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四川成都孙玉婷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千米有多长》

  •  
  •  
    四川成都孙玉婷 · 3年前 · 291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118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能参加此次活动!非常感谢新世纪小数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能向全国各地的专家、同仁们去学习。我是来自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的孙玉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团队将在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发展学生 “量感”,共同研究二年级下册《1 千米有多长》这节课。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和同行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将认真阅读,思考每一份帖子,不断反思并完善这节课!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同仁们身体健康!

    1、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比 https://bbs.xsj21.com/t/1780#r_97354

    2、选课思考 https://bbs.xsj21.com/t/1780#r_74317

    【终稿】

    教学设计终稿 https://bbs.xsj21.com/t/1780#r_96253

    教学实录在线链接(优酷)https://bbs.xsj21.com/t/1780#r_97344

    --------------------------------- 教学研讨及反馈过程 -----------------------------------

    3、【教学设计第 1 稿】

    ①学生前置体验活动单 https://bbs.xsj21.com/t/1780#r_74326

    ②教学设计 https://bbs.xsj21.com/t/1780#r_74318

    ③课后研讨及反思 https://bbs.xsj21.com/t/1780#r_74327

    4、【教案设计第 2 稿】

    ①学生前置体验活动单 https://bbs.xsj21.com/t/1780#r_94075

    ②教学设计 https://bbs.xsj21.com/t/1780#r_89152

    ③课后研讨及反思 https://bbs.xsj21.com/t/1780#r_94076

    5、【教案设计第 3 稿】

    ①学生前置体验活动单 https://bbs.xsj21.com/t/1780#r_97618

    ②教学设计 https://bbs.xsj21.com/t/1780#r_94077

    ③课后研讨及反思 https://bbs.xsj21.com/t/1780#r_94079

    6、学生活动的过程性材料

    ①学生过程性材料:寻找 1 千米 https://bbs.xsj21.com/t/1780#r_94080

    ②学生过程性材料:体验 1 千米 https://bbs.xsj21.com/t/1780#r_94081

    ③学生过程性材料:应用 1 千米 https://bbs.xsj21.com/t/1780#r_94082

    291 次点击  ∙  2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217 条回复   2021-09-11 10:07:53 +08:00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选课思考】

    “1 千米有多长” 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测量” 的第 2 课时,是在学生学过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基础上,认识更大的长度单位 “千米”。学生对较短长度单位的感知在课堂学习中比较容易达成,但是由于 1 千米比较长,学生不容易直接观察或想象出它的实际长度,即使对于一部分成人来说,也无法准确地进行描述。要让学生对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突显学生 “量感” 的培养,就需要依靠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借助学生对 10 米、10O 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建立,形成理性认知;运用多种估测方法进行合理估计,培养估测意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教学设计一稿】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1 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下) 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 1 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 10 米大约有多长;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 100 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 100 米有多长;第三步:通过 10 个 100 米跑道的长是 1 千米等场景,体会 1 千米有多长。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但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

    3)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量感的培养目标,结合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素材,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和真实体验,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亲身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对较长长度单位清晰认知。

    (4)量感培养策略

    开展多种实地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具体长度;多种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借助类比、推理等学习方法形成对 1 千米的理性认识;在多种估测方法的体验中,增强估测意识和掌握估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①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认识 1 千米有多长,感受 1 千米的实际意义;通过类比、推理等活动,理性认识 1 千米,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进行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③借助对 “跑道” 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千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主动对猜想进行验证的习惯、养成求真的态度。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 1 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准备

    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视频、教学 PPT、卷尺、学生体验视频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前置体验内容及要求】

    一、体验 1 千米

    播放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视频片段(00:40-03:04) 学生小组合作,合理安排分工,确保人人参与,不同的孩子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均获得良好的发展。

    【思考】学生通过先观看微课视频,有助于形成 1 千米有多长的初步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学习经验,根据小组实际情况优化团队分工合作。

    (1)深度体验,感知 10 米与 100 米有多长。

    ①走一走,用步数感知 10 米的长度;

    ②手拉手,用臂长感知 10 米的长度;

    ③量一量,用米尺感知 10 米的长度;

    播放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视频片段 (03:46-04:18)

    ④想一想,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 100 米长? 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 100 米长? 100 米要走多少步呢?1000 米呢?

    (2)深度感受,形成 1 千米的感性认识。

    a. 师生操场体验: ①走一走,用时长感知 1000 米的长度 ②跑一跑,用体能感受 1000 米的长度

    b. 亲子户外体验:从你家到什么地方大约有 1 千米? 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走一走。

    【思考】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方式,在校园教室过道或操场跑道中,逐步进行较小单位到较大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多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形成对 1 千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认知。

    【课堂学习过程及设计】

    一、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师:老师在进入校园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路牌。(出示路牌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生:表示距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附属小学还有 1 千米的距离。

    师:那请问同学们,1 千米究竟有多长呢?

    二、新知探究,从表象认识上升至理性认知。

    (1)感受 1 千米: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多样化感知。

    师:通过课前的不同体验活动,你能借助四人小组共同收集的相关数据,来说一说校园里的 1 千米吗?(教师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生 1:9 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约有 10 米,900 个小朋友手拉手大约有 1 千米。

    生 2:教室外的过道大约长 20 米,1 千米大约要走 50 次。

    生 3:从学校的办公楼到大门大约有 100 米,大约要走 10 次才是 1 千米。

    生 4:学校的跑道 1 圈大约 250 米,1 千米大约要跑 4 圈。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知道了:100 个 10 米是 1 千米;50 个 20 米是 1 千米;10 个 100 米是 1 千米;4 个 250 米是 1 千米。

    【设计意图】测量长度单位是抽象的,借助多种测量体验活动(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说一说等等),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实际长度。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走、跑 1 千米的情境,那我们用了多长时间。孙老师专门用秒表记录了下来。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走一千米要用 14 分 48 秒;跑 1 千米大约要用 7 分 1 秒。

    师:那么谁来分享自己走、跑 1 千米的感受呢?(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身体感受和心理感受。) 生 1:跑一千米会很累,走 1 千米不那么累。 生 2:1 千米看起来很长,实际也很长。

    师: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关系。1 千米 = 1000 米 1Km=1000m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

    (2)估计 1 千米:结合生活体验,强化估测意识。

    师:你家离学校的距离大约有 1 千米长吗?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坐车从家里出发,大约要十分钟。可我走 1 千米,都要 15 分,车行的速度肯定比我快,所以我家到学校的距离一定比 1 千米远。

    师:能结合步行 1 千米所用的时间,来估计距离,这是一种不错的估测方法。同学们和爸爸妈妈也一起体验过 1 千米,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学生录制的视频)

    生 1:从成都合院走到国学公园,用时 14 分,大约走了 2000 步。

    生 2:我从电子科大走到团学路,走了 15 分,大约走了 2100 步。

    生 3:我从学校出发走到龙湖时代天街,走了 12 分,大约走了 2000 步。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孙老师,从学校正大门出发,一起去看看 1 千米究竟有多远。现在闭上眼睛,再回想一下这段路程。现在请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猜一猜孙老师走了多远。

    ①根据步数猜距离 ②根据时间猜距离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借助合理的不同估测方法,比如能根据走路的步数有根据地猜测行走的距离;能借助行走时长推断行走距离;能根据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距离确定行驶时间。有助于学生增强估测意识并熟练掌握估测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有助于量感的良好养成。

    三、巩固提高,深化量感养成体验

    a. 看一看:分享查阅到的与 1 千米相关的资料。

    ①公路边的里程碑 ②摩拖车的速度表 ③限速标志 ④指路标志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男子 1000 米世界记录是肯尼亚的诺阿・恩盖尼:2 分 11 秒 96, 1999 年创造。女子 1000 米世界记录是俄罗斯的斯瓦特拉娜・马斯特科娃: 2 分 28 秒 98,1996 年创造。

    b. 填一填: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大屏幕出示)

    电线杆高 6 千米。( ) 汽车每小时行 40 米。( ) 小李身高 135 厘米。( ) 飞机每小时飞行 1800 千米。( ) 教室黑板长 3 分米。( ) (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生的经验从校内发展到校外,从一个维度发展至多个维度,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能使学生在充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生活中米与千米。

    四、交流反思,形成数学的结构性认知

    你还了解哪些与 1 千米有关的知识?

    (1)查阅千米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2)以 1 千米为主题进行小报设计

    【设计意图】关注数学文化的渗透,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附录:前置体验任务单

    前置体验任务单.png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课后研讨及反思(一稿) 以下为几次磨课的反思和分析,也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提供宝贵的修改意见,谢谢!

    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 = 1000 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 1 千米的实际长度认知及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 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 --10 米 --100 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 1 千米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不足待改进:

    1. 前置体验活动类型局限,学生更多的猜测方式体现不足。

      学生体验的类型(如:10 米有多长的体验中,运用走一走、跑一跑、手拉手、量一量)全部由教师给出。学生若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一些自主体验方式,就可以做到兼顾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激发学生更多更高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2. 课堂初始情境的创设略显生硬,不够流畅和自然

      直接以距离我校 1 千米的站牌标识进行开课,虽说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也能勾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但是是否还有更好的课堂情境的素材,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可以使得整个课更加紧凑而完整.

    3. 课中学生的参与面与覆盖度不够,部分学生说一说的机会较少

      谁猜得最准(根据时间猜距离和根据距离猜时间)环节,小朋友对这样的活动环节非常感兴趣。但是全班同学一起猜,被请到的同学人数有限,学生的参与面不够,无法满足全部学生。如果能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猜测,是否就能使得每个小朋友有猜和被猜的机会。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进一步感悟到 1 千米究竟有多长。 1618462031.png

    1618462221.png

    leilin
    leilin3年前

    课前的前置体验活动,采用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方式,学生积累了经验,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基础。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想法。而且任务打的设计又松又紧,学生思考能有方向也能开阔一定有空间。课中学生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孩子们多样化的表达,丰富学生的感知,借助估测 1 千米会更有参照物,量感也就渐渐形成了,我认真读完就是豁然开朗的感受。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李睿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李睿3年前

    1 千米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课堂中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认识 1 千米有多长,感受 1 千米的实际意义;通过类比、推理等活动,理性认识 1 千米,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张咪
    张咪3年前

    老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 1 千米有多长,感受 1 千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便于知识的掌握

    李婷
    李婷3年前

    开展多种实地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具体长度;多种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借助类比、推理等学习方法形成对 1 千米的理性认识;在多种估测方法的体验中,增强估测意识和掌握估测方法。如果在学生对 1 千米有认识,再以 1 千米为标准量去估一估校园的长宽,公园的长宽等学生身边的地方会更好。

    李百凤
    李百凤3年前

    学生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孩子们多样化的表达,丰富学生的感知,借助估测 1 千米会更有参照物,量感也就渐渐形成了

    邹永娜13298774989
    邹永娜132987749893年前

    要让学生对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突显学生 “量感” 的培养,就需要依靠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借助学生对 10 米、10O 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建立,形成理性认知;运用多种估测方法进行合理估计,培养估测意识。

    邹永娜13298774989
    邹永娜132987749893年前

    课中学生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孩子们多样化的表达,丰富学生的感知,借助估测 1 千米会更有参照物,量感也就渐渐形成了,我认真读完就是豁然开朗的感受。

    姜羽秋
    姜羽秋3年前

    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依靠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借助学生对 10 米、10O 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建立,形成理性认知;运用多种估测方法进行合理估计,培养估测意识。老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 1 千米有多长,感受 1 千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便于知识的掌握。

    焦亚媛
    焦亚媛3年前

    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构建量感思维,让学生通过触觉,视觉形成感性认识,让学生运用多种估测方法进行合理估计,培养估测意识。

    吉林德惠张海英
    吉林德惠张海英3年前

    “①走一走,用步数感知 10 米的长度;②手拉手,用臂长感知 10 米的长度;③量一量,用米尺感知 10 米的长度。” 用一系列的活动,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感知 10 米的长度的量感,对于以后学习 1 千米长度量感的认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haoxiuhua123456
    haoxiuhua1234563年前

    1 千米比较长,学生不容易直接观察或想象出它的实际长度,要让学生对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突显学生 “量感” 的培养,就需要依靠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借助学生对 10 米、10O 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建立,形成理性认知,教师设计学生的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了 1 千米的长度,学生能够直观的认识到一千米是较长的长度单位,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认识,从而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教师的设计很详细,值得借鉴

    tf12343
    tf123433年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课前让学生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等,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加深学生对 1 千米的感官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形成 “量感”。

    曹玲
    曹玲3年前

    数学活动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变得鲜活、充满活力。基于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

    shenyanjia
    shenyanjia3年前

    要让学生对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突显学生 “量感” 的培养,就需要依靠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借助学生对 10 米、10O 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建立,形成理性认知;运用多种估测方法进行合理估计,培养估测意识。

    shenyanjia
    shenyanjia3年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课前让学生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等,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加深学生对 1 千米的感官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形成 “量感”。

    四川成都叶
    四川成都叶3年前

    在长度单位的学习中,千米属于很大的单位,以前的长度单位学生能在实际的情境中找到对应的长度,而 1 千米的长度建立都需要学生的想象,这种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学生原有量感的积累。孙老师的前置学习单中就很好的让学生去体验 1 千米的长度,只有真正去实践后才能更好的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

    liutong
    liutong3年前

    借助学生对 10 米、10O 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建立,形成理性认知;运用多种估测方法进行合理估计,培养估测意识。

    liutong
    liutong3年前

    学生对较短长度单位的感知在课堂学习中比较容易达成,但是由于 1 千米比较长,学生不容易直接观察或想象出它的实际长度,即使对于一部分成人来说,也无法准确地进行描述。要让学生对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突显学生 “量感” 的培养,就需要依靠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

    liutong
    liutong3年前

    学生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孩子们多样化的表达,丰富学生的感知,借助估测 1 千米会更有参照物,量感也就渐渐形成了

    董波
    董波3年前

    学生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孩子们多样化的表达,丰富学生的感知,借助估测 1 千米会更有参照物,量感也就渐渐形成了

    wei360786795
    wei3607867953年前

    结合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设计多样的活动,通过类比、推理、想象让学生对长度单位进一步认识,使学生对一千米有多长有理性认识,培养学生主动对猜想进行验证的习惯、养成求真的态度。

    张馨予20502
    张馨予205023年前

    课前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的贴近生活,为接下来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那么对于间接经验的学习,就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在课堂中,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让学生多样化感知 1 千米,再估计 1 千米,通过估测,训练学生的 “量感”。

    孝义侯海燕
    孝义侯海燕3年前

    1 千米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课堂中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认识 1 千米有多长,感受 1 千米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课前让学生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等,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加深学生对 1 千米的感官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形成 “量感”。

    焦亚媛
    焦亚媛3年前

    本节课教师通过观察设计,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量感的态度,构建量感思维,通过动手操作,组内交流合作,提出猜想,为解决问题找寻方法,注重培养学生量感数学素养。

    姚晓娜
    姚晓娜3年前

    千米是一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不太容易理解。课前借助多种测量体验活动,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千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的理性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量感。

    xuli721214
    xuli7212143年前

    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借助合理的不同估测方法,比如能根据走路的步数有根据地猜测行走的距离;能借助行走时长推断行走距离;能根据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距离确定行驶时间。有助于学生增强估测意识并熟练掌握估测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有助于量感的良好养成。

    刘立娟
    刘立娟3年前

    孙老师的设计中让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借助合理的不同估测方法,有助于学生增强估测意识并熟练掌握估测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有助于量感的良好养成。

    liying888
    liying8883年前

    孙老师在量感培养策略中能开展多种实地体验活动帮助学生知具体长度;多种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借助类比、推理等学习方法形成对 1 千米的理性认识;在多种估测方法的体验中,增强估测意识和掌握估测方法。真的让我们耳目一新。

    成都龙泉王方
    成都龙泉王方3年前

    1 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是抽象的,比起之前的厘米和米,难在测量。但本节课教师借助多种测量体验活动(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说一说等等),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实际长度。帮助学生形成量感。

    吉林德惠  董雪微
    吉林德惠 董雪微3年前

    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

    吉林德惠  董雪微
    吉林德惠 董雪微3年前

    关注数学文化的渗透,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王薇
    王薇3年前

    孙老师这节课,从表象到理性,让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

    zdw197330
    zdw1973303年前

    此教学设计设置了前置体验内容环节,为课堂教学做了很好的准备铺垫。本节课教师先让通过不同方式学生感知 10 米,100 米,1000 米的长度,又通过走一走,跑一跑等多种测量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 1000 的长度,最后又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加深 1000 米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 “量感”。

    wdm6666
    wdm66663年前

    千米的认识和厘米,米的认识一样,都属于长度单位的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学生容易感知,千米的认识难在不好体验,但孙老师在设计本课时,采取前置体验,设置了体验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充分的感知 1 千米的长度,便于学生量感经验的积累。在交流反思环节如何让学生习得结构化知识呢?期待二稿。

    刘欣彤
    刘欣彤3年前

    对于 1 千米而言,学生不容易直接观察或想象出它的实际长度,所以孙老师设计的前置性探究尤为重要,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方式让学生对 1 千米有了更加深刻的初步认识。再通过课堂上的强化,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 1 千米的具体长度,形成量感。

    lihong123
    lihong1233年前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1 千米有多长,知道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 “1 千米有多长” 的感性认识,孙老师让学生借助 “走一走、手拉手、量一量” 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 1 千米。基于在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

    王琳17839982987
    王琳178399829873年前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多种感官实际感知和体验 1 千米的长度,让学生对 1 千米有感应的认识,并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上升至理性认知,并借助合理估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整节课的设计渗透着对学生量感的关注。

    Candyeva
    Candyeva3年前

    学生对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本节课依靠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借助学生对 10 米、10O 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建立,形成理性认知;运用多种估测方法进行合理估计,培养估测意识,是学生对 “千米” 能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ljh319
    ljh3193年前

    千米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孙老师通过类比、推理等活动,理性认识 1 千米,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了学生量感意识。

    a景儿
    a景儿3年前

    学生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孩子们多样化的表达,丰富学生的感知,借助估测 1 千米会更有参照物,量感也就渐渐形成了!

    18792560576
    187925605763年前

    孙老师这节课让学生对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突显学生 “量感” 的培养,依靠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借助学生对 10 米、10O 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建立,形成理性认知;运用多种估测方法进行合理估计,培养估测意识。

    顺帆
    顺帆3年前

    课中学生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孩子们多样化的表达,丰富学生的感知,借助估测 1 千米会更有参照物,量感也就渐渐形成了,我认真读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

    zhaohy
    zhaohy3年前

    要让学生对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突显学生 “量感” 的培养,就需要依靠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借助学生对 10 米、10O 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建立,形成理性认知;运用多种估测方法进行合理估计,培养估测意识。

    李秀娟
    李秀娟3年前

    前置的准备活动,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同时学生对于 “1 千米” 这个数量也在建立了头脑中建立了模型,成为后续相关 “量” 的活动的标准。

    李秀娟
    李秀娟3年前

    一千米相对于米和厘米来说,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是相当模糊的,孙老师前置的任务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hanyang900109
    hanyang9001093年前

    1 千米是比较长的长度单位,学生不容易直接观察或想象出它的实际长度,对于千米这个单位的建立必须要建立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而老师的前置体验任务:观看微课和体验一千米活动,为这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dongfang5518
    dongfang55183年前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对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孙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说一说等等活动,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

    侯志慧
    侯志慧3年前

    @四川成都孙玉婷 本节课孙老师用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一千米的真实感受。学生通过走一走、量一量、想一想等活动,积累经验,在实际体验中发展量感。

    425483032
    4254830323年前

    在实际体验中发展量感。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同时学生对于 “1 千米” 这个数量也在建立了头脑中建立了模型,量感也就渐渐形成了,为发展量感奠定基础.

    yang li
    yang li3年前

    执教者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认识 1 千米有多长,感受 1 千米的实际意义。通过类比、推理等活动,理性认识 1 千米,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而在实际活动中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Tia
    Tia3年前

    从表象到理性,让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

    songmeihui
    songmeihui3年前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它必须以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的建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向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例如在深度体验,感知 10 米与 100 米有多长

    吉林榆树高平 33@
    吉林榆树高平 33@3年前

    借助学生对 10 米、10O 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建立,形成理性认知;运用多种估测方法进行合理估计,培养估测意识。

    931563581
    9315635813年前

    孙老师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目标,结合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素材,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和真实体验,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亲身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对较长长度单位清晰认知,使学生对 1 千米有多长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培养了量感。

    刘静东
    刘静东3年前

    1 千米对学生来说不容易感知,孙老师先通过让学生感知 10 米、100 米,进而感知 1 千米。再进一步开展实践活动,创设情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1 千米有多长。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体会长度单位的同时培养量感。

    congshuang
    congshuang3年前

    本节课是基于认识了较小的长度单位之后认识更大的长度单位 —— 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对于学生是一个难点,因为距离比较长离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比较远,孙老师通过逐层深入带孩子感知 10 米,100 米,1000 米,可以在课前让孩子亲身去体验走 1000 米大概需要多久的这样的实践活动亲身体会 1 千米的长度,这样孩子会有个更深刻的印象,也能加强与孩子的互动。

    wt13554472812
    wt135544728123年前

    孙老师没有拘泥于课堂,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方式,在校园教室过道或操场跑道中,逐步进行较小单位到较大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多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又让学生形成了对 1 千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认知。

    lxr000106lxr
    lxr000106lxr3年前

    1 千米有多长?通过实际走一走、跑一跑,学生感觉到 1 千米很长,花费较长时间才能走完 1 千米。通过量一量的实践活动,二年级学生能借助自己身边熟悉的 “1 个教室长约 10 米,10 个教室约长 100 米,100 个教室的长度为 1 千米”“我校操场一圈 200 米,需要跑 5 圈够 1 千米”……,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并借助学生对 10 米、10O 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建立,形成理性认知;还体现了用多种估测方法进行合理估计,培养估测意识;空间想象力也不乏参与其中;运用多种数学思想达到对长度单位清晰表象。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示范学校 梁雪荣

    zhp12345678
    zhp123456783年前

    这节课让学生对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突显学生 “量感” 的培养,依靠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老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 1 千米有多长,感受 1 千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便于知识的掌握。

    sx15947627155
    sx159476271553年前

    1 千米比较长,学生不容易直接观察或想象出它的实际长度,要让学生对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突显学生 “量感” 的培养,就需要依靠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借助学生对 10 米、10O 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建立,形成理性认知,教师设计学生的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了 1 千米的长度。如果再把 1 千米进行量化,看作几圈操场那么长,学生对 1 千米的表象逐渐建立起来,发展学生的量感。

    liumeirong
    liumeirong3年前

    1 千米很长,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抽象,孙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通过路标指示牌引出 1 千米,再通过感知 10 米,100 米,然后再到 1000 米的感知,然后走一走,找一找,说一说,大量的体感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长度,个人建议,本节课还可以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在趣味性,生动性上下点功夫。

    xulijuan
    xulijuan3年前

    课堂中学生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孩子们多样化的表达,丰富学生的感知,借助估测 1 千米会更有参照物,量感也就渐渐形成了,我认真读完就是豁然开朗的感受。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教学设计二稿】 借助【教学反思一稿】,进行了如下修改。 1. 前置体验:增设了活动体验和估计栏目,增加了学生活动体验和运用量感估计的机会。 1617460172.png 学生对于 1 米有多长有相对清晰的认识,对于 10 米与 1 米的转化关系以及 1 千米 = 1000 米也有相对深刻的认识,但是通过在体验环节中,增设估计一栏,可以比较清楚地发现,学生关于长度的理论与实际感知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具体如下图所示:class="media-wrap image-wrap">

    Q:通过这张图片简介,你能帮助孙老师快速找到这家店的位置吗? 生:观察店名、距离

    Q:那 1 千米究竟有多长呢?同学们前期已经有了充分的活动体验,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请小组带着你们的体验单与同学们分享:校园里的 1 千米。

    3. 学生小组合作 在谁猜的更准(根据步数猜距离、根据时间猜距离)中,分设四人小组,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依次进行分享,在课堂中,由学生小组进行汇报分享。在分享汇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之后再借助教师走过的一千米,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 1 千米有多长的统一认识。

    郑莉
    郑莉3年前

    前置体验活动单非常好!学生对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较为抽象,本课通过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借助学生对 10 米、10O 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建立,形成理性认知,运用多种估测方法进行合理估计,培养估测意识,突显学生 “量感” 的培养,层层递进。

    18835957390
    188359573903年前

    孙老师设计的前置体验活动单非常好,让学生估一估,再做一做,让学生充分地体验 10 米和 100 米。相与孙老师探讨一个问题,千米和 1000 米不一样,千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这个在课堂上如何呈现。

    咖啡不加糖
    咖啡不加糖3年前

    在长度单位的学习中,千米属于很大的单位,以前的长度单位学生能在实际的情境中找到对应的长度,而 1 千米的长度建立都需要学生的想象,这种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学生原有量感的积累。老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 1 千米有多长,感受 1 千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便于知识的掌握。

    侯锦茹
    侯锦茹3年前

    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同时学生对于 “1 千米” 这个数量也在建立了头脑中建立了模型,成为后续相关 “量” 的活动的标准。

    赵海艳
    赵海艳3年前

    本节课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步数猜距离、根据时间猜距离的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在活动中感知 10 米和 100 米,学生很自然地建立了量感的概念,理解了生活中量感的存在,而且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可以很好地掌握新的知识。

    77
    773年前

    老师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一千米有多长,通过前置任务,让学生更加了解本节课的内容,也让学生自主去感受什么是一千米,一千米究竟有多长。

    zhaojiaxin
    zhaojiaxin3年前

    孙老师紧紧围绕 “培养学生量感” 的主题设计教学,从多感官多角度引导学生建立 1 千米的表象。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设计了前置学习任务,在前置任务单中有层次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建立长度表象,还留了学生自己发挥的余地。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经验、感受,帮助学生逐步梳理长度认知,通过类比、推理、想象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又分享了各自的体验、感受,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之后又应用已有的量感、经验进行估计等活动,加深了对 1 千米的印象;最后通过分享资料和判断练习,拓展了学生对生活中千米的认识,巩固了学生对千米的长度认知。另外,我有一些困惑,什么时候出示 1000 米,什么时候出示 1 千米?

    孙俊娜
    孙俊娜3年前

    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借助合理的不同估测方法,比如能根据走路的步数有根据地猜测行走的距离;能借助行走时长推断行走距离;能根据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距离确定行驶时间。有助于学生增强估测意识并熟练掌握估测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有助于量感的良好养成。

    mwx20030828
    mwx200308283年前

    教师在学生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生的经验从校内发展到校外,从一个维度发展至多个维度,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能使学生在充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生活中米与千米。

    孙俊娜
    孙俊娜3年前

    孙老师的课堂设计巧妙,层层深入,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经历充分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量感。

    Yue88740321
    Yue887403213年前

    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启发学生感悟 “用厘米量” 的本质就是看 “被度量的对象里包含了多少个 l 千米?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通过 这些活动,使学生经历 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 " 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思维导图值得学习。

    五月第四天
    五月第四天3年前

    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借助合理的不同估测方法,比如能根据走路的步数有根据地猜测行走的距离;能借助行走时长推断行走距离;能根据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距离确定行驶时间。有助于学生增强估测意识并熟练掌握估测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有助于量感的良好养成。

    廖萍
    廖萍3年前

    1 千米的认识比厘米、分米、米的认识更加抽象,在教学中不 方便直接观察感知。而孙老师通过前置体验任务的设计,把学生不能直接感知的长度转化成能直接感知的时间、身体器官上的体验,并通过对比 10 米、100 米的认识,曾强了对 1 千米的认知,丰富了长度量感。

    小陈老师
    小陈老师3年前

    前置的准备活动,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同时学生对于 “1 千米” 这个数量也在建立了头脑中建立了模型,成为后续相关 “量” 的活动的标准。

    赵海艳
    赵海艳3年前

    测量长度单位是抽象的,本节课孙老师借助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说一说等等多种测量体验活动,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的实际长度,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刘静东
    刘静东3年前

    老师在课前就给孩子布置体验活动,提前让学生感知 1 千米你有多长,为本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刘静东
    刘静东3年前

    情景创设,由学生经常见到的距离学校 1 千米的路牌引起学生思考。结合学生的课前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探究 1 千米有多长。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也反应了老师的智慧。

    meng
    meng3年前

    孙老师借助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 1 千米有多长,并通过对比,增强对 1 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量感。

    lhj2097275
    lhj20972753年前

    测量长度单位是抽象的,孙老师借助多种测量体验活动(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说一说等等),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实际长度,培养了学生的对 1 千米的感知。

    lhj2097275
    lhj20972753年前

    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借助合理的不同估测方法,比如能根据走路的步数有根据地猜测行走的距离;能借助行走时长推断行走距离;能根据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距离确定行驶时间。有助于学生增强估测意识并熟练掌握估测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有助于量感的良好养成。

    lhj2097275
    lhj20972753年前

    孙老师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生的经验从校内发展到校外,从一个维度发展至多个维度,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能使学生在充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生活中米与千米。

    lhj2097275
    lhj20972753年前

    1 千米的认识比厘米、分米、米的认识更加抽象,在教学中不 方便直接观察感知。孙老师课堂设计巧妙,层层深入,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经历充分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量感。

    齐耀秋
    齐耀秋3年前

    学生对较短长度单位的感知在课堂学习中比较容易达成,但是由于 1 千米比较长,学生不容易直接观察或想象出它的实际长度,即使对于一部分成人来说,也无法准确地进行描述。要让学生对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突显学生 “量感” 的培养

    清开灵
    清开灵3年前

    基于在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学生对于一千米的实际长度是很难想象到的,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孙老师的设计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

    王玲玲123
    王玲玲1233年前

    孙老师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有助于量感的良好养成。非常棒

    山西运城冯文娟
    山西运城冯文娟3年前

    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逐渐培养学生量感。

    LT666
    LT6663年前

    1 千米比较长,学生不容易直接观察或想象出它的实际长度,孙老师通过播放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视频片段,借助多种测量体验活动(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说一说等等),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培养量感。

    20161001
    201610013年前

    本课让学生亲身体验,体验合理的不同估测方法,比如能根据走路的步数有根据地猜测行走的距离;能借助行走时长推断行走距离;能根据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距离确定行驶时间。有助于学生增强估测意识并熟练掌握估测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有助于量感的良好养成。

    chenqiuyi
    chenqiuyi3年前

    本节课教师通过观察设计,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量感的态度,构建量感思维,通过动手操作,组内交流合作,提出猜想,为解决问题找寻方法,注重培养学生量感数学素养。

    木子525
    木子5253年前

    本课设计丰富,前置让学生活动体验且运用生活经验进行估测,培养学生量感。学生对于 “千米” 这个度量单位具体长度理解比较抽象,前测的学习让学生深度体验,感知 100 米,1 千米的长度。课中的设计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数据认识。让学生通过时间,通过分享跑一千感受来感知 1 千米的单位表象。运用估测方法,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建议:学习 “千米” 单位,不仅仅是让学生感知 1 千米有多长,还可以建立更多标准。

    xiaoyuer771188
    xiaoyuer7711883年前

    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 1 千米究竟有多长。

    wj810403
    wj8104033年前

    精心设计前置任务体验单,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方式体验,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课中通过类比、推理、想象,在脑海里逐步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虽然内容很抽象,但体验后的感觉是深刻的。

    zhao'fang
    zhao'fang3年前

    二年级小朋友学习 “千米” 这个大单位的量是很抽象的,学生难以体验,难以建立表象,孙老师的前置体验任务,通过走一走、跑一跑、手拉手、量一量等活动逐步感受 10 米、100 米、1000 米长,更加具体地感知了 “1 千米” 的长度,也了解了 “千米”“米” 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弱化了数学知识抽象化特征,在大脑中形成量感。

    ljj223
    ljj2233年前

    测量单位是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只有让学生经历测量单位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全身感官参与与体验,从多角度采用多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充分积累有效的数学经验,才能形成清晰的单位概念。本节课中老师精心设计前置任务体验单,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亲身体验 10 米有多长,通过推理、想象、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在脑海里逐步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建立 1 千米的表象,发展量感。

    一场闹剧
    一场闹剧3年前

    可能对于学生来说 1 米 1 厘米长度的学习还是比较容易的,但 1 千米这么长就不那么容易了,但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多种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感受 1 千米的长度。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了量感!

    zxy123
    zxy1233年前

    调动多感官感受 1 千米,课中通过类比、推理、想象,在脑海里逐步形成对 1 千米有多长的表象,同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模型化,从而形成量感。

    18004467822
    180044678223年前

    孙老师的这节课,设计思路清晰,通过对教学策略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一千米有多长,加深表象认识,加深理解。

    四川成都王梦月
    四川成都王梦月3年前

    孙老师借助前置学习单让学生实际去体验 1 千米的长度,在真正去实践后学生对 1 千米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表象感知。结合新课孙老师在教学时沟通已有经验;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 --10 米 --100 米开始逐步深化对千米的认识,对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 千米的量感也逐步形成。

    汪丰权
    汪丰权3年前

    相较于米,厘米,分米,一千米的长度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比较困难,难以描述,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加深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对一千米有更清晰地认识,逐渐理解米,千米等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维畅w
    维畅w3年前

    “1 千米” 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不太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对于 “1 千米” 量感的培养是有一定困难的。孙老师不仅设计了前置体验,让学生在课前先体会从较小长度单位到较大长度单位的感知,而且在课堂上以私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多样化感知,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总结,让学生积累了充分的阅读经验和实践经验。

    blue16度
    blue16度3年前

    孙老师的这节一千米有多长数学微课更好的体现了量感教学,使长度测量单位不再抽象难以理解,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生活中实际体会到长度单位的大小,直观形象易懂,值得借鉴和推广!

    258369qq
    258369qq3年前

    孙老师的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观念,通过实际的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让学生们亲身实践感知,形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也从 1 米到 100 米到 1000 米既有量感形成的过程也有数感的推理。

    二娃
    二娃3年前

    老师课前设计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的贴近生活,为接下来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那么对于间接经验的学习,就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在课堂中,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让学生多样化感知 1 千米,再估计 1 千米,通过估测,训练学生的 “量感”。其实 “量感” 的建立真的需要学生去切身体会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 “感觉”。老师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 10 米 100 米 1000 米的长度,对于前两个较短理解比较容易,1000 米也可让学生切实体会,将学生带到操场,走 1000 米,这样印象更深刻。

    yeey
    yeey3年前

    量的感知需要实际去感受,而一千米有多长很难在课堂上真实地去体验,孙老师利用前置体验活动突破了这一大难题,学生在合作体验过一千米后,再到课堂上互相交流不同的体验,丰富学生对于一千米的表象认知。

    Eegene
    Eegene3年前

    本节课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方式,在校园教室过道或操场跑道中,逐步进行较小单位到较大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多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形成对 1 千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认知。充分展现了对 “量” 的感知。

    钟悦
    钟悦3年前

    本节课老师让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

    lyt
    lyt3年前

    本节课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和真实体验,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亲身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对较长长度单位清晰认知。

    lpine520
    lpine5203年前

    本课通过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借助学生对 10 米、10O 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类比、推理进行建立,形成理性认知;运用多种估测方法进行合理估计,培养估测意识。

    李杨
    李杨3年前

    结合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设计多样的活动,通过类比、推理、想象让学生对长度单位进一步认识,使学生对一千米有多长有理性认识,培养学生主动对猜想进行验证的习惯、养成求真的态度

    13392382244
    133923822443年前

    1 千米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孩子们不容易直接观察或者想象出它的实际长度,本节课的课前体验活动,采用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方式,学生积累了经验,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基础。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步数猜距离、根据时间猜距离的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在活动中感知 10 米和 100 米,学生很自然地建立了量感的概念。

    ljy123456
    ljy1234563年前

    千米是一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不太容易理解。课前借助多种测量体验活动,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千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的理性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量感。

    lyn910117
    lyn9101173年前

    学生真实的体验(直接经验)会更快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和理解,通过 “走一走、跑一跑、拉一拉、量一量” 等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量的感受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leilin 也欢迎老师提供宝贵的意见,共同探讨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四川成都叶 确实是这样,在前期调研中,也发现孩子们对于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一定的理论认识,可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和体验来描述 / 估计 1 千米,往往会产生有点大的偏差。所以专门设置了前置体验单。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zhaojiaxin 我们团队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对深入的探讨,结合前期的调研,目前的想法是:孩子们基本上知道:1 千米 = 1000 米,因此,教师此时该做的是将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理论认知联系起来。所以,在学生寻找到 1 千米后,此时有了单位长度的叠加过程的深刻体会,再追问:新的长度单位 “千米” 和 “米” 有什么联系?这样的衔接可能更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欢迎共同探讨和交流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附录:前置体验任务单(2 稿) 1618406046.png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教学反思(2 稿)

    通过各位专家的指导,让我们团队对量感培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本堂课的设计,后续教学设计将加强学生对单位量的感知,借助多次的实地体验活动,深化学生对 1 千米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关注学生对叠加量的对照、猜测和推理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量感培养的意识和能力。

    1618462351.png

    1618462370.png

    1618492770.png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教学设计修改(3 稿)

    【课堂学习过程及设计】 本节课要求: 多想,每个人都要积极思考,想得更远、更深 多说,每个人都要争取发言的机会 做到:认真想、完整说、爱分享

    一、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Q:我的朋友约孙老师一起吃晚饭,发给我这样一张图片。那谁能帮助孙老师快速了解这家店可能在哪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观察店名、距离 Q:那 1 千米究竟有多长呢?你能用手势告诉我吗?同学们前期已经有了充分的活动体验,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带着你们的体验单来与同学们分享:你们在校园里找到的 1 千米。其他小组请仔细倾听,并可以举手进行补充。

    二、新知探究,从表象认识上升至理性认知。

    (1)寻找 1 千米: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多样化感知。(小组分享:校园里的 1 千米)

    生 1:9 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约有 10 米,900 个小朋友手拉手大约有 1 千米。 生 2:教室外的过道大约长 20 米,1 千米大约要走 50 次。 生 3:从学校的办公楼到大门大约有 100 米,大约要走 10 次才是 1 千米。 生 4:学校的跑道 1 圈大约 250 米,1 千米大约要跑 4 圈。 Q: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知道了:100 个 10 米是 1 千米;50 个 20 米是 1 千米;10 个 100 米是 1 千米;4 个 250 米是 1 千米。(及时板书)我们一起用清脆响亮的声音,读一读。 Q:刚刚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那谁能说说:1 千米和以前学过的 1 米,有什么相互的联系吗? 生:1 千米 = 1000 米,1Km=1000m(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关系。) 师:同学们能结合已有经验,进行合理的推理,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思考】测量长度单位是抽象的,借助多种测量体验活动(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说一说等等),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实际长度。

    (2)体验 1 千米:亲身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

    Q:课前,我们也一起通过走一走、跑一跑等方式,体验过 1 千米的实际长度。(观看图片、视频) Q:同学们在假期中,也独自进行了体验,现在哪个小组想要分享自己的体验过程和结果呢?(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身体感受和心理感受。) 生 1:跑一千米会很累,走 1 千米不那么累。 生 2:1 千米看起来很长,实际也很长。 生 3:从成都合院走到国学公园,用时 14 分,大约走了 2000 步。 生 4:我从电子科大走到团学路,走了 15 分,大约走了 2100 步。 生 5:我从学校出发走到龙湖时代天街,走了 12 分,大约走了 2000 步。 (此处可 + 视频) 师:我们可以知道:走一千米大约要用 15 分;跑 1 千米大约要用 7 分。通过观察这个小组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小组估计和实际结果差别不大,对步数和所用时间的估计比较准确。 【思考】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

    (3)估计 1 千米:结合生活体验,强化估测意识。

    Q:现在谁能告诉我,从学校出发走到这家店,需要走多久时间或多少步呢?(联系问题情境) Q:我的朋友告诉我说:她现在在这个位置,要来到我们学校,你有什么想告诉她的吗?(出示学校图片) 追问:①根据累加步数猜距离 ②根据累加时间猜距离 Q:同学们都能借助不同的估测方法相对准确地估计出距离,那孙老师来考考大家,一起来做做判断题: 填一填: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大屏幕出示) 电线杆高 6 千米。( ) 汽车每小时行 40 米。( ) 小李身高 135 厘米。( ) 飞机每小时飞行 1800 千米。( ) 教室黑板长 3 分米。( ) (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思考】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借助合理的不同估测方法,比如能根据走路的步数有根据地猜测行走的距离;能借助行走时长推断行走距离;能根据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距离确定行驶时间。有助于学生增强估测意识并熟练掌握估测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有助于量感的良好养成。

    应用 1 千米:分享查阅到的与 1 千米相关的资料。

    Q:其实,“千米”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呢? ①公路边的里程碑 ②摩托车的速度表 ③限速标志 ④指路标志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Q:你还了解哪些与 1 千米有关的知识? 男子 1000 米世界记录是肯尼亚的诺阿・恩盖尼:2 分 11 秒 96, 1999 年创造。女子 1000 米世界记录是俄罗斯的斯瓦特拉娜・马斯特科娃: 2 分 28 秒 98,1996 年创造。 【思考】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生的经验从校内发展到校外,从一个维度发展至多个维度,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能使学生在充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生活中米与千米。 四、交流反思,明晰感性印象 (1)查阅千米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2)以 1 千米为主题进行小报设计 【思考】关注数学文化的渗透,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教学反思(3 稿)

    1、课前体验单的设计格式有待改进。

    课前体验单重点是让学生充分地、有目标地、有指向性地进行 1 千米的测量、推理和体验,要能比较恰当地联系和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充分地感知和体验 1 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基础上,形成具身体验和感受。

    2、问题情境的设置不够自然流畅,与教学目标的衔接性不强

    课前初始问题情境采用 “去饭店吃饭,饭店可能在学校附近的哪个范围”,引出问题 “1 千米究竟有多长?” 这样的设置是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这样的情境设置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作用不大。为使课堂节奏更加紧凑,使问题情境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需要重新设计问题情境。

    3、学生缺乏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提炼和总结

    学生在判断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飞行 900 千米。有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坐飞机的生活经历,认为这样的速度是飞机达不到的。那如何让学生能准确区分和判断不同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这应当也是本节课应当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学生过程性材料:寻找 1 千米

    观看微课 1617801662.png

    1617801694.png 1617801714.png 1617801736.png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学生过程性材料:体验 1 千米 1617801877.png 1617801916.png 1617801932.png 1617802525.png 1617802541.png 1617801973.png 1617802032.png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学生过程性材料:生活中的 1 千米 1618460922.png

    1618460940.png

    1618460955.png

    1618460970.png

    1618460981.png

    1618460997.png

    lianyigao
    lianyigao3年前

    在以前有长度中,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单位累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 1 千米的长度。其中培养学生的量感中,也需要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用类推的形式知道 1 千米 = 1000 米,这样帮助学生丰富 1 千米的认识,思考的能力是培养学生重要学习的目的,虽然需要感受,但是应该推理的还是需要推理。

    小悦悦
    小悦悦3年前

    孙老师的《一千米有多长》一课带领孩子们通过手拉手、走一走、量一量等活动,借助生活中的熟悉场景多角度感知,即正确建立了 1 千米的长度观念,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陈村小学李惠惠
    陈村小学李惠惠3年前

    孙老师通过开展多种实地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感知了具体长度,利用多种感官量化对 1 千米的感性认识。借助类比、推理等学习方法形成对 1 千米的理性认识;在多种估测方法的体验中,增强估测意识和掌握估测方法。

    lingmisty
    lingmisty3年前

    体验架起感悟,加深千米的量感,量感的建立离不开体验过程,本课中,孙老师设计了不同的体验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千米的量感。

    biojhuey86
    biojhuey863年前

    本节课教师带领学生体验手拉手、走一走、量一量的活动,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亲身测量,亲身体会,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量感。

    yan
    yan3年前

    长度单位米对学生已经不陌生了,学生用步数,臂长,米尺直观体验 10 米的长度,学生拉手感知 100 米的长度,为千米的学习做铺垫,在操场体验用时长和体能分别感知 1000 米的长度,形成感性的认识,再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 1 千米的长度,加深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理解,在活动中感知量感。

    伍婉婷
    伍婉婷3年前

    前置学习单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设置的活动丰富有趣,学生通过手拉手、量一量、走一走、跑一跑等多种活动感受 100 米与 1000 米,加深学生对长度的感受与认知,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教学设计终稿】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1 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下) 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 1 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 10 米大约有多长;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 100 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 100 米有多长;第三步:通过 10 个 100 米跑道的长是 1 千米等场景,体会 1 千米有多长。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但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

    (3)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量感的培养目标,结合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素材,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和真实体验,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亲身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对较长长度单位清晰认知。

    (4)量感培养策略

    开展多种实地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具体长度;多种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借助类比、推理等学习方法形成对 1 千米的理性认识;在多种估测方法的体验中,增强估测意识和掌握估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①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认识 1 千米有多长,感受 1 千米的实际意义;通过类比、推理等活动,理性认识 1 千米,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进行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③借助对 “跑道” 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千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主动对猜想进行验证的习惯、养成求真的态度。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 1 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准备

    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视频、教学 PPT、卷尺、学生体验视频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前置体验内容及要求】

    一、体验 1 千米

    播放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视频片段(00:40-03:04) 学生小组合作,合理安排分工,确保人人参与,不同的孩子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均获得良好的发展。

    【思考】学生通过先观看微课视频,有助于形成 1 千米有多长的初步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学习经验,根据小组实际情况优化团队分工合作。

    (1)深度体验,感知 10 米与 100 米有多长。

    ①走一走,用步数感知 10 米的长度;

    ②手拉手,用臂长感知 10 米的长度;

    ③量一量,用米尺感知 10 米的长度;

    播放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视频片段 (03:46-04:18)

    ④想一想,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 100 米长? 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 100 米长? 100 米要走多少步呢?1000 米呢?

    (2)深度感受,形成 1 千米的感性认识。

    a. 师生操场体验: ①走一走,用时长感知 1000 米的长度 ②跑一跑,用体能感受 1000 米的长度 b. 亲子户外体验:从你家到什么地方大约有 1 千米? 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走一走。

    【思考】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方式,在校园教室过道或操场跑道中,逐步进行较小单位到较大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多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形成对 1 千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认知。

    【课堂学习过程及设计】

    一、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平时有观察过我们的校园吗?今天和孙老师一起去看看,咱们来到教室外的过道,走到 1 栋到 4 栋的走廊,经过楼梯来到 1 楼美育文化长廊,再去我们的操场瞧一瞧,都有同学们量一量、走一走、跑一跑的身影,孩子们这是在做什么呢?

    生:寻找 1 千米

    师:那你在校园里找到 1 千米了吗?请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在哪里找到的 1 千米,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亲身体验,建立表象

    (1)寻找 1000 米: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多样化感知 1 千米

    预设回答: 生 1:9 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约有 10 米,900 个小朋友手拉手大约有 1 千米。

    生 2:教室外的过道大约长 20 米,1 千米大约要走 50 次。

    生 3:从学校的办公楼到大门大约有 100 米,大约要走 10 次才是 1 千米。

    生 4:学校的跑道 1 圈大约 250 米,1 千米大约要跑 4 圈。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知道了:100 个 10 米是 1 千米;50 个 20 米是 1 千米;10 个 100 米是 1 千米;4 个 250 米是 1 千米。(及时板书)我们一起用清脆响亮的声音,读一读。(板书:1000 米)

    师:其实 1000 米也等于 1 千米(1000 米 = 1 千米)。从这里你能发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吗?米可以用字母 m 表示,那千米呢?你猜测:千米一般用来表示什么?

    生:1000m=1km,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千米一般用来表示较长的距离。

    【思考】测量长度单位是抽象的,借助多种测量体验活动(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说一说等等),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同学们通过亲身经历校园测量与体验过程,借助 10 米 —100 米 —200 米这样的单位量,合理推理得到 1000 米的实际长度,有助于学生叠加形成 1 千米的理性认识。

    (2)体验 1 千米:借助多次亲身的体验方式建立 1 千米的鲜明表象

    师:课前,我们也一起通过走一走、跑一跑等方式,体验过 1 千米的实际长度。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对 1000 米的感受。

    生:(学生有序积极地分享自己在校园里走 1 千米、跑一千米的心理和身体感受) 总结:千米通常用来表示较长的路程。

    师:同学们在假期中,也独自进行了体验,有谁想来分享自己体验的生活中的 1 千米?

    生:积极分享自己在假期中走一走、跑一跑 1 千米的过程和体会。

    师:孙老师还收集到更多的同学们的体验,一起来回忆一下。(视频:学生分享体验 1 千米的步数和用时。)

    师: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对于我们小朋友来说,要走 1 千米,大概要走多长时间,大约多少步呢?如果跑一跑呢?

    生:走一千米大约要 15 分,走 1500-2000 步;跑一千米大约要用 7 分。

    【思考】学生结合不同的亲身实践活动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时长、步数、心理感受等等)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 1 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反复的、深度的体验中,有助于形成 1 千米实际长度的具身经验,建立 1 千米实际长度的鲜明表象,为学生的量感良好养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估计 1 千米:借助不同的估测方式和参照点强化估测意识

    师: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借助时间和步数来表示 1 千米。接下来,孙老师想考考大家。

    ①根据累加步数猜距离

    ②根据累加时间猜距离

    ③根据叠加距离估计用时和步数

    【思考】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借助合理的不同估测方法,比如能根据走路的步数有根据地猜测行走的距离;能借助行走时长推断行走距离;能根据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距离确定行驶时间。有助于学生增强估测意识并熟练掌握估测方法。

    (4)应用 1 千米:借助生活的应用经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师:其实,“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可见,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那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呢?

    生:①公路边的里程碑 ②摩托车的速度表 ③限速标志 ④指路标志

    师:你还了解哪些与 1 千米有关的知识?

    ①交通工具的时速 ②马拉松、河流等的长度 ③1000 米世界记录用时

    【思考】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生的经验从校内发展到校外,从一个维度发展至多个维度,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能使学生在充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生活中米与千米,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有助于量感的良好养成。

    三、交流反思,延伸应用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2)课后延伸及实践:查阅更多的与 1 千米相关的资料,以 1 千米为主题进行小报设计

    【思考】关注数学文化的渗透,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终稿视频链接】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zODYyNjA1Mg==.html

    注:由于视频上传受限,本次上传至网站的视频为压缩版,请评委老师及各位同仁,切换为超清模式进行观看。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不同版本的教材分析与对比:北师大版、人教版】

    --------------------------------------- 北师大版 -------------------------------------

    单元前后内容联系

    1618491681.png

    课时内容分析

    1618489744.png

    1618490433.png

    --------------------------------------- 人教版 -------------------------------------

    1618492273.png

    1618492526.png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量感培养策略】 以下为我们团队经过多次教学设计打磨,结合《一千米有多长》的教研体会,在关注其他参赛团队的研讨基础上,总结出量感的培养策略。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学生前置体验活动单(3 稿)】 在二稿的基础上,将学生的体验地点做到了既缩又放。 缩的是提供一些学生必体验地:教室外过道、1 栋到 4 栋的走廊、1 楼美育文化长廊、学校操场 放的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合理分工,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去寻找 1 千米,借助不同的体验方式去感受 1 千米 以下为学生前置体验所形成的体验结果: 1618458876.png

    1618458891.png

    1618458903.png

    1618458916.png

    四川成都孙玉婷
    四川成都孙玉婷3年前

    【课后研讨及反思】

    琪琪77
    琪琪773年前

    千米这个大单位学生难以体验,所以需要让学生通过走一走,跑一跑感受 10 米、100 米,把它们与 1 千米建立联系,从而具体感知 1 千米,形成量感。

    波波
    波波3年前

    一光年等于多少米

    chenjiyan
    chenjiyan3年前

    1 千米量感的建立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体验过程中,所以足够的体验活动是建立量感的前提,我们带着学生在课前做了丰富的体验活动,让每个孩子通过走跑等活动来体验,再用时间和步数等量化抽象的 1 千米。

    巴拉巴拉
    巴拉巴拉3年前

    孙老师描述的很详细,从实践,理论,分析各个方面详细的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 1 千米的概念。寓教于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学以致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巴拉巴拉
    巴拉巴拉3年前

    我几十岁的人对一米都没有什么概念,当前各种工具应用普及,人类的本能感知退化严重。 了解一千米,首先对一米的长度要有深刻的感知,就像卖油翁,唯熟尔,要经常回顾一下

    冯婷
    冯婷3年前

    对于一千米有多长,学生在书本中无法直接感知,大多数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千米是模糊的,孙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去真真切切的体验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在身边去寻找一千米,不但让数学课冲破了传统的枷锁,从教室内走到教室外、学校外,让数学在生活中 “活” 了起来,让数学更加有趣,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快乐学习,同时在培养学生量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走的过程中,对于 “1 米”“1 千米” 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对于长度的感知更加清晰,真正的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了起来,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学习和借鉴。

    巴拉巴拉
    巴拉巴拉3年前

    教学设计稿,写的密密麻麻,大标题和小标题最好有缩进,层次分明

    冯婷
    冯婷3年前

    活动设计中,分工合理,设计巧妙,让孩子们充分的 “动” 起来了,主动的去思考各种方法进行测量,看的出来老师们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花了很多心思和功夫。

    岁月静好ly
    岁月静好ly3年前

    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习,获得的是关于长度的量感,而不是抽象的知识,能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权晓龙
    权晓龙3年前

    调动多感官感受 1 千米,课中通过类比、推理、想象,在脑海里逐步形成对 1 千米有多长的表象,同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模型化,从而形成量感。

    dxr8317
    dxr83173年前

    千米不可直接感受,老师从 10 米到 100 米再到 1000 米,慢慢累加,是抽象更形象了。

    芮清会
    芮清会3年前

    看了老师的课,向老师学习,真的是受益匪浅,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使数学充满了乐趣。

    dxr8317
    dxr83173年前

    教学设计加强了学生对单位量的感知,借助多次的实地体验活动,深化学生对 1 千米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dxr8317
    dxr83173年前

    课前初始问题情境采用 “去饭店吃饭,饭店可能在学校附近的哪个范围”,引出问题 “1 千米究竟有多长?” 这样的设置是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这样的情境设置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作用不大。

    dxr8317
    dxr83173年前

    走出教室,到更宽广的空间召开学习

    zhouxixi29
    zhouxixi293年前

    本节课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方式,在校园教室过道或操场跑道中,逐步进行较小单位到较大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多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形成对 1 千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认知。充分展现了对 “量” 的感知。

    13598097693
    135980976933年前

    本节课中老师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亲身体验 10 米有多长,通过推理、想象、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并让学生充分的表达对 1 千米的感知,在脑海里逐步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建立 1 千米的表象,发展量感。我们要明白测量单位是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只有让学生经历测量单位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全身感官参与与体验,从多角度采用多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充分积累有效的数学经验,才能形成清晰的单位概念。

    chips617
    chips6173年前

    动多感官感受 1 千米,课中通过类比、推理、想象,在脑海里逐步形成对 1 千米有多长的表象

    lishuqiu
    lishuqiu3年前

    孙老师基于学生量感的培养目标,结合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素材,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和真实体验,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亲身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对较长长度单位清晰认知。设计思路清晰,注重学生量感的形成与培养。

    chunyw2021
    chunyw20213年前

    孙老师从寻找、体验、感受、应用四个环节让学生从生活中行动中实践感受 1000 米的长度、对 1000 米的感受、通过参照点强化估测意识、1000 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让学生产生了对 1000 米的认识,并应用于生活。

    xiaoxiannv521
    xiaoxiannv5213年前

    孙老师的这节课,设计思路清晰,通过对教学策略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一千米有多长,加深表象认识,加深理解。

    xiaoxiannv521
    xiaoxiannv5213年前

    孙老师的这节课,设计思路清晰,通过对教学策略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一千米有多长,加深表象认识,加深理解。

    zhihzi102
    zhihzi1023年前

    孙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加强学生对单位量的感知,借助多次的实地体验活动,深化学生对 1 千米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关注学生对叠加量的对照、猜测和推理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量感培养的意识和能力。

    zhihzi102
    zhihzi1023年前

    测量长度单位是抽象的,借助多种测量体验活动(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说一说等等),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实施能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基本上能体现三维目标,较好达到教学目标。

    zhihzi102
    zhihzi1023年前

    学生在学习过程小组合作,会倾听,能表达,能质疑,会补偿,共同解决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做引导者,组织者,让课堂更高效。

    zhihzi102
    zhihzi1023年前

    通过走一走、跑一跑等方式,体验过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

    hjd0413
    hjd04133年前

    孙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手拉手、走一走、量一量等活动,借助生活中的熟悉场景多角度感知,即正确建立了 1 千米的长度观念,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了关于长度的量感,而不是抽象的知识。

    changliang123
    changliang1233年前

    在前期调研中,也发现孩子们对于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一定的理论认识,可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和体验来描述 / 估计 1 千米,往往会产生有点大的偏差。

    changliang123
    changliang1233年前

    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

    吉林德惠何文华
    吉林德惠何文华3年前

    “量感” 的建立真的需要学生去切身体会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 “感觉”。本节课老师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 10 米 100 米 1000 米的长度,对于前两个较短理解比较容易,1000 米也可让学生切实体会,将学生带到操场,走 1000 米,这样印象更深刻。

    zhaojie0209
    zhaojie02093年前

    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和真实体验,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亲身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逐渐形成对较长长度单位清晰认知。

    13756990959
    137569909593年前

    本节课教师加强学生对单位量的感知,借助多次的实地体验活动,深化学生对 1 千米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关注学生对叠加量的对照、猜测和推理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量感培养的意识和能力。

    朱东转
    朱东转3年前

    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体验,才能更好地感知我们的数学,运用好我们的数学,特别是像 “千米” 这种抽象又难理解的长度。本节通过实践活动完成本课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1 米、10 米、100 米分别有多长,从而推理 1000 米有多长;再实际走一走,感受实际长度。

    13540779860
    135407798603年前

    本节课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和真实体验,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亲身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对较长长度单位清晰认知。

    13756990959
    137569909593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量感。

    王丽红
    王丽红3年前

    这节课通过学生全身感官参与与体验,从多角度采用多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充分积累有效的数学经验,才能形成清晰的单位概念。本节课中老师精心设计前置任务体验单,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亲身体验 10 米有多长,通过推理、想象、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在脑海里逐步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建立 1 千米的表象,发展量感。

    yangxiuhong1989
    yangxiuhong19893年前

    这节课充分利用各种学具帮助学生快速和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起联系,很好的进入课堂理解 1 千米有多长,为将来认识周长单位,面积单位都有很好的帮助

    xzw971112
    xzw9711123年前

    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

    yoyochen
    yoyochen3年前

    本节课依靠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13474153194
    134741531943年前

    学生真实的体验(直接经验)会更快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和理解,通过 “走一走、跑一跑、拉一拉、量一量” 等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量的感受

    n_n
    n_n3年前

    让学生亲身体验,体验合理的不同估测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有助于量感的良好养成。基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孙老师的设计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

    n_n
    n_n3年前

    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方式,在校园教室过道或操场跑道中,逐步进行较小单位到较大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多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形成对 1 千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认知。充分展现了对 “量” 的感知。

    wlz123456
    wlz1234563年前

    教师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wlz123456
    wlz1234563年前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1 千米有多长,知道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在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后认识 “千米” 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 “1 千米有多长” 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体验,才能更好地感知我们的数学,运用好我们的数学。

    wlz123456
    wlz1234563年前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体验,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才会灵活,发展学生量感。

    孙佩佩
    孙佩佩3年前

    老师课前设计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的贴近生活,为接下来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那么对于间接经验的学习,就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在课堂中,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让学生多样化感知 1 千米,再估计 1 千米,通过估测,训练学生的 “量感”。其实 “量感” 的建立真的需要学生去切身体会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 “感觉”。老师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 10 米 100 米 1000 米的长度,对于前两个较短理解比较容易,1000 米也可让学生切实体会,将学生带到操场,走 1000 米,这样印象更深刻。

    双王一今知
    双王一今知3年前

    测量单位是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只有让学生经历测量单位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全身感官参与与体验,从多角度采用多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充分积累有效的数学经验,才能形成清晰的单位概念。本节课中老师精心设计前置任务体验单,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亲身体验 10 米有多长,通过推理、想象、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在脑海里逐步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建立 1 千米的表象,发展量感。

    李娜1982
    李娜19823年前

    在数学教学中,链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进行练杆教学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数量关系模型,学生在进行教学问题的解决与思考,时其思维过程与解题过程存在一定的内隐.

    李娜1982
    李娜19823年前

    学生在掌握数量关系后,能够根据体育快速准确地解除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恰当地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来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存在的数量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思维能力。

    fumin325108
    fumin3251083年前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课标》明确指出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的过程。” 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节课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亲身体验 10 米有多长,通过推理、想象、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在脑海里逐步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建立 1 千米的表象,发展量感。

    慧
    3年前

    本节课设计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完成目标。从一些实际生活的经验初步感知千米,到实际去测量体验,使学生多感官去感知 1 千米有多长,通过类比 推理 想象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19908192460
    199081924603年前

    老师课前设计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的贴近生活,为接下来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那么对于间接经验的学习,就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在课堂中,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让学生多样化感知 1 千米,再估计 1 千米,通过估测,训练学生的 “量感”。其实 “量感” 的建立真的需要学生去切身体会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 “感觉”。老师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 10 米 100 米 1000 米的长度,对于前两个较短理解比较容易,1000 米也可让学生切实体会,将学生带到操场,走 1000 米,这样印象更深刻。

    19908192460
    199081924603年前

    老师课前设计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的贴近生活,为接下来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那么对于间接经验的学习,就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在课堂中,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让学生多样化感知 1 千米,再估计 1 千米,通过估测,训练学生的 “量感”。其实 “量感” 的建立真的需要学生去切身体会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 “感觉”。老师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 10 米 100 米 1000 米的长度,对于前两个较短理解比较容易,1000 米也可让学生切实体会,将学生带到操场,走 1000 米,这样印象更深刻。

    zuo
    zuo3年前

    “1 千米” 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太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对于 “1 千米” 量感的培养是有一定困难的。让学生在课前先体会从较小长度单位到较大长度单位的感知,借助不同的方式多样化感知,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总结,让学生积累了充分的阅读经验和实践经验。

    18008607052
    180086070523年前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从寻找 1km、体验 1km、估计 1km、应用 1km,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感受到 1km 这个不易感受的量,积累充足的量化长度的经验,形成自己的长度感受。

    15803598357
    158035983573年前

    本节课老师能精心设计学习单,让学生寻找 1 千米,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多样化感知;体验 1 千米,亲身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估计 1 千米,结合生活体验,强化了估测意识。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形成了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

    wangpengyu1995@126.com
    wangpengyu1995@126.com3年前

    通过估测,训练学生的 “量感”。其实 “量感” 的建立真的需要学生去切身体会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 “感觉”。老师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 10 米 100 米 1000 米的长度,对于前两个较短理解比较容易,1000 米也可让学生切实体会,将学生带到操场,走 1000 米,这样印象更深刻。

    wangpengyu1995@126.com
    wangpengyu1995@126.com3年前

    其实 “量感” 的建立真的需要学生去切身体会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 “感觉”。老师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 10 米 100 米 1000 米的长度,对于前两个较短理解比较容易,1000 米也可让学生切实体会,将学生带到操场,走 1000 米,这样印象更深刻。

    wangpengyu1995@126.com
    wangpengyu1995@126.com3年前

    让学生在课前先体会从较小长度单位到较大长度单位的感知,借助不同的方式多样化感知,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总结,让学生积累了充分的阅读经验和实践经验。从寻找 1km、体验 1km、估计 1km、应用 1km,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感受到 1km 这个不易感受的量,积累充足的量化长度的经验,形成自己的长度感受。

    钟凌玉
    钟凌玉3年前

    本课看似简单,实际上很有深度,实际中学生知其意却表达不准确,通过老师的设计,设置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13894804612
    138948046123年前

    其实 “量感” 的建立真的需要学生去切身体会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 “感觉”。老师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 10 米 100 米 1000 米的长度,对于前两个较短理解比较容易,1000 米也可让学生切实体会,将学生带到操场,走 1000 米,这样印象更深刻。

    13894804612
    138948046123年前

    本节课老师能精心设计学习单,让学生寻找 1 千米,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多样化感知;体验 1 千米,亲身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估计 1 千米,结合生活体验,强化了估测意识。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形成了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

    yan
    yan3年前

    量感的培养需要学生感知体会,孙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认知,借助不同的度量方法初步感知 1 千米有多长,再走一走,跑一跑的活动的亲身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数学离不开生活,结合生活体验,强化 1 千米,有助于量感的培养。

    15202853892
    152028538923年前

    《1 千米有多长》需要学生在大量经验的积累上才能展开想象和推理,因为在 40 分钟的课堂上要让孩子们都去实际感知 1 千米实际长度不太现实,所以实践作业前置很有必要,而且在这节课中教师还精心设计了前置体验任务单,目标明确,易操作,能实践。课中的交流汇报,推理总结才会有生长力。

    zdz123456
    zdz1234563年前

    教学中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认识 1 千米有多长,感受 1 千米的实际意义;通过类比、推理等活动,理性认识 1 千米,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进行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grass3768
    grass37683年前

    孙老师的《1 千米有多长》设计破解了我几年来的教学难题,在这里表示感谢。1 千米是个很不好把握的单位,因为无论是教室还是操场,都不能给予我们足够展示帮助。孙老师的设计注重迂回并能采用家校共育的方法,使一千米的概念与时间结合,与感受结合,最重要的是与生活实践结合,很值得我们借鉴。

    任艳花
    任艳花3年前

    因为在课堂上要让孩子们都去实际感知 1 千米实际长度不太现实,所以实践作业前置很有必要,而且在这节课中教师还精心设计了前置体验任务单,目标明确,易操作,能实践。课中的交流汇报,推理总结才会有生长力。

    13540779860
    135407798603年前

    老师课前设计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的贴近生活,为接下来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那么对于间接经验的学习,就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在课堂中,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让学生多样化感知 1 千米,再估计 1 千米,通过估测,训练学生的 “量感”。其实 “量感” 的建立真的需要学生去切身体会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 “感觉”。老师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 10 米 100 米 1000 米的长度,对于前两个较短理解比较容易,1000 米也可让学生切实体会,将学生带到操场,走 1000 米,这样印象更深刻。

    陕西西安张博
    陕西西安张博3年前

    本节课孙老师通过走一走,手拉手,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这是很好的量感体现,这也是数学该有的样子,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过,我有一个疑问,这节课的时间是不是能够完整的上完呢?

    joanna
    joanna3年前

    本课中学生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孩子们多样化的表达,丰富学生的感知,借助估测 1 千米会更有参照物,量感也就渐渐形成了,我认真读完就是豁然开朗的感受

    joanna
    joanna3年前

    孙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加强学生对单位量的感知,借助多次的实地体验活动,深化学生对 1 千米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关注学生对叠加量的对照、猜测和推理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量感培养的意识和能力。

    joanna
    joanna3年前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体验,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才会灵活,发展学生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8ms · UTC 10:10 · PVG 18:10 · LAX 03:10 · JFK 06:1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