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锦

赵雅锦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412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4 23:25:46 +08:00
10 G 0 S 0 B
赵雅锦 的最新回复

教学中,杨老师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多举例说出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使学生对面积有更感性的认识,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此同时也能真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杨老师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悟面积在哪里,继而想办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对面积的认知,建立空间观念。

杨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给了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机会和表述自己想法的机会,孩子们课堂兴趣较高,在练习环节,让学生充当起了小老师的角色。

经过不断的尝试,杨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了很多,如果再多关注语言的准确性,课堂就会更加高效。

杨老师整节课都在循循善诱,而学生在自主探索彼此交流,从而了解到了面积是什么?面积在哪里?体会到了面积与周长的区别,掌握面积的比较方法,知识技能与方法在参与中逐渐形成。

教学中,杨老师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多多举例说出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使学生对面积有更感性的认识,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此同时也能真切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亲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其周围熟悉的事物,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杨老师在教学设计前充分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并且对比各版本教材的特点做出了严谨的思考。以 “面积是什么” 这一课为依托,培养学生对于 “量感” 的体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尝试。

杨老师,课前抽样调查,为发现问题,掌握学情做足了工作。课中也根据发现的问题通过多样的活动,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杨老师利用直观让学生对面积的学习更加简洁,思维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延伸,努力实施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实践。通过直接摸一摸直观感受什么是面,通过说一说、找一找进一步认识面,体会物体的面有大有小,为后面的 “面积” 打下基础。

本节课对图形面积进行 “量化”,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总结图形的面积大小和形状以及周长无关。这一部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定义。用学具袋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

学生最容易将面积和周长混淆,杨老师从开课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整个课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面积,区分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

杨老师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延伸,在认识 “面积” 的过程中探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 “量感” 的有效方法,导课新颖,在探究面积概念的时候,先感知再感受,应更多思考怎样才能在第一个大问题上有更好的支撑。

杨老师可以巧用:例如你是面积,你怎样介绍自己?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梳理所学新知。

杨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呈现几组图形比较面积的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情境下,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和策略。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从数学的角度认识面积,是对前面学过的 “轻重,长短” 等量感的丰富。面积是对二维空间图形的度量,通过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比较中引入面积,通过一系列有效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面积的产生过程,加深学 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吴正宪老师讲过的周长与这里的面积属于同类型的课型,杨老师可以借助吴老师的先将面与周长进行区分,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给学习面积做好铺垫。

杨老师课前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情,力争做到 “以学定教”,对 100 名学生做了抽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面积知识了解多少,这样才能够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对杨老师的这种精神点赞。教学中,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面积的概念。

教学中,杨老师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多举例说出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使学生对面积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3ms · UTC 04:35 · PVG 12:35 · LAX 21:35 · JFK 00:3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