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15843068118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27

《估计》教学设计

长春博硕学校(原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小学部 冯煜晴

【教学内容】

北师版二下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 8 课时《有多少个字(估计)》。

【教学目标】

1. 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经验,掌握大数的估计方法。发展数感与几何直观。

2. 在圈一圈,估一估的活动中体会 “以十估百”“以百估千” 的估计策略。

3. 结合具体情境开展估计活动,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习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生活情境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当生活中不需要准确数的时候,就可以用近似数来表示。

也有一些情况,是我们在数物品数量的过程中不需要得到非常准确的数量,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估一估的方法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怎么样去估一估。板书课题:估计。

活动二:给定标准进行估计。

师:在学校举行的公益捐书活动中,全校学生捐了将近 7000 本书,老师把和历史人物相关的书籍整理在了一起,这一摞书大约 50 本,请估一估另外两摞大约有多少本。

汇报。

预设 1:第 1 摞大约有 50 本,第 2 摞有 2 个第 1 摞那么高,也就是大约有 100 本,第 3 摞有 2 个第 2 摞那么高,也就是大约有 200 本。

预设 2:第 1 摞大约有 50 本,第 2 摞有 2 个第 1 摞那么高,就是大约有 100 本,第 3 摞有 4 个第 1 摞那么高,就是大约有 200 本。

师:估计第三摞的时候,可以以第二摞书作为标准,也可以以第一摞书作为标准。

师:在估计的时候,首先选择一个标准,再数一数要估计的部分有几个这样的标准,最终就能够得出估计的结果。

板贴:【标准】【数一数有几个这样的标准】【得出估计的结果】

师:以后再遇见这样的题,可以用直尺划线。

活动三:寻找标准进行估计。

1. 标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找到的估计。

师:接下来,我们要估计一下这个故事大概有多少个字。

师:刚才第一个小任务,直接给了我们标准,第一摞书这么高就是大约是 50 本。

这个小任务没有给我们标准,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自己找标准。

师:你想以什么作为标准?请独立找一找标准,再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独立进行估计,完成后互相说一说。

汇报。

预设 1:以一行 10 个字作为标准进行估计,一共有 15 行,大约是 150 个字。(将近 1 行的算是 1 行,离 1 行差很多的可以舍掉)

师:为什么是 150 个字?

生:有 15 个 10,10 个 10 是 100,再加上 5 个 10,就是 150。

预设 2:右面这页大约有 50 个字,左面大约有 2 个右面字数那么多,所以左面这页大约有 100 个字,合起来就是 150 个字。

师:为什么认为右面这页大约有 50 个字?

生:因为一行大约有 10 个字,5 行就是大约有 50 个字。

师:我们不是精细的数数与计算,而是粗略的估计,所以最终估计的结果可能会和准确值之间有差距的,我们要尽量要减少差距,让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值。

2. 有选择的进行估计

师:我们来看下一个小故事。同学们最后估计出的结果离哪个数更近,就选择哪一个数。

汇报。

预设 1:1 行有 32 个字,所以这个故事不能是 30 个字,3000 个字又太多了,所以是 300 个字。

预设 2:一行有 32 个字,可以估成一行大约有 30 字,一个共有 9 行,是 270 个字,270 离 300 更近,所以这个故事大约有 300 个字。

3. 标准相对来说不太容易找到的估计。

师:我们来估计这里有多少本书,为了方便大家估计用小方块代表这些书。

师:刚才我们估计书,以一摞作为标准;估计字,以一行作为标准;现在我们估计小方块,你想以多少个小方块作为标准呢?

教师酌情进行引导后学生操作,再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

教师呈现方法:先以 10 个小方块作为标准,圈出 10 个 10 就是 100 个小方块,再以 100 个小方块作为标准,圈出 10 个 100 就是 1000。

交流总结: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事情不需要特别精确的数据,我们只需要通过估计知道大概的数量就可以了。我们在估计的过程中可以找到一个标准,再数一数有几个这样的标准,我们就能够得出估计的结果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 6 课时《大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长春博硕学校小学部二年数学组 拱丽娜

【教学内容】

北师版二下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 6 课时《比一比(二)(大数的近似数)》

【核心概念】

什么是近似数?

【核心问题】

1. 如何在数线上标出一个数的大致位置。

2. 如何找到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了解近似数,感受近似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在数线上找大致位置,理解找一个的近似数方法。

3.通过选择社会、自然和科学知识中的数学信息,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近似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

能够在数线上标出一个数的大致位置,并能准确找到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根据生活需求不同近似数可能会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0、1、5、9 四张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0、1、5、9 四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近似数

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大数,这节课我们要带着大数走进我们的校园,看一看我们校园里有哪些大数呢?

这是我们小学部升旗时站队的图片,谁来读一读这两名同学所说的话。

师: 想一想他们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3071 是准确数,大约 3000 不是一个准确的数。

师:那你觉得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生:大约 3000 人更容易记住。

师:老师告诉大家,这两个数都可以表示我们小学部学生的人数,那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今天需要数线来帮忙,先在数线上找到 3071 的 具体位置,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一。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找到 3071 的具体位置的?

学生汇报(以 1 为单位找到 3071)

师:我们需要先确定 1 个格子表示多少,根据给的这几个数可以知道一个格子表示 1。

师:将这段缩小,现在这一个小格子表示多少呢?为什么呢?

生:在 3000 和 400 之间有十个格子,每个格子是 100.

师:那 3071 它离 3000 比较近,离 4000 比较远,那我们就可以说 3000 是 3071 的近似数,其实这两个数都可以表示小学部学生的人数,只是 3071 是准确数,而大约 3000 不是准确数,它是 3071 的近似数,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大数的近似数。

活动二:体会近似数的多种可能性。

在我们学校除了小学部还有初中部和高中部,那初中、高中的学生和老师共有 2140 人。想一想 2140 的近似数是多少呢?

生:……

师:那 2140 的近似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还是需要数线来帮忙。

师: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都是在数线上找一个数的具体位置,要想在数线上找到 2140 的大致位置,你会找吗?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上任务二自己尝试着在数线上标出 2140 的大致位置,在想一想 2140 的近似数是多少?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1 名学生板书)

生: ……

师: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需求都是可以的,有时我们可以近似于整千数,也可以近似于整百的数。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就是看它离哪个整千数或整百数近。明确什么是整千数、整百数。

活动三:进一步理解找近似数的方法。

在我们学校除了学生老师以外,还有我们的食堂工作人员,他们每天都会为我们准备美味可口的午餐,那你们看见过我们食堂的厨房吗?老师见到过而且还看到食堂工作人员为做午餐准备的鸡蛋,他们告诉老师这些鸡蛋共 5800 个,同学们请想一想 5800 的近似数是多少呢?

师:谁来先说一说,你认为 5800 的近似数是多少呢?

生:……

师:他们给出来不同的答案。那 5800 的近似数究竟是多少呢?

师: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二,先在数线上标出 5800 的大致位置,再想一想 5800 的近似数是多少?

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生:我是大概分成 10 分,每段差不多一样大,每份表示 100,然后数出 5800,这里就是 5800 的大致位置,5800 比 5000 多很多,比 6000 少一些,那它离 6000 更近一些,所以 6000 是 5800 的近似数。

师: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他说的很完整,很清晰,那有没有没分成 10 份,也找到了 5800 的大致位置的呢?

师:引导学生解决这样问题时可以先找到 5000 到 6000 的中间位置 5500,以 5500 为分界线,再判断 5800 离 6000 近,那 6000 是 5800 的近似数。

师:像 5800 这样的整百数我们一般估成整千数。

环节四:进一步强化借助在数线上找大致位置理解近似数。

在平时学校也注重我们的社会实践课程,在 3 月 7 日我校承办的 “萤火虫公益环保漂流图书馆图书捐赠活动” 中,我们学生共捐 6952 本,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大约捐了多少本书呢?

师:谁来先说一说,你认为 6952 的近似数是多少呢?为什么?

师: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四,先在数线上画出 6952 的大致位置,再想一想 6952 的近似数是多少?

然后同桌之间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师:借助数线的帮助我们知道了找一个数的近似数,就是看它接近哪个整千、整千整百数。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需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也可能会不同哦。你学会了吗?

环节五:巩固练习

那现在你会找一个数的近似数了吗?接下来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中的任务四。

1. 写出下面各数数的近似数。

2. 游戏

(1)准备 4 张数字卡片,用 0、1、5、9 摆一个接近 2000 的四位数,可以怎样摆?先摆一摆,再读一读。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近似数,看看老师带来了哪些呢?

师:看看板书,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近似数,并学会了怎样找到一个数的近似数,以后我们会学习更多关于近似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第 5 课时《比一比》教学设计

长春博硕学校小学部二年数学组 李婉琪

【教学内容】

北师版二下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 5 课时《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核心概念】

计数单位

【核心问题】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数线图板贴、四档计数器板贴(4 个)、小方块直观图片板贴、两个数位顺序表板贴、0-9 数字卡片(两套)

学生准备:学习单、数位顺序表纸单、0-9 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 —— 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师:笑笑想利用假期的时间去爬山,她需要提前做好规划,查阅了一些资料后,她选择了这 4 座山(出示四幅图)

PPT 出示简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海拔吗? 生:高度。)

师:笑笑选择的这四座山风景美不美?

师:由于地理位置的分散,不能同时游览,于是她想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一座一座的去游览,在排列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困难,你能帮她比一比吗?(出示课题:比一比)

环节二:自主探索 —— 丰富比较方法

维度一:从数的组成的角度比较

师:四座山的高度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将这四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呢?请大家拿出学习单,学习单上提供了几个方法,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完成比较。(在黑板上写四个数)

师:现在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选择了哪个方法,又是如何比较的。

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生:三名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汇报如何利用小方块、计数器和数的组成比较大小。

师:我们用的工具不一样,但都是从数的组成的角度来比较大小,也就比较它们含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所以当我们比较大小时......(PPT 填空比较大小的方法)

维度二:从数序的角度比较

师:我们前几节课学习了在数线上表示数,听老师的要求,请你在数线上找到这四个数分别在哪两个数之间。

生回答,教师板贴准确位置。总结利用数线比较大小。

师:大家分享的方法都能正确比较这四个数的大小。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左边是最小的,右边是最大的。从左往右依次变大。

师:现在大家已经掌握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了,我要考考你们,敢迎接我的挑战吗?

环节三:游戏活动 —— 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

师:接下来李老师带大家做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吗?(想)

师:我们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比比谁最大。

先师生示范,再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最后全班选代表进行游戏。

交流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老师相信大家在这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你一定学习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第 4 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长春博硕学校小学部二年数学组 姜洪贺

【教学内容】

北师版二下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 4 课时《数一数(二)(万以内数的认识)》

【核心概念】

位置值、十进制、计数单位

【核心问题】

1. 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位置值、十进制)

2. 万以内数的组成。(位置值、计数单位)

3. 在数线上找万以内数的位置。(计数单位)

【教学目标】

1. 根据算盘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以及万以内数的意义。

2. 能够熟练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尤其是带 “0” 的数的读写。

3. 知道数线上一格代表几,并能准确的找到数的位置。在数数的过程中,建立数学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式表示万以内的数,借助直观模型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

借助算盘和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会在数线上找到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计数器、算盘、计数器和算盘板贴、磁力扣。

学生准备:计数器、算盘、学习单。

教学过程

环节一:拨一拨 —— 丰富对万以内数意义的理解。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长春的五环体育场,这是在某次活动中,4 个代表队的参赛人数。

1. 在计数器和算盘上表示数,并写出其组成和写、读。

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一百四十三并画一画,在算盘上播出五千零六十二并画一画,再写出这两个数的写、读和组成。

师强调:我们画计数器只画拨的珠子,画算盘也只画拨到梁上的珠子。

师选 2 人上前完成,其他同学请在学习单上完成。

生:.......

2. 观察共同点 —— 认识数位顺序表。

师:计数器和算盘都能表示数,现在拿掉所有的珠子,观察一下,它们有没有相似之处?

生:.......

师:当把不同数位按照一定顺序摆列起来形成的表格就叫做数位顺序表,现在请大家在学习单上完成任务二。

填完生汇报。PPT 出示数位顺序表。

师:因为还有比万位高的数位,所以万位前面用省略号表示。

3. 结合数位顺序表写六千零一和四千六百八十。

师:现在结合数位顺序表,完成学习单上第三个任务。

生汇报:六千零一和四千六百八十的写法、读法和组成。

4. 总结万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四个数都是万以内的数。观察一下,说一说写万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汇报。

师总结: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那位上写几。如果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 0 占位。

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先读出这个数位上的数字,再读计数单位。中间有 1 个零或 2 个零,都只读 1 个零。末尾有零,省略不读。

环节二:标一标 —— 在数线图上标出数的位置。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计数器表示 3143 了,那么现在你能在数线上找到它吗?首先,我们观察数线,你知道这两个位置填什么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

师:那么 3143 在哪一段呢?

生:……

师:播放 PPT,现在把这段放大,观察数线,你知道这两个位置填什么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

师:那么 3143 在哪一段呢?

生:……

师:播放 PPT,现在把这段放大,观察数线,你知道这两个位置填什么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

师:那么 3143 在哪一段呢?

生:……

师:播放 PPT,现在把这段放大,观察数线,你知道这两个位置填什么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师:那么在这条数线上,3143 在哪呢?

生:……

师:你为什么觉得 3143 在这?

生:……

环节三:找一找 —— 生活中万以内数的应用。

师:我们刚刚不仅用计数器和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还学会了在数线上找万以内的数,那么现在想一想,生活中哪里用到万以内的数?

生……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生……

【板书设计】

第 3 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长春博硕学校小学部二年数学组 王学娟

【教学内容】

北师版二下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 3 课时《数一数(二)(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二下第七单元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数一数、圈一圈的活动中感受按千、百、十、个计数。

2. 结合小方块和计数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借助计数器数数活动, 掌握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

3. 借助计数器感受 “一万” 的产生,理解计数单位 “万” 的意义。通过生活中的一万,感受万的大小,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五档计数器、磁扣若干、四档计数器板贴(4 个)、五档计数器板贴(1 个)、小方块直观图片板贴。

学生准备: 学习单、计数器、小方块学具。

【教学过程】

环节一:数一数 —— 感受按 “千” 计数的必要。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十大吗?在哪召开的?—— 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出示礼堂图片)这是人民大会堂中的一个礼堂,里面做了很多人,还有很多座位,被划分成了这样的三层,三层的座位数我们用这三个数表示,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生:三千六百九十三,三千五百一十五,二千五百一十八

师:在一次会议中,第一层的参会人数老师用这样的点子图来表示。在你的学习单上有和老师一样的点子图,请你数一数、圈一圈有多少人。

预设一:一百一百圈的(慢,时间长),36 个百,9 个十,3 个 1

预设二:一千一千圈的,3 个千,6 个百,9 个十,3 个 1

(第一层有三千六百九十三人参会,3 个千、6 个百、9 个十和 3 个一是三千六百九十三)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方便看出来人数的多少?(千圈在一起)

(一)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探究数的组成和读写

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小方块,同桌两人一组,选择小方块表示座位的数量。(为什么这样表示?哪些小方块表示这 1 千个座位,建立联系)

师:我们除了用小方块研究数,还有什么呢?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吗?请在学习单任务 2 的位置画一画,并尝试写出这个数的写法和读法。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老师黑板上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联系?比如这个 3 表示什么?对应小方块的哪里?计数器的哪里?

师: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这里千位上的 3 和个位上的 3 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出示第二层参会人数,你觉得和第一层的参会人数接近吗?出示第三层参会人数,和第一层接近吗?多还是少?

师:具体多少人呢?老师用小方块表示(3508),第三层的参会人数也用小方块表示。我们先不说出这两个数是多少,请你根据老师的给出的小方块在学习单任务 3 的计数器上画出这两个数,并写出这两个数的组成,读法和写法。

(找两名学生用老师的计数器贴珠子)

集体汇报:从高位开始,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数位上有几颗珠子我们就写几;十位上没有珠子,用 0 来占位;写读法时注意大写 “零”,建立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数同样的讲解过程。

(二)数数游戏,感受满十进一和数的顺序

出示游戏规则:同桌两人合作,边拨边数。

(1) 从 3508 十个十个地数到 3618;

(2)(2)从 3618 一百一百地数到 4218。

学生拨完后找一名学生用老师的计数器拨。

环节三:想一想 —— 认识万位和一万,感受一万的大小。

(一)认识 “一万”

师:下面我们再回到礼堂的会场中。在礼堂中还有一处核心位置,主席台。主席台坐了多少人呢?谁来说?(板贴小方块表示 398)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把这四部分小方块都合在一起。老师把它们放在了一页 PPT 上,这个数是多少呢?我们怎么做才能快速看出来?

生:需要整理一下,满十进一。(PPT 演示整理过程)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吗?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板贴)

师:4 个 9 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师:现在我们知道礼堂中一共有 9999 人参会,如果根据会议的需要,又增加一位参会人员。也就是 9999 添 1 是多少呢?(PPT 演示整理过程)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感受 9999 再添 1 个珠子变成一万的过程。

学生用老师的展示满十进一,掌握这一颗珠子所在的位置就是万位,表示一万。

介绍写法、读法。

(二)“一万” 有多大?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这个礼堂中有一万人参会,实际上这个礼堂的三层加上主席台一共的座位数约为一万个,所以叫做万人大礼堂。你还能想到一万个什么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图片。两个年级的人数加起来大约是一千人,想象一下,一万人是这样的几份呢?10 份。我们看看一万人有多少?(视频)

师:前面我们还知道了 1000 厘米有多长?那 10000 厘米多长呢?是这样的几份?请你再想象一下。我们来一段视频,视频中这个人跑过的距离就是 10000 厘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百米赛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贴课题)

【板书设计】

第 2 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长春博硕学校小学部二年数学组 杨丽

【教学内容】

北师版二下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 2 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二)》

【核心概念】

位置值、十进制、计数单位

【核心问题】

1. 用算盘表示数。(位置制、十进制)

2. 千以内数的组成的。(位置值、计数单位)

3. 在数线上找到一个数的位置。(计数单位)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古人计数方法,认识算盘,根据算盘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能用算盘表示数。

2. 知道数线上一格代表几,并能准确的找到数的位置。在数数的过程中,建立数学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

3. 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在数线上找到数的位置,学会用算盘表示数,发展数学文化。

【教学难点】

借助直观模型学具,感受表示数的方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算盘、三档计数器板贴、磁扣、小方块板贴、算筹板贴、算盘版贴

学生准备:学习单、算盘

【教学过程】

环节一:摆一摆 —— 丰富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1. 用多种方法表示 352。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千以内数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千以内的数(贴标题)。首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可以怎么表示 352 呢?

预设:小方块、计数器

复习 352 的组成及读写。

师:这些是我们昨天学习的数的组成以及数的读写,还能用小方块和计数器表示数,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还学过古人记数的一些方法,还记得吗,他们是用什么记数的?

师:古人刚开始用石子记数、结绳记数、刻痕记数,后来逐步创造了一些记数的符号。这是用算筹记数法表示的 352,你能看懂吗?(贴)

生:横着 3 跟小棒表示 3 个百,竖着 5 跟小棒表示 5 个十,横着两根小棒表示 2 个一。

师:对不对?那你知道它为什么横着摆、竖着摆又横着摆吗,怎么不都横着摆,或者都竖着摆呢?

生:那样就看不出来数位了。

师:嗯对,但算筹不太方便携带,后来慢慢就有了算盘。算盘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数字出现之前,算盘是世界上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算盘。

2. 认识算盘

师:首先我们观察一下算盘,它有点像我们的哪个学具?(计数器)那跟计数器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

预设:都有珠子、数位、小棒串起来......

教师介绍算盘并讲解怎样表示数。

3. 用算盘表示数

同桌互相合作,一个人拨,一个读数,再交换。

师:谁把你刚刚拨的数在老师算盘上拨一拨来考考大家?

生拨,找学生说。说到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就是多少。

师:看来啊,算盘比记数器多了一步,要先找到个位,然后再表示数。

师:那用算盘怎么表示 352 呢?在你的算盘上拨一拨。

教师把算盘拨的 352 也贴在黑板上。

师:黑板上有小方块、有计数器、算筹、算盘,这么多学具,都能表示 352,这些学具都是根据 352 的什么表示出来的?

生:组成,3 个百、5 个十和 2 个一。

师:那我们就写成 352=300+50+2。

4. 根据算盘复习数的读写

学生完成题单、汇报、改错。

环节二:标一标 —— 在数线图上标出数的位置。

师:根据数的组成表示数你们都会了,下面我们来找一找数的位置。上节课我们在卷尺上找到了 1000 厘米,回忆一下尺子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从小到大排列的),老师把尺子简单的画一画,就变成了数线图。

数线图上最开始呈现的是 0 到 1000,然后不断放大、细分,最后找到 352。

师小结:这个数线图上有很多很多的数,越往右、数就越大,越往左、数就越小。

环节三:数一数 —— 不借助学具数数

师:借助数线我们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之前借助计算器、算盘这些学具我们也可以数数,如果没有这些学具,你还会数数吗?那我们来试一试。

1. 一个一个数,从 389 数到 410。

2. 十个十个数,从 475 数到 525。

3. 一百个一百个数,从 762 倒数到 162。

环节四:找一找 —— 生活中千以内的数。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千以内的数吗?

生:......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总结: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千以内的数,还能在数线上找数,千以内的数有时候感觉很大、有时候感觉很小,还有比一千更大的数等着你们去研究。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千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长春博硕学校(原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小学部 金岚

【教学内容】

北师版二下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 1 课时《数一数(一)(千以内数的认识)》 (人教版二下第七单元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的活动中感受按百、十、个计数的价值,发展数感。

2. 结合小方块和计数器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借助计数器数数活动,进一步感受 “十进制”,发展数感。

3. 借助小方块和计数器感受 “一千” 的产生,理解计数单位 “千” 的意义。通过生活中的一千,感受千的大小,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3 袋糖(235、204、560)、三档计数器、四档计数器、磁扣若干、三档计数器板贴(4 个)、四档计数器板贴(1 个)、1000 个小方块直观图片板贴

学生准备: 计数器、学习单、小方块学具(学习单和小方块学具由教师准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数一数 —— 感受以 “百” 计数的必要

师:老师带来了三袋糖果,这节课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数一数糖果的数量。我们先看这袋,先来估一估,你认为大约有多少块?

生:……

师:要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块,我们需要数一数。你想几个几个地数?

生:一个一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

师:根据以往经验,十个十个地数比较容易,教师将糖果十个一堆呈现在学习单上。

生:学生在学习单上圈一圈、数一数。

汇报:

预设 1:10、20、30……100、110……230、235(先十个十个地数,最后加上 5 个就是 235)

预设 2:10 个圈一圈,又 100 个圈一圈,数出了 2 个百,再加 3 个十和 5 个一是 235。

师:对比两种圈的方式,评价哪种更容易看出是二百三十五块。

生:……

师:当数量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一百一百地数,再十个十个地数,最后一个一个地数。

师:ppt 呈现数的方式,引导学生数一数,在学习单上调整后自己再数一数。

(感受按 “百” 计数,满百形成一个新的 “集合”)

活动二:认一认 —— 千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

1. 认识几百几十几

(1)用小方块表示 235(由零散到整齐)

师:回顾用小方块表示 “一”、“十”、“百”

师:你能用这样的小方块来表示糖果的数量吗?请你从学具袋中拿出对应的小方块,来表示 235 块糖。

生:选择小方块学具摆一摆、汇报

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方块和糖块的对应关系。

师:二百三十五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2)用计数器表示 235,引入组成和读写

师:在计数器上表示 235,写一写、读一读。

生:独立完成

生:汇报 235 在计数器上拨法、写作、读作,与计数器和小方块的对应关系。

2. 认识几百零几和几百几十

师:知道了第一袋糖的数量,还有两袋糖果,先让学生估一估两袋糖各有多少块?

生:……

师:用小方块表示糖果的数量

生:在学习单上数一数小方块的数量,写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画出珠子表示这两个数,并写一写、读一读。

生:汇报

3. 借助计数器数数感受满十进一

游戏活动:拨一拨、数一数

(1)从 204 一个一个地数到 220。(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2)从 220 十个十个地数到 320。(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活动三:想一想 —— 认识千位和一千,感受一千的大小

1. 认识一千

(1)从糖块引入,999 块糖再添 1 块是 1000 块,直观感受 1000 的多少

(2)借助直观模型(小方块)感受 10 个一百是一千

(3)在计数器上进一步感受 999 再添 “1” 是 1000 和 10 个一百是 1000

2.“一千” 有多大

1000 名同学、1000cm、1000 个字

3. 交流总结

师:回顾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生……

【板书设计】

建议在凸显自身优势的同时,在教师语言规范、知识传授准确的基础上,可考虑多关注学生的课堂反映,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尝试以自己的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自身教学时的热情投入换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

教师在关注教材知识的同时,最好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和已有的学习能力,多利用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观察比较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从而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增强学习的能力。当然,这需要教师对课堂有较高的调控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巩固阶段的练习设计密度高一些,照顾中等及偏下学生。作为新授课,对拓展性练习设计可以少点。在注意思维完整性的同时,注意作业细节的指导,使学生有范例可以参照。

周老师的语言要更具感染力,在语言方面应该有激励性,可以更好地调控教学节奏。 新授部分围绕周长本质展开教学,纠缠在方法上的时间较多,其实方法本质一样。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周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在复习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的特点的基础上,从给篮球场画边线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师从给篮球场画边线的情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授知识。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被动接受,而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 “趣” 字。为此,我们呼唤 “知情” 统一的课堂,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本节课,冯老师在导入环节创造性使用教材,学生兴趣高涨。加冯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这样的课堂气氛令人感觉轻松愉快,课堂成为一条充满活力、涌动灵性的溪流。

在讨论解疑环节中,冯老师让孩子仔细阅读课本所学习的有关内容,并让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充分尊重。 在反馈总结环节中,冯老师设计的练习题层层递进,更好的测验了孩子学习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冯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教室有多长》这一课是学生学习测量的第一课时,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 “比长短”,并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以此为基础,第一节课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学习长度单位,而是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以及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中第一课时内容,现代教学需要经历 “直接比较、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运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 三个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标准长度的意义有充分的理解。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 “圆的面积” 计算公式推导时,王老师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不能运用割补的方法把圆割补拼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学生动手、动脑剪一剪、拼一拼的基础上,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本课教学中,王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 —— 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 —— 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者 —— 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 “以发展为本” 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06:14 · PVG 14:14 · LAX 23:14 · JFK 02:1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