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彦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865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10 09:39:08 +08:009 98 70 |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从课堂录像中可以看出,课堂前测中学生对周长和面积分不清的同学中,其实还有一部分是知道周长和面积的,正如课堂实录中的孩子说的那样:“我认为是我画的这个线里面的是这片树叶的面积。” 这说明孩子对于面积是有感知的,只是还不知道如何如表达,怎么画出来让别人看懂自己的想法。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随着潘老师的研究过程一路起来,给我自己的团队研究也给了很多启发,这种围绕研究主题进行研究的方式,让一线老师研有主题,思有深度,研有过程,成长,看得见!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从教学效果看,只有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今天我们团队也上了这个内容的研讨课,和潘老师的这节课相比,执教老师没有进行课堂前测,同样以树叶的大小比较导入新课,也让学生在 “做数学” 的过程中体验 “以小测大、以面测面” 的测量方法,充分感受面积的 “有限可加性”。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是共同的学习路径。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如何使 “面积” 变成了儿童触手可及的自然体验,顺理成章的被儿童接纳,进而理解,潘老师和她的团队在实践中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借助前测的数据,真正从儿童的思维起点处教学,也给我们做出了示范。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如何使 “面积” 变成了儿童触手可及的自然体验,顺理成章的被儿童接纳,进而理解,潘老师和她的团队在实践中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借助前测的数据,真正从儿童的思维起点处教学,也给我们做出了示范。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如何使 “面积” 变成了儿童触手可及的自然体验,顺理成章的被儿童接纳,进而理解,潘老师和她的团队在实践中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借助前测的数据,真正从儿童的思维起点处教学,也给我们做出了示范。
4年前 回复了 王莹吉林长春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吉林长春基地王莹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 |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总结出求圆锥体积的常规方法,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潘老师的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是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与组员智慧的完美结合,是在一次次真实的课堂后再次反思并反复推敲教学设计的过程,一节课,一群人,这种教学诊断改进式的磨课没有作秀,它能真正促进一群人的成长。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再次阅读了潘老师团队成员的回贴,时间分配是潘老师下一次执教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时间分配既有教学预设的时间分配,也有课堂生成时的处理,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面对生成如何借用老师的引导实现课堂的高效,也是一线老师永远要研究的课题。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从潘老师的时间分配上看,动手操作的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想法都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补充、完善,不断吸纳他人的观点,实现资源共享。三年级学生写字速度对学生完成记录单有一定的影响,怎么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记录单,后面在记录单的设计上可以再思考。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在方格纸画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的图形,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不同形状的图形可能具有相同的面积;另一方面感受方格纸是比较或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进一步体会度量的思想。这是潘老师教材分析时的思考,再次查看后测我们发现,这里还应该展示不满一格的作品, 既可以让学生体会两个半格拼成一格,也会后面的面积单位细分埋下伏笔。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潘老师利用前测找准学生的起点,依据前测设计教学过程,再结合学习目标设计教学后测题,再分析影响后测效果的原因,再次调整教学设计。。。。这就是最有效最真实的教学研究吧。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同样用 9 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比( )。 A. 长方形的面积大 B . 正方形的面积大 C. 一样大 D. 不能确定 这题 90%的同学做的是对的。这表明问题串 3 的教学中,学生效果比较好,对于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体会深刻。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我们通常在比较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小时,选用下面哪种工具最合适?( ) A. 直尺 B . 小正方形硬纸片 C. 小三角形硬纸片 D. 小圆形硬纸片 这一题为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有帮助作用。A 测量的是周长;C 在特殊的情况下是可以的;D 是不精确的测量,从学生答题情况看,此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全班有 46 名同学选 B,3 名同学选 C,4 名同学选 D, 没有人选 A。学生在没有学习什么是面积时,能知道数学书封面比硬币面积大,有一部分同学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直觉体验,而这一题已经完全是工具测量,这说明这节课生活经验与数学的对接是成功的。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后测题中第四题:淘气和笑笑分别测量一本书封面的面积,淘气测量的数学书封面有 9 个正方形方格大,笑笑测量的语文书封面是 12 个正方形方格大。语文书的封面面积一定比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吗?为什么?从潘老师的分析中我们看到此题答题情况 80%的同学正确。这个数据是惊喜!在认识什么是面积以后,测量面积时度量单位的统一很多学生会以为是度量工具一样,并不能真正理解是度量工具的大小一样,在第一课时中能有 80%的同学想到,说明潘老师对教材的整合是成功的,学生的量感已经形成。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从潘老师的教学后测看,第 3 小题的答题情况十分不好,正确率只有 52.1%,“半格” 给学生造成障碍,这是学生第一次在点子图(方格纸)上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问题串 3 的展示环节适当调整,出现半格的设计,后测的正确率会提高。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再次回顾潘老师的几次教学设计的修改过程,最后一稿真正让学生经历从实物~图形~大小~测量~抽象的过程,感悟概念产生的必要性,概念形成的过程性,度量方法的关键性,学生在感知-感受-感悟-感觉的全过程中,量感的培养悄然完成。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两片不同的树叶哪片大哪片小,三年级学生没有学习面积时,是能够准确判断的,两个能够直观比较图形的大小,学生也是能够直接比较的,这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再次反思在前测题中学生画出树叶的面积为什么会出错?这就是生活经验与数学的对接,学生知道树叶面和图形有大有小,他只是不知道这就是它们的面积,更不知如何画出面积,别人才能看懂。因此,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要让看不见的面积变得清晰可见,在建立面积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学生在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真正理解什么是面积,从而让量感的培养具象化,当 “面积” 变成了儿童触手可及的自然体验,面积这个概念才会顺理成章的被儿童接纳,进而理解。
4年前 回复了 潘苹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湖北宜昌基地(一)潘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小组合作记录单的修改让 “度量” 体现得更充分,如何量,如何将量的过程与结果与同学分享,合作记录单对三年级的孩子的操作与分享指向性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