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四月天张兆华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26

习题设计由浅入深体现了两种度量方法。

结合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层层递进。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巧设认知冲突,这样才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

导入的设计开门见山,简结明了,揭示探究主题。

[loveangel1025发表于2020-2-2721:3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28&ptid=126054)

活动三:填一填 —— 发现长方形面积公式 1.  根据上面摆小正方形的过程填写表格。2.  学生将图(1)、图(2) ...

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将度量有效融合到自己的课堂中。

表象的成功建立,可以依托丰富的体验完成对概念表象的感知,还可以基于概念的应用及其在系统中的巩固形成更准确的表象认知。

[loveangel1025发表于2020-2-2720:4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23&ptid=126054)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引发思考     今天这节数学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老朋友(出示长方形),这是 ...

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用测量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为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做了很好的铺垫。

[loveangel1025发表于2020-2-2720:4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23&ptid=126054)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引发思考     今天这节数学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老朋友(出示长方形),这是 ...

结合多元的举措使表象更完整。

[loveangel1025发表于2020-2-2720:4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23&ptid=126054)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引发思考     今天这节数学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老朋友(出示长方形),这是 ...

度量性概念最大的应用就是在生活中的度量应用,杨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度量中深化对度量性概念内涵的深入理解。

[loveangel1025发表于2020-2-2720:4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23&ptid=126054)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引发思考     今天这节数学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老朋友(出示长方形),这是 ...

教师凸显度量性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以此促进学生对度量性概念内涵的深刻理解。

[loveangel1025发表于2020-2-2720:3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21&ptid=126054)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在二年级认识了五个长度单位,并且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长方形、 ...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深化知识,同时高质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活动本身是否充分、完整、多样。

[loveangel1025发表于2020-2-2720:3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19&ptid=126054)

《长方形的面积》初稿教学设计辽源市龙山实验小学  杨红妍 2020 年 2 月 27 日【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 ...

杨老师的教材中体现了本节课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在操作活动中凸显了度量的本质。

[loveangel1025发表于2020-2-2620:2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95&ptid=126054)

浅谈数学度量 “度量” 在百度百科上它的含义有很多。首先它是用以计量长短和容积的标准;也指实物长短 ...

杨老师对度量概念解读的深度,有利于从本质上把握度量概念,更好地思考所选课例。

在活动二淘气、笑笑、小鸟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中,张老师首先明确了观察位置,这在导入中已经有所渗透,因此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可以避免,接着顺其自然的让学生连线,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整节课给人的感觉很细腻,具有层次性,重难点突出,稳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我搭你画的环节中,张老师的设计很有层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的转换,能够体会从立体图形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终稿的时候张老师用复习导入,即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和最少能看到几个面?同时追问并展示站在什么位置可以看到三个面和一个面。相对于之前的导入我觉得更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清晰的明确了观察物体所在的位置,为后面的正面观察和上面观察的正确姿势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不用花费大量时间来描述和解释正面在哪儿,上面又该如何观察。

张老师教态温柔,落落大方,与学生交流的时候亲切自然。借助动手操作,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建立立体图形和观察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又从平面图形入手,想象立体图形应该怎么搭,在具体和抽象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中,培养了空间观念!

题目为看一看,但看的是什么?简单的一个看也存在着递进关系。首先看的是一个正方体,明确观察位置;其次看的是两个正方体,了解图形的建构;接着看的是三个正方体,感受遮挡关系,知道由于遮挡关系,不同的小正方体的正视图可能一样可能不一样,通过看渗透空间观念。然后出示平面图,通过刚才逐步递进的看,进行想象,从而发展空间观念。最后再回到看上,对空间观念的想象进行操作验证。 所以我认为本节课重在 “想象”,不是为了看而看,所有的看都是在为想象服务。只有想明白了,才能够建立空间模型,完成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转化,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第一环节帮助学生进行三位图形转化为二维图形的过程中存在着递进关系,先从正面观察一个正方体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位置,找到观察点,然后推进两个正方体的正面图和三个正方体的正面图是一样的总结出遮挡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了对空间观念的初步感知,教材直接出示刚才的平面图,让学生转化为立体图形,在刚才三维图形转化为二维图形后推进二维图形向三位图形的转化,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于 “近大远小” 这个现象的出现我还有一点新的思考,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学生对模型的建构,对观察点和观察面的规范,在教具上是不是可以有所体现?我们可以把正面所看到的两个面做成活动的面,也就是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把面揭掉,比一比大小,这样就更加清楚直观的明确了正面所看到的面,解决了 “近大远小” 的问题。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8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8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2:18 · PVG 20:18 · LAX 05:18 · JFK 08:18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