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文庆利

四川成都文庆利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661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6 23:29:00 +08:00
10 G 0 S 0 B
四川成都文庆利 的最新回复

情境引入时,重比较,在比较中建立量感;动手操作时重观察,在观察中发展量感;找相邻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时重推理,在推理中内化量感,层层递进,很有层次感。

环节四通过设计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突出知识的本质,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第二个活动中通过对比、猜想、估测等操作,出示立方分米为量级的实物,通过直观建立量感,通过对比两个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分米的大小,再引出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进行思考,不断抽象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夏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通过视觉感官唤醒已有的量感经验,通过估测能力进行初步判断。通过设计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全体学生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的大小比较,预设的几种不同层次,把握问题的核心,从而得到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的换算,加深了学生对量的感知。

导入课堂时教师想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建议能把内容说地更具体一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核心开放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小组合作,充分探究,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学生的福利,但是呈现出来的教学设计让老师们看得不太清楚,建议优化细节。根据预设的课堂生成能呈现出教师引导的整个过程可能会更有利于老师们的学习。

情境引入,紧扣主题,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注重学生的合作和操作体验,层层引导,突出 “等底等高” 是探索规律的前提,最后通过实验操作量出圆锥的体积,得出公式。最后又回扣引入的题目进行应用,设计合理有趣。亮点是突破了我们常规教学直接呈现的等底等高的学具,而是开放性的给出了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三类体积的情况,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从而建构模型。

教师引入课堂时用到的靶子,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量感,初步感知面积的大小。然后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利用 “数格子” 直接对面积进行度量,但由于没有普适性提出用 “转化” 的数学思想间接度量面积大小,在此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量感。“量感” 的培养重在感知和体验,教师的设问为学生搭好了架子,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进行圆的面积探究学习。使学生不仅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在结尾处还画龙点睛得体现了数学文化,渗透了 “极限” 思想。建议是在提问的时候提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

圆柱体积和容积的计算需要我们把具象度量和抽象度量结合起来建立数感,培养量感,运用类比、迁移、转化、推理、验证后建立模型。用模型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知识的迁移和巩固应用。教师从生活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新旧知联系,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在此过程中,应着重利用比较、观察、推理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 “量感” 的培养。微课是一种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它帮助学生在一种直观、动态的情境中观察和理解抽象关系的变化。

人类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显性知识可通过讲授传达,缄默知识则需要模仿与感应。显性知识通常通过我们的常态课达成,而这些精美有趣的微课设计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缄默知识。不仅可以在课前首学使用,课中落实核心知识时也同样可以借用微课。感谢每一节微课背后的每一位 “导演”,为老师和孩子们提供了这么好用的学习资料!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09:55 · PVG 17:55 · LAX 02:55 · JFK 05:5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