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观察中,储备空间表象
——《 前后 》 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古恰镇中心 校 黄凤娟
设计理念: 空间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教师简单告诉和传授就可以获得的,更多的要靠在生活场景中体验后获得。观察是小学生获得空间表象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节课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与教材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情境观察中,通过语言交流、肢体交流、游戏互动等,感知 “前后” 位置,使其建立扎实的 “前后” 位置概念,并体会位置的相对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逐渐把生活中的认知转化为数学中理性的分析,在虚实结合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的同时储备了空间表象,为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前后》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空间与图形的启蒙知识,前后作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型,为以后孩子学习 “辨认方向” 打好基础。教材借助 “森林运动会” 这一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出三个递进的问题。首先是能用前后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体会前后是相对的,进而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学情分析:
“前后” 是学生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概念。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对前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的情境中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准确的判断出前与后,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学生原有的对 “前后” 物体位置的概念,只是他们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的判断,而不是进行过理性思考的。“前后” 是位置与顺序的起始课,是学生空间定位的启蒙知识。因而学好这一课对学生学习后续的关于空间的内容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为较为规范的数学知识的开始。
教学目标:
1. 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和思考,认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2. 能按照前后的顺序,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
3.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前后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 “前后” 的位置概念,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由于参考对象的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法、联系学习法、思考学习法、循序渐进法
教学过程:
(一) 结合生活情境,感知空间表象
活动一:认识前后
1. 教师演示前后变化过程,营造观察情境
大家好!我是一年级的数学黄老师,此刻,我的前面是一年(1)班可爱的小朋友们,我的后面是黑板。很高兴今天要跟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教师板书 “前后”,哎?不对,我介绍错了。此刻,我发现我的前面是黑板,后面是小朋友们了,怎么回事?
2. 师生交流总结。
当我面向着你们站,我的前面就是同学;我背对着的方向是我的后面就是黑板。如果我面向着黑板站立,我的前面就是黑板,我的后面就是同学们。这就是《前后》(课件出示课题。)
〖 教具演示 〗 出示课件:3. 课堂游戏
(1)点一点,拍一拍
点点你前面小朋友的背,回头和你后面的小朋友拍拍手。
(2)转一转,辨一辨
全体起立,面向老师,说一说:你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 向后转,看一看前后有变化吗 ? 换个方向再说一说你的前后是什么。
预设:我站的方向不同,我的前后事物就不一样。设计意图与思考:让学生置身现实情境进行观察,演练,思考,这样就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引入教学,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明确 “前后” 的概念;并让学生从直观观察,亲身演练中去发现,感知 “前后” 位置是如何确定的。在空间定位启蒙阶段,通过现实情境的直观观察比较,形成对位置 “前后” 准确的空间表象。
(二)、再现生活场景,建立空间表象
活动二:乘车买票
1. 导入:同学们上课前笑笑给老师打电话,说儿动物园要开一场森林运动会,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参加,你们想去吗?(生答)
2. 看公交车到了我们快去站牌处乖车吧。
〖 教具演示 〗 出示课件:
3. 仔细观察站牌,我们要怎么走呢?(看课件观察站牌,学生交流汇报)
4. 现在我们出发了…… 到动物园门口,看笑笑在做什么呢?
〖 教具演示 〗 出示课件:5. 笑笑排在哪?她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指名回答)
6. 看看教室里你座位排第几个,前后都有几个人?谁在你的前面,谁在你的后面?(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观察站牌买票这一活动是学生们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如果与参加森林运动会连在一起,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又将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再现。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的认知逐渐转化为理性的思考,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同时再次让学生在情境观察和思考中对 “前后” 这一概念加深印象,强化空间表象。
一、激活生活经验,建立空间观念
二、引导有序观察,培养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观察,从而让他们积累感性的认识,逐步获得有关表象,从视觉上去感知空间观念。
三、加强操作感知,深化空间观念
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构建概念表象,有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