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王丽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8

通过描、摸、认、说、量、数等操作,使抽象的周长在学生的思维中变得直观、具体。

学生的找、指、摸身边物体的面的边线以及图形的边线,并交流什么是该物体的面或图形的周长。

在描蜗牛的行走路线的过程中,再次经历描边线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理解周长的含义;在数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理解周长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度量每个图形边线的长度,结果就是它的周长,体会量 的可加性,发展量感 。

本节课老师引导学生经历围、拉、测等操作活动,感受把周长化曲为直的过程,将周长这一概念通过测量的方式进行量化,发展学生的量感。

活动一和活动二之前的过渡,可以通过活动一,让小组学生比较手中的树叶边线长引出周长的定义。

“量感” 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范畴,更是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向社会生活的直观载体。吴老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让学生的量感以鲜活的方式拔节生长。

活动设计很新颖、有层次,活动指向明确,有效发展学生量感

看了吴老师的设计以后,我发现吴老师特别注重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三次帮助孩子建立 1 厘米长度概念,让孩子们用指甲盖,小棒等感受 1 厘米到底有多长,这样的设计将未知变为已知,帮助孩子们建立表象认识,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思想,我觉得孩子们学习起来会非常的有意思。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13:11 · PVG 21:11 · LAX 06:11 · JFK 09:1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