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凤

陈金凤

🏢  成都市人北实验小学校 /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664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01 15:41:29 +08:00
10 G 0 S 0 B
陈金凤 的最新回复

从视频上来看,谭老师的基本功很扎实,不管是从教案的设计还是教师的适时追问或课堂组织,完整科学的板书设计,都体现出了扎实的专业教师技能。谭老师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位置上去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整合教材资源,把本单元的课程进行了一个重新的整合与设计,细节之处精心打磨。比如:先从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引入,再是 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由于测量的面积大小不同,所选择的面积单位也不同。再比如:两个 6 进行比较,一个是 6 平方厘米,一个是 6 平方分米,这样的对比发现,能较易的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知道面积的大小不仅要和面积单位的数量有关,还要和面积单位大小有关。最后的拓展设计,先从已知一维的长度,拓展到本课二维的面积,再到即将学习的三维的体积。总结概括出度量本质:要度量一个物体,先选择度量对象,再找到合适的度量单位,以度量单位为标准进行度量,从而得到准确的度量值。这一系列的设计理念,细节之处都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本节课谭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增强学生的度量意识。课前,谭老师从生活情境入手引入,让学生感受什么是面积,统一面积单位,接着放手让学生创造面积单位,再是通过探索用面积单位,直尺测量长方形的面积。最后,通过独思群思汇报交流沟通长方形面积与对应的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再通过类比发现从而推理出正方形(特殊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本课的设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体现了度量的本质。

谭老师在设计的授课方法上,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彰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谭老师还重视细节的预设,每一环节抛出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都能做到有预设,有的放矢;谭老师还重视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从各个角度引导学生对度量的认识,从而形成鲜明深刻的表象,促进学生对度量单位的理解与建构。

本课以学生操作贯穿本堂课,谭老师不在简单的给出答案。谭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如:分别测三个不同的长方形的面积,由最早的 1 平方厘米度量面积,先是铺满,然后铺一列和一行,算出面积单位的总个数,到最后直接量出长和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总之,谭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度量意识。

本帖最后由 陈金凤 于 2020-2-27 18:25 编辑


(一)触发环节。本课,谭老师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经验出发,设计问题情境,既可以唤醒学生对度量的认识,又为本课的新知度量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二)追究环节。老师设计不同的测量活动,请孩子们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先独思,再群思汇报。孩子们不但获得初步的基本学习活动经验,而且促进孩子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的发展。(三)提升环节。由学生的具体摆过渡到量再抽象直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既体现了教师的深度教学,也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波利亚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本课,谭老师由浅入深的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说一说,经历探索发现的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并且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理解了度量的本质,还初步培养了学生度量观念。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6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6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8ms · UTC 05:24 · PVG 13:24 · LAX 22:24 · JFK 01:2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