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chunyubook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10

为了巩固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为了培养学生 “量感”,李老师设计了多种开放式的活动。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锻炼了孩子思维的活跃性和跳跃性。

模拟购物环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 “小课堂” 中体验大生活。这个环节的设计,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学生从现实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于现实中去。

《买文具》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让孩子了解人民币一些简单的互换,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包装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充分体现了用数学的思想。

导语部分的设计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认识人民币的基础是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活动,学生在这一方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如何付款,该找回多少钱,缺少换算能力,特别是元、角、分不同单位计算时容易出错,在教学时应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计算能力。

《小购物 大学问》微课中,充分利用学生购物促销的生活经验:满减活动、送优惠券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体会怎样购物更省钱。

《人民币上的数字秘密》微课,介绍了各国人民币名称及面额,知道了大多数国家钱也都是由数字 1、2、5、0 组成的,进一步体会人民币上的数字奥秘。

《人民币上的数字秘密》微课,利用 1、2、5 可以组合成 3、4、5、6、7、8、9 等,即让学生理解人民币换钱现象,又能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时学会根据口袋里钱的情况灵活付款,体会 “量感”。

《人民币上的数字秘密》微课,通过人民币分类活动:一是硬币、纸币一类,二是元、角、分一类,三是相同数字分一类,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到了人民币的单位。

周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创设了现场购物的真实情境:聘请了几位售货员与收银员,让学生人人参与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付款、找钱,学会与人合作,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小小商店》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怎样购物,总结了经验与不足。

利用实际购物活动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孙老师此次教学活动设计多样,寓教于乐,通过认识小额人民币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了量感。

小学阶段是学生感知数量,形成 “量感” 的关键阶段。量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解决人民币换算、付款等有关的实际问题。

因为量感是人们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对数和量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思维的产物。“量感的建立开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靠经验、理性的叠加就形成观念”。因此,“量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因为量感是人们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对数和量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思维的产物。“量感的建立开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靠经验、理性的叠加就形成观念”。因此,“量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 “喜欢数学”、“会做数学”,而且还要 “会用数学”。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9ms · UTC 10:56 · PVG 18:56 · LAX 03:56 · JFK 06:5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