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

王春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398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4 22:15:11 +08:00
10 G 0 S 0 B
王春 的最新回复

杨老师设计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两个面积差不多的图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靠眼睛观察很难确定结论,激发矛盾。杨老师引导学生借助学具,同桌合作交流,自主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杨老师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切实地理解面积的意义。如利用数学书封面揭示面积的概念:“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其他物体面的面积,比较课桌和地板面积的大小等,这样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符合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通过把线粘在长方形的边缘并取下来,区别周长与面积的活动,整个课堂结构首尾照应,更是妙用对比的学习策略。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是很容易把面积与周长混淆的,即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区分。杨老师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面积和周长的区别,强化了对新概念内涵的理解,并且巩固了旧知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杨老师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学生始终在参与 - 一个个数学活动,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得 到了较好的体现。

杨老师设计了许多活动,比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比如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活动,这个活动有明确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做好准备。

杨老师比较两个图案大小的练习设计,体现了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杨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操作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杨老师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比较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杨老师利用数学书封面揭示面积的概念:“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其他物体的面的面积,比较课桌和黑板面积的大小等,这样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符合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杨老师由观察物体的表面面积逐步过渡到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并且设计一个非封闭图形让学生判断其是否有面积,巩固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一一步 认识面积的含义做了铺垫。

杨老师设计了比较两个图案的大小,体现了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杨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操作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了抽象思维。

“面积” 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在家庭购房时听说过 “面积”,有的从媒体广告中听说过 “面积”。但是,他们的认识仅仅是 “物化式 ' 的感性认识,而且是一维性的。杨老师的设计通过摸、比、涂、贴等系列活动,从生活中的面积 —— 实物中的面积 —— 图形中的面积图 —— 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 “面积” 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实物到抽象的认识过渡,建立 “面积” 的空间观念,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杨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抓住了学生的心。

杨老师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

杨老师重视创设情景,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杨老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平面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杨老师的这节课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涂一涂、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这一理念。

杨老师设计了区别周长与面积的活动,整个课堂结构首尾照应,更是妙用对比的学习策略。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是很容易把面积与周长混淆的,即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区分。教师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面积和周长的区别,强化了对新概念内涵的理解,并且巩固了旧知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

杨老师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学生始终在参与一个个数学活动,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面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书与练习本的表面,树叶的表面,手掌的表面等等,这些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留下来,就成了各种封闭图形。在这学习过程中,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些熟悉物体跟数学是那样亲近。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面积的概念逐渐明晰了,杨老师的概念教学是建立在大量的数学事实上。

杨老师这节课带给我这样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教学概念。杨老师展示了他的探索,我们的课堂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

杨老师从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 “什么是面积”,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合作、讨论、交流、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找出更优的比较方法,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21:26 · PVG 05:26 · LAX 14:26 · JFK 17:2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