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设计充分的体现了 “量感”,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透过数看到 “量”,着眼于从问题中 “量” 与 “量” 之间的关系来分析问题,将其提炼为内心的评价标准,进而形成有效的量感。为全方面的学好数学知识打基础。
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度量单位就是把不同个体的度量方法标准化,并且能够得到人们的广泛共识。度量的本质在于表现事物某些指标的顺序。人之所以可以进行度量,并且能够对度量单位取得广泛的共识,是基于人的两个先天本能,这就是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和对距离远近的感知。人还具有两个特殊的能力,这就是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
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把测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了长度单位 — 厘米的空间概念。在量一量,画一画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先估一估这条线有多长,再进行测量。
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本节课有三个活动的学习要求我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了课件中,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导致在活动之前读了学习要求,有一部分同学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所以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不理想。如果在读完学习要求之后,再和学生重点强调一下应该做什么,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学生在认识 “厘米” 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已经具备了:原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方法、初步感知和对于 “量” 的初步认识,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石,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经验储备,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较好地熟知 “量感”,从而逐步地培养学生的 “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学生在经历了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了课桌的长度后,发现测量结果不同,这就很好地为统一度量单位做好了铺垫,严格来说本节课的重点这才开始。杨老师设计了学生自已动手在尺子上找出 1 厘米的环节,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 1 厘米的表象;在形成表象后,再让学生用手比出 1 厘米有多长,来加深学生的感知,这些设计都非常好。
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根据本节课知识特点,教师创设了大量的形式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或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到动手用自己的方法 “量一量” 课桌长,在尺子上 “找一找” 1㎝,并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记住 1㎝米的方法,都让在学生充分动手操作中建立 1㎝、几㎝的表象和长度观念,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生活中长 1 厘米的物体,不仅加深了学生对 1 厘米的认识,而且使学生感受的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3年前 回复了 lanxueren1988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刘玉和名师工作室 隋亚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周” 只是前提,“长” 才是本质。周长藏在二维的平面上,是点与点之间连接在一起,起点出发回到起点,因此,要让学生明白周长实际上就是一个特殊的长度,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来帮助学生认识周长,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逐步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获得更多、更直观的有关周长的直观经验,建立周长的概念,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lanxueren1988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刘玉和名师工作室 隋亚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教学中能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索任务,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探索测量周长的方式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操作过程中,既巩固了周长的认识,也获得了直尺测量、卷尺测量、绕绳等测量图形周长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算法的多样化,测一测、量一量等活动,这是对学生量感培养由 “表象” 到 “内化” 的过程。
3年前 回复了 lanxueren1988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刘玉和名师工作室 隋亚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漫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事物出发展开教学,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
3年前 回复了 lanxueren1988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刘玉和名师工作室 隋亚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从生活层面,学生知道一周的意思;从知识层面,学生理解长度的意义。因此,学生真正的难点是 “不知道周长就是长度。
3年前 回复了 lanxueren1988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刘玉和名师工作室 隋亚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的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也看到过一些不规则图形,是本节课建立周长表象的必要基础。但是周长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有些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
3年前 回复了 lanxueren1988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刘玉和名师工作室 隋亚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概念的建立需要建立在多种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经验的积累,逐步深化认识。借助直观的边线,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这两组图形的边线即是图形的一周,抽象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
3年前 回复了 lanxueren1988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刘玉和名师工作室 隋亚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这是一节概念课, 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抽象思维较为薄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并构建周长的概念仍有一定的难度。通过阅读各版本教材,我发现:教材对于周长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都是先感知实物,再从平面图形入手,概括出周长的概念。而教学实践发现,尽管学生能熟练识记周长的概念,但极易出现 “图形的边就是它的周长”、“面越大,周长也就越大” 等错误认识。如何帮助学生准确建构周长的概念呢?我理解周长的生长点不是 “周” 而是 “长”,只有把周长的认识指向度量长度,才是抓到了周长的本质。
3年前 回复了 irene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王锋名师工作室 黄放 三上《时间表》 |
在课前对量感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只有教师对量感的概念非常熟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围绕量感的培养展开设计,量感的培养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教学环节中有直观演示、学生操作,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量感才能植入学生心中。
3年前 回复了 irene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王锋名师工作室 黄放 三上《时间表》 |
加强学会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当中,会数事件后用教具拨时间,或者老师说时间薛航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活动形式的改变乐意很大程度上,从不同感官感知时间这个量。
3年前 回复了 irene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王锋名师工作室 黄放 三上《时间表》 |
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它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黄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好地做到了这点,注重学生的观察与交流、体验和感悟,坚持以学生为本。尤其是将时间表补充完整这一环节处理得非常好,既提高了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了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年前 回复了 irene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王锋名师工作室 黄放 三上《时间表》 |
量感是针对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可测量的属性(有单位的),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测量方法,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测量工具,并能利用这一工具实际测量和表达出来。然后寻求所有学生个性化的测量方法中的实质、相通的地方,并将学生使用的度量单位提炼出来,引导学生将非标准的度量单位规范为标准度量单位,并让学生理解这一标准度量单位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而让学生熟练的应用这一标准度量单位去估测和测量。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量感。这里面还涉及到要让学生感受这一标准单位的适用性,就是为什么用这一单位而不用别的;和感受标准度量单位的属性,比如时间单位 1 分钟是多长时间等等;以及感受几个度量单位的属性,比如 5 分到底是多长时间,10 分钟是多长时间……
3年前 回复了 irene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王锋名师工作室 黄放 三上《时间表》 |
量感是针对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可测量的属性(有单位的),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测量方法,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测量工具,并能利用这一工具实际测量和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