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15122130898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4

针对冯老师二稿的反思和思考,如果冯老师在课前视频介绍时就表明了正负数是意义相反的量,那举例时感觉海拔太简单,离学生理解的范畴也有点远。可否直接用生活中的实例来代替呢? 例:先设定没有收入也没有支出时用 0 表示,用正数表示收入,那支出怎么表示呢? 1. 因为疫情的原因,前天爸爸既没有收入也没有支出; 2. 昨天碰到经常在小区,打扫卫生的阿姨了,她把楼道里收集的废纸箱卖掉,收入 25.5 元; 3. 今天我买了一支铅笔,支出 1 元。 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会比较顺利地理解中国古代数学成就,体会 “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的含义,同时是否也能保持学生对课前视频产生的积极性,谢谢,仅供思考。(王玮)

个人认为冯老师二稿的设计有几大亮点:一是在环节二中先给出 “0” 点,确定了分界点,也明确 0 在这里的符号意义,然后再谈正数与负数,学生们再有分界的基础上,两相对比,更加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二是,引入负数,在环节二的 “3” 中一开始就明确提出 “意义相反的量” 的概念,学生理解更深刻;三是引入负数突破了传统意义的温度,更重要的用收入支出,方向等自然意义下的动态模型,直观揭示了意义相反的量,使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范畴更广。(王玮)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可以说是方方面面,从利用古代用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导入,渗透用符号表示情景的思考方式,到建构新知四个案例的设置,层层推进,分析正负数的本质和 0 的意义,让学生体会 - 表示负的符号意识,+ 表示正的符号意识,进而通过拓展和举一反三落实思考,加深体会 +- 和 0 的符号意义,教学设计有新意,立意深刻,期待冯老师的课堂!(王玮)

@翼吹雪 这节课,冯老师首先以情景短片的形式,介绍古人用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瞬间激发学生兴趣,渗透了符号情景,同时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数学发展,让学生增加民族自豪感,将数学与德育完美结合,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导入。同时新课程标准提倡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自己体验、 探索、活动的过程”。在环节二中关注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学生层层体验,研究讨论,建构新知,学习的重心不是结果,而是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从现实到符号化的过程,自我领悟体会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和现实意义。在过程中让学生分析 “0” 的意义和正负数的本质。在环节三中,进一步由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数的分类,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和多角度思考问题。加深 “+” 表示正,“-” 表示负的符号意识,突出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不在只是表示以前自然数中的没有,还能表示存在,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也是区分正负数的标准。在环节四中由学生举一反三,进行思考,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寻找有意义相反的量。丰富正、负数应用背景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很多界限 “0” 是人为规定的。在环节五中以情景短片的形式收尾,首尾呼应,总结全课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发展和进步,引导学生为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学习。立意高远,进一步阐述了德育内涵。整个课堂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己体会学习探索,无时无刻不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课程设计比较完美。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10:56 · PVG 18:56 · LAX 03:56 · JFK 06:5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