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婷

李雪婷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4039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11 11:22:15 +08:00
9 G 99 S 10 B
李雪婷 的最新回复

拓展思考过程引申出了数学思想与方法:当高度各取一半时,等式是否还成立?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当高度折半时,由于圆锥并不是直柱体,所以底面积也会随着发生改变,故不再符合” 等底等高 “的条件,进而不成立。聚焦结论的本质” 等地等高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的变式实验设计的很有意思。从最开始教科书里的基本知识出发,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用圆锥倒几次水能将圆柱倒满;到后面的:等底不等高(高之间是两倍关系);等高不等底;再次等底不等高(高之间是三倍关系),层层变式,思维逐节拔高,让学生在不同的倍数关系对比中不断加深印象,强化” 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关系。

到了高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思维能力都已发展的比较成熟,故本节课以学生为主,给出实验内容,让学生放手实验,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结论等完整的思考论证过程,学生在实验中解惑,在不断的变式中经历思维的层层拔高,体现了数学的味道。

教师通过构建不同体积单位与对应实物之间的关联,将抽象化为具体,突破难点,让学生的脑海里形成画面,加深记忆。方便日后更好的估测与计算,将培养量感落实到位。

开课教师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逐渐入手,从一维到二维,二维再自然过渡到三维。聚焦学生关注的问题:什么是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单位有多大,从学生真正关注的问题入手,使课堂真实发生,自然进行,帮助学生真正解决困惑。

开课教师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逐渐入手,从一维到二维,二维再自然过渡到三维。聚焦学生关注的问题:什么是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单位有多大,从学生真正关注的问题入手,使课堂真实发生,自然进行,帮助学生真正解决困惑。

开课教师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逐渐入手,从一维到二维,二维再自然过渡到三维。聚焦学生关注的问题:什么是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单位有多大,从学生真正关注的问题入手,使课堂真实发生,自然进行,帮助学生真正解决困惑。

开课教师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逐渐入手,从一维到二维,二维再自然过渡到三维。聚焦学生关注的问题:什么是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单位有多大,从学生真正关注的问题入手,使课堂真实发生,自然进行,帮助学生真正解决困惑。

开课教师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逐渐入手,从一维到二维,二维再自然过渡到三维。聚焦学生关注的问题:什么是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单位有多大,从学生真正关注的问题入手,使课堂真实发生,自然进行,帮助学生真正解决困惑。

本节课设计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经历制作单位体积模型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又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深刻经历、体验了量感,加强对体积单位的估测意识。

在第四个环节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掂量了从大到小多个不同质量,让学生不停感受,加深对量感的体悟。后又切换不同物体,整节课就是在学生不断的掂、量之中向前推行,向更深层次触及。培养量感也理应以实践活动为触手,不断加深、丰富对操作的感知与体会,就是培养量感的过程。

本节课开始的设计非常好,让学生先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粗浅的认为大的物体就一定重,在接下来的活动又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让学生发现大的物体不 i 一定重,再接下来进一步加深认知:物体的重量与其形状、大小、形态等没有直接关联,必须上手掂、量。之后也出示了经典的脑筋急转弯:1kg 的棉花和 1kg 的铁谁更重?让学生在趣味急转弯中深刻意识到物体质量与形态无关。

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反复进行掂、量,充分感知 1kg,1g。将对一千克、一克的感量化抽象为具象,让学生心中有杆 “秤”。

本节课还可以再举一些有趣的例子,借助具体事例帮助学生更易理解两种计时方式的区别。例如爸爸出差要去赶飞机,机票上写着 8:00 登机,爸爸早赶到之后以为迟到,却被告知还未起飞等这种例子,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在丰富的情境中认识 12 时与 24 时计时法,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前布置前置作业,让孩子们先梳理一天做的事情并记录下来。这就是很好的体验、感悟量感。感受一天的经历过程,再带着自身的经历去学习两种不同的计时法,比直接生硬生涩的上新课知识,更加形象、具体。

量感是数感的延伸。在 12 时计时法与 24 时计时法的教学当中,教师别出心裁的展示出淘气一天中的 2 个时间在做的事情,下午一点与晚上一点,制造冲突,巧妙将 12 时计时法与 24 时计时法区分了出来。再利用时间尺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计时法形象直观的刻画了出来。

本课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就是在总结之前的游戏环节。教师将培养量感融于游戏,激发学生的紧张情绪,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记住 1cm 的单位体会(用手指丈量)。之后再从一个单位延伸出去,让学生尝试寻找 6cm 的物体,完成单位量感的累积和估测,这是发展量感的关键之处。

统一测量标准后并没有马上认识直尺,而是设计了一个探究测量活动,感知标准的不同带来的结果的不同,选择的标准越小测量的结果就会越精确,加深对 1 厘米的感知,让在量中经历、体会、感悟,发展量感。

本节课教学 层次设计新颖。教师创、引、导,创境,引情,导思;学生做、思、悟,做中思,思中悟,悟中学。首先用学生 “自带的” 测量工具:一揸、抱、脚印等等去量,既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在趣味体验中明白统一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课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展开提问,这样的问题是真实发生的,讨论是有价值的。之后通过充分操作,铺,数,算,让学生全方面感知面积与长、宽有关在操作中发展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4:16 · PVG 22:16 · LAX 07:16 · JFK 10:1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