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jyd123456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18
教师让学生体验每 1 秒的时间能够做什么,用动作和声音表现出来,这种过程中的感受孩子能把 1 秒的量感清楚的感受到。这种无形的感受才能度量出时间的长短。体验 1 分中的挑战,能让孩子感受到秒的叠加的过程。这个量的累加就在无形的活动中体验到了。

教师设计小红帽的故事,故事让孩子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孩子能从故事中感受到量感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量感的需要。所以教师用心的去选择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习量感的需求能够有所帮助。

教师在研究估一估和量一量是,让孩子们摆满了整个长方形或只摆了长和宽,能看出教师对学生观察仔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对面积单位有所认知。亲手体验面积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积量感。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通过学、摸、拼、估的过程,让孩子通过触觉,视觉的冲击,感受到 1 平方分米这个量大小,初步形成量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不知不觉中。形成量感。

教师在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中,所出示的四道题,是精心准备的,因为他们分别大小不同,运用的单位不同,又能够贴近生活,这样孩子就可以把初步建立的面积的量感运用到生活当中去。量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这样不断的巩固,才能真正的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说:测量方法有什么不对。学生会发现哪里不对?这个过程中明确了正确的测量的方法。正确的测量工具,正确的测量方法。才能让量感在正确的方式切入。

教师问:1 厘米给你什么感觉,它适合测量什么样的物体?两个问题的过渡,让孩子先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 的表象,再对应生活中物体的测量,这样逐渐建立模型。逐渐对量感进行培养。

教师在引用 “微课” 适时,在学生不能够准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时候,利用微视频可以让孩子们测量模型的演变过程,渗透了模型思想,发展学生量感。当学生能够自己体验的就不需要用微视频演示,而学生无法完成时再选择,这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教师让学生给课桌贴膜,引出新课,人物驱动,让孩子们用喜欢的方法来操作,这样,注重学生的体验,丰富感知,初步做出 “量感”。这个看不到摸不着的量,通过操作才能浮现在孩子的头脑中。

教师在孩子们 “想一想” 后,总结时,引导学生想想:不同方法有什么不足,我们要根据实际测量遇到了一些困难,选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前边的思考和实践过后,将量感,将思维引向理想的思考,优化知识结构。建立最佳的体验量感的方法,形成量感。

教师创设情境的时候,由小蚂蚁围着树叶来运动,引入新课既有趣又能够让 “周长” 是一个封闭的 “圈” 的量感初步形成表象。而接下来的 “描边线” 的活动进一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周长的 “具体形象”。教师强调了从一点出发,回到这个点,这里做的特别好,让孩子关注到 “周长” 的定义。

教师让孩子们去感知 “缝隙”,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一定是乐于参加,乐于体验,多元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用拇指来比划出 1 毫米有多厚,这个时候,毫米这个量就在 “手心里”,在 “脑海中”。所以少讲多体验,是学习数学最有效的方法吧?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来给孩子能创在体验的机会,在体验中形成量感。

看着图片中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去感知单位长度的时候,我能够想到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在用手去感知去触摸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单位长度的乐趣。可见这节课教师充分的让孩子去动手,去感知。这样孩子们才能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形成量感。

教师在知识联结,巩固应用的第 3 小题设计的问题很棒,孩子们要根据已经有的数学经验,来判断 1()=10()。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大脑中去分析,1 分米和 10 厘米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够体会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够形成分米和厘米的量在头脑中形成模型。能够感知它们之间的长短的关系。最后一个问题更好,比较长短,孩子们够通过思考,来对量感进一步感知。

教师在教学环节拼一拼中,让学生用手中的 1 平方分米去拼自己喜欢的图形,既能够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去感知 1 平方分米有多大,也能够让孩子感受到 1 平方分米的累加过程。愉快的活动,让孩子愉快的感知 “1 平方分米这个量感”。在动手操作中得到的经验,孩子会记忆深刻,体验中达到新知。

教师在设计让学生感知 1 平方厘米有多大的时候,让学生把 1 平方厘米剪下来,让学生感知它的大小,这是让学生对于 1 平方厘米这个量感的初步感知。然后让孩子找到生活中的 1 厘米,让生活中的物体来初步形成真正的量感的意识,这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走到生活当中去。能够通过教师的预设,感受到孩子们在找到生活相对应大小的量时时多么兴奋,这个量彻底的印记到脑海中。

教师在让 “学生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借助学具,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大小,验证猜想。这个时候对于测量工具的选择也有助于量感的培养。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说明孩子的生活经验中能够感受到量对工具的需求。这不也是对于量感的培养吗?

量感是通过视觉和触觉才能够感受到物体的大小、粗细、长短等,教师在孩子们去比较 “数学书语文书的封面”。去比较 “硬币的大小”,去看一看 “两片叶子的大小” 时,孩子们能够用实物来初步感受物体的面积这个 “量”。要远远比看格子里的面积的大小的比较,更能够激发学生对量感的需求,以及有利于将来孩子将面积的 “量” 应用于生活当中。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4ms · UTC 15:32 · PVG 23:32 · LAX 08:32 · JFK 11:3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