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spring

🏢  中国移动 /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 号会员,加入于 2020-08-07 11:14:39 +08:00
10 G 0 S 0 B
spring 的最新回复

伏老师的第二稿教学设计,从精美的图片导入,在学生感受到美的同时,能从立体建筑中抽象出平面三角形,体现了从三维到二维,从现实到抽象的思考过程。分类时,先引导学生找到三角形共有的特征,即 3 个顶点、3 条边、3 个角,再从角和边两方面确定分类标准进行研究。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研究问题,如何有序的思考问题。

认真阅读了伏老师的教学设计后,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伏老师选择了三幅图片导入,目的是想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兴趣。我觉得这一设计想法非常好,但我认为选择的这三幅图不是太理想,建议选择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比如埃及金字塔、斜拉桥等,这样更能体会到三角形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郭老师在困惑中提出:除法与比是否等价的问题。我的理解是除法有三种不同的意义。一、等分除, 二、包含除, 三、当量除(4 米铝条 6 千克,1 米铝条多少千克)。 包含除与当量除都表示了两个量 “比” 的关系,所以可以用比表示。等分除表示的是把一个量等分,没有两个量 “比” 的关系。个人认为除法与比不是等价的概念。比可以化成两个数相除,但两个数相除不能都化成比。也就是说,两个数相除不能笼统地说就是这两个数的比。感觉书上给的定义不够准确。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3:16 · PVG 11:16 · LAX 20:16 · JFK 23:1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