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高洁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147
1 2 3 4 5 6 7 8 

张老师课堂上组织看、描、摸、指、说、想等具体性的操作活动中认识不同物体的边线,加深对边线的认识以及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为认识周长做铺垫,也是为学生找被测量的量做铺垫,进而培养学生的量感。

张老师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摸、量等一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的体验和感悟周长的意义,也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出周长的思维定式。学生从周长意义的角度探索得到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体现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教科书在编排上重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学生从周长意义的角度探索出如何得到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体现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量感依托于数感,是对 量 的感悟,是关于现实世界中量的直觉,是对生活中各种属性的一般理解。量感的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量感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加强学生对于数量的感知,提高学生的估算、估测能力。量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教学设计非常规范,思路清晰,教学活动设计也是紧贴学习内容,每个活动很有针对性,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一篇教学设计。

量感的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矫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量感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加强对于数量的感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估测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量感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全面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即在知识表象与生活经验之间建立有效联结,引导学生依靠熟悉的生活经验感知学习内容。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赵老师重视习题的设计,很有针对性。

量感建立需要注意几个层次:一是观察,即看看有多大,这种能力从一年级已经开始培养了;二是触碰,用感觉去感受大小形状,这种触觉记忆更为深刻;三是找相似,生活中什么类似,(这些在设计中活动一描一描、摸一摸、找一找里面都有体现;四是辨析,活动二里 “想一想,辩一辩。思考: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么? 一种想象和空间组合的过程悄然进行;五是应用,活动三和活动四,给出图形,想办法量和数图形的周长,你是怎么测量(数)的?遇到了什么问题?不断地强化已有的认知和活动经验,会慢慢促进量感的形成。

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量感的培养与发展一定离不开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才能对周长的概念有所理解,感受量,发展量感。我会在二稿中针对学生动手操作部分设计得更加详细、具体

在活动一第 3 部分摸一摸的环节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上台指一指,台下议一议等形式,进一步明确 “一周的边线” 在哪里?怎么找?手指从哪里开始指,一圈后就到哪里结束?让学生感受到这 “一周的边线” 是连起来的(封闭的)。这样,学生在这一环节对周长的概念就有了充分的了解,进而也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看、描、摸、认、说、量、数等操作活动,目的便是将量感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借助操作活动,帮学生们体会量,发展学生的量感。

量感是一种直觉,看不见,摸不着,如何把抽象的感觉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这就需要一个支架。在本节课中,通过看、描、摸、认、说、量、数等操作活动,使抽象的被测量周长在学生的思维中变得直观、具体。只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才能切实体会周长的内涵,真切感受度量对于周长的重要意义,才能慢慢将自己的生活量感转变为数学量感,从而为之后的有关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身认知是指:“人的身体在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行为活动方式而形成。” 学生量感培养过程,不是纯粹的脑部思维活动,而是整个身体的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只有引发学生经历主体体验式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通过实感、实境、离线等具身认知方式身临其境地触碰量感,才能让量感培养落地生根。

从本质上讲,周长是一个数形结合的数量概念。在周长概念中,一周是前提,是周长概念中形的本质;长度是核心,是周长概念中量的本质。因而,在本节课中,学生要先认识 “一周”,认识被测量的量,培养学生的量感。还要在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周长是长度,体会周长量的本质,加深对周长的概念的理解,进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教学设计非常规范,思路清晰,教学活动设计也是紧贴学习内容,每个活动很有针对性,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一篇教学设计。

在活动三中,我先设计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交流测量方法,然后,小组合作中学生讨论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测量。在测量方法和结果交流展示后,在第 4 环节 “对比发现” 中,我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方法,主要是为了同学们比较各种测量方法之后,能体会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势和不足,并学会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思考和实践是有差距的,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及比较后,或许会对测量方法及工具的选择有更深的理解。吕老师提出的先选择喜欢的方法操作,再交流更有针对性,这值得思考。

在活动三时,可以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先让学生选择喜欢什么方法,说明自己的理由,再动手操作,这样课堂上学生那个发言更有指向。

积累测量的直接经验,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量感。而是设计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看、描、量、数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积累测量的直接经验,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量感.

设计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看、描、量、数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积累测量的直接经验,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量感.

1 2 3 4 5 6 7 8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0ms · UTC 07:29 · PVG 15:29 · LAX 00:29 · JFK 03:2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