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L

XYL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471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5 12:41:50 +08:00
10 G 0 S 0 B
XYL 的最新回复

探究新知的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圆的面积探究学习。经历把圆分成 不同的等分,同时结合实物模型的形式使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更直观地提升学生对转化思维的感悟,帮助学生建立量的感官认识,发展学生 “量感”

圆是我们小学阶段所学的平面图形中,唯一的一个曲线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教师就是抓住了这种挑战,层层深入的引导孩子们充分感知圆的面积公式。

本节课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形成量感,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去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估算和概算的能力。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比一比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两个表面谁大谁小?比一比一元硬币与一个一角硬币,看看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这样学生才能能真实的感受到 “量” 的大小。

认真学习了老师的这趟课,收获颇丰!老师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环节,让学生亲自体会到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量感,值得学习!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解释相邻的面积单位为什么可以这样换算。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体会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量感、空间观念,在练习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体积单位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维度提升,那么体积量感也需借助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来进行建立。通过阅读,可见李老师所在的团队在设计这节课前在 “量感” 上进行深入研究,什么是量感,培养量感有哪些策略,本节通过切橡皮泥、搭 1 立方米空间,估测一些物体积让学生用实物切实感受到体积单位大小,将感觉具体化,提升空间观念。

李老师本次设计通过感知量感,丰富量感,提升量感而组织教学,教学过程重实际比划,与生活中实物对比去感知,这些都促进了学生量感的形成,我想请教下李老师,过程一中,游戏的过程中怎能建立量感,3 个问题我感觉学生不易

学生在感知体积单位时,引导多在身边的实际生活中找,比如人的身体上也有。 导入处小结可以加上 “而进行像图 3 这样的比较时我们要使用体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单位”,之后再板书体积单位

让学生除了感知 1 立方厘米的大小,再感知 2、5、10 立方厘米的大小,体会测量标准的变化在具体测量时的作用。 板书应该突出重点,简单明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板书是否考虑可以去掉? 让学生尽量多找找身边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物体,发展学生的量感。

在生活当中找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 1 立方厘米之后,可让学生再找一找身体当中有没有接近 1 立方厘米的?

本课教学重点为建立周长的概念,周长的概念如何建立是本节课的重心,课堂中姚慧莹老师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带着孩子们体验周长,比如围一围,辨一辨,分一分,摸一摸,算一算等,能积极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有几个小小的感悟,周长的概念教学,是很好的利用变式教学法的典型课例,比如周长本身概念性变式、非概念性变式,周长概念中所涉及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周长与大小的变式等等,可以考虑一下。

“什么是周长” 一课,姚老师借助简单,富有童趣的小蚂蚁设计花边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模、描一描、围一围、量一量、数一数” 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多次感悟图形的周长,使学生对这一概念掌握的非常到位,同时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姚老师以 “体验 —— 感知 —— 感悟 —— 应用” 为线索,创设有趣的情境,层层递进,让学生充分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设计合理有趣。值得思考的是,课堂中都是学生在老师的 “指挥棒” 下活动,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材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学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首先通过 “观察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 及观察有趣的图形一周的长度使学生初步直观的认识到什么是周长,然后又通过 “描一描” 树叶的边线,“摸一摸” 具体事物(课桌面和数学书封面)边线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周长,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最后安排了 “实践活动” 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测量周长,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懂得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什么是周长”,姚老师通过有趣的蚂蚁吃饼干环节引入,吸引学生兴趣。另外从 “一周” 入手,让那个学生感悟 “周长”。最后通过灵活的图形变化让学生体验实际的周长魅力。

从感量到量感,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形成了发展量感的具体策略,设计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从量到量的过程。

将认识测量单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切实感受量产生于量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标准量 1 厘米,并建立起一厘米的空间模型,对学生的空间感有很大的帮助。

二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舒老师课堂中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设计,让静态的厘米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本节课,让孩子们从各个维度不断的体验量产生于量的过程,…… 让孩子们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既有知识的积累又要操作探究的叠加。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3:27 · PVG 21:27 · LAX 06:27 · JFK 09:2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