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123456

lin123456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534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5 17:08:22 +08:00
10 G 0 S 0 B
lin123456 的最新回复

本节课重点难点明确,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设计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认真学习能力。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矛盾激发学生兴趣,层层深入.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希望探索新事物,但也是第一次接触周长概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引导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 “周长” 的概念。

陈老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量一量、摆一摆的活动,使学生经历尝试、猜想、验证的过程,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有了长度、面积、角度的度量活动经验,这些活动经验在本课的学习中可以被直接唤醒和运用。通过对学生本课知识的前测,教师发现有部分学生知道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这个公式,而对于公式背后的数学道理:” 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其包含的单位体积的个数” 是不了解的,学生需要通过数学活动悟出其中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烧杯和瓶子哪个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并进行体积和容积概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比较体积和容积的异同,从而达到熟练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概念。

通过学生实验研究烧杯和瓶子哪个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并进行体积和容积概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然后,通过比较体积和容积的异同,从而达到熟练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概念体系。值得我学习。

同过捏橡皮泥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形状发生变化,但体积本质不变,同时有因为橡皮泥捏成小碗的过程中,增加了空间,从体积自然过渡到了容积。这一过程实际上让学生明晰了体积与容积的不同,通过下面的活动才能更加明确二者的区别。

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教师就是抓住了这种挑战,层层深入的引导孩子们充分感知圆的面积公式。

本节课教师又通过数学活动,在认定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圆的特征、学会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是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归纳、类比、推理的数学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游老师在教学中,以实际的教学感知唤醒学生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经验的过程中,体会体积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的必要性,并引导学生根据 “体积单位” 提出探究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本节课以学生 “量感” 的学习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加强对于数量的感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估测能力。值得学习。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单位》一课,紧紧围绕本次大会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来认真钻研、精心设计并实施本节课。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帮助学生将生活 “量感” 逐渐转变为数学 “量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 “量感” 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预设了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而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中从而更容易让学生量感建构的形成,教学中依赖于学生的反思内省并将在亲身操作过程中得到的感悟和受到的启发在心中形成了 “一杆秤”,这个教学意图更让我值得借鉴。

自主学习的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后,在交流中造成冲突,又在观察、讨论、思考中相互接纳,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尽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交互作用,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节课《数学教师用书》上第一个学习目标指出,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这一目标中 “再次” 一词,是对上节课 “教室有多长” 这一教学内容的延续,让学生在上节课已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进而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了。

很喜欢您第三稿加入微课的导课环节,由长颈鹿买课桌,忘记测量给班长打电话,非常自然的引入四个单位不统一的测量结果,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及热情。

李老师的课非常生动,在课堂中能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并且简练, 从 1 厘米的长度,逐步找出 2 厘米、3 厘米等等,并且让学生观察,他们的长度与两端的数字有什么关系,通过李老师引导,孩子们探索出测量长度的方法(数和算),并指导孩子们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节课非常新颖的课堂引入,再到流畅的教学环节安排,环环相扣,逐层递进,从学科知识和本质层面都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度量长方形的面积,发展学生的量感,一定能有较好的教学成效。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8:15 · PVG 16:15 · LAX 01:15 · JFK 04:1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