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中,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角…… 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2)质疑: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习题巩固,判断下面的图形有周长吗?

(3) 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描各种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兴趣,通过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的观察、比较、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认识周长,理解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4. 量一量,学习周长测量方法。测量树叶和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①交流测量方法,选用什么测量工具。

②小组合作,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③交流汇报,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理解 “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是 “做” 中学,“做” 的过程也是感知量感的过程,在测量周长的操作过程中,既巩固了周长的认识,也获得了直尺测量、绕绳测量图形周长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从形与量两个角度深化对周长本质的认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从建立量感意识升华到掌握度量 “量” 方法。】

5. 数一数,巩固周长概念含义。

数一数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数图形周长之前,先让学生明确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周长的概念。

(2)明确图形的单位。

(3)明确测量的方法。

【设计意图:明确度量的对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协调量与数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用书中提到,度量包括 “度” 和 “量”,“度” 指度量单位 ,而 “量” 指测量,数出图形一周的长度,它包含了多少个小方格的边长,就是 “量” 出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通过数图形的周长,进一步体验量感,让学生体会周长是单位长度的累加,巩固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三、练习应用,巩固新知(出示课件)

1、基础练习:请用彩笔画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提升练习: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练习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再学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学生将知识深化,灵活运用周长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感受量感在数学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量感的理解。】

3、拓展练习:

①A  B 两部分的周长一样吗?

②下面两组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题的练习,孩子们在辩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由直觉错误到理性正确认知,是学生获得知识成长蜕变的具体表现,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思想的一次飞跃,对事物间的数量关系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对量的体验有了质的提升。】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回顾总结所学知识,再现知识探索过程,加深体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量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周长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五、作业

1、回家尝试测量父母的腰围,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2、如果邀请你去当设计师,给菜地围上篱笆,给照片做个画框,给桌布一周加上花边…… 你准备如何下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六、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物体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边 线      起 点 ---- 起 点

化曲为直

选课思考:

理解 “周长” 概念,让 “量感” 真实成长。 《什么是周长》这节课中的 “量感” 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深刻理解周长的概念。在本课教学中,我预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摸一摸、描一描、选一选、做一做、数一数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量感,丰富学生对量感的认识,深刻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来培养学生的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2ms · UTC 01:59 · PVG 09:59 · LAX 18:59 · JFK 21:5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