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tanghaojie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6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 1 厘米有了准确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杨老师敢于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

学生通过触觉的感官参与,形成鲜活作为学生明确 “一厘米有多长” 的思维支撑,加深一厘米的直观体验,同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的活动获取对 1 厘米长度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起 1 厘米的表象,多元素的感知,建立表象,深化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值得借鉴。

重难点是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宋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恰当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直观的有效转移,易化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多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张老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 1 米,将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促进学生量感的形成。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感知。让学生在区别中建立量感,在体验中丰富量感,在内化中提升量感。

感受米尺的创造过程,漫长的单位的累加,引导学生进入米用于探索感知的长度,再通过实践估算,实际测量等活动,发现量,体验量,培养学生的量感!

课前具有前测数据分析,对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了解学情开展的有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23:17 · PVG 07:17 · LAX 16:17 · JFK 19:1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