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tangchengmin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5

胡老师对本课研究非常深入,充分把握了学生学情。二年级学生对于数量和形状变化的规律,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脑中都有自己的 “规律”。胡老师创设了:独立发现 —— 引导表示 —— 交流理解 —— 创造内化的教学思路,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分析、推理等活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相同的规律,同一种表示方式能同时表示不同事物的排列规律。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引导,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从胡老师的教学设计看出,这是一节深度学习的课堂设计,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我又一次研读了胡老师的第三稿设计,在 “表示规律” 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用各种不同形式表示出规律。从预设中看出,学生们只表示出几组规律,老师引导学生用省略号表示出规律可以继续延续下去,一般出示三组规律就可以。我想,在这里老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一直延续下去,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表示出规律的一部分,用省略号代替没有表示出的部分。学生的这种感悟体验很重要,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意识。

胡老师的设计中寻找生活中重复现象时,应鼓励学生从身边寻找,从自然界寻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寻找。这些许许多多重复的现象为学生独立创造重复的规律奠定了基础,所以这一教学环节是拓宽学生思维,是很重要的。

从胡老师的三次教学设计中,能清晰地看到胡老师的思考在步步深入,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学定教,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第三稿中,第三个环节是交流理解规律,这个环节设计的非常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重复的奥妙,建构重复的概念。向胡老师学习。我想,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价值。胡老师是否从这方面再考虑考虑。

从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中看出,张老师力求课要有趣,激发低段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思考。在导入环节中,张老师问: “谁最快跑完树叶的一周?” 这个问题偏离了 “周长”,不够严谨,会误导学生。所以,请张老师再想一想应该怎么问。是否可以问 “请仔细观察小蚂蚁跑的路线是怎么样的?”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6:30 · PVG 00:30 · LAX 09:30 · JFK 12:3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