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懒虫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18

代老师在问题串(一)中设置了不同的问题情境进行练习,让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渗透含有字母的算式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突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特征。

本节课最大的难点就是让学生打破数可以进行运算,运算一定要有结果的算术思维 ,初步触摸 “字母参与的运算,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一个数” 的代数思维。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抓住关键环节,通过学生充分碰撞思维,有意引导学生历经一个曲折坎坷的学习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真正体会并接受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关系,能表示出一个新数等新的思维方式方式。如此的学习过程,是思维真正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凸显思维深度的过程。

在本节课当中,代老师在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的过程当中,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符号意识的理解。由学生模糊的过程到清晰的过程,呈现出来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件非常完美的教学设计

代老师的中稿设计我认为特别的完善,我最欣赏的就是她的板书设计,她的板书设计,把我们教材当中的两大板块儿完美的呈现出来了,既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又让我们一目了然的知道了完成的情况,特别的好。

教师把三稿中练习环节融入问题串 3、问题串 4 的的环节中,加深学生对符号意识的理解。 对问题串 4 的处理,在原有基础之上扩展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深入挖掘师生年龄的情境,在用字母表示和差关系的基础上,层层递进深入拓展,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及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数学来源于生活。

@代晨光 在实战演练这一环节当中,特别是哈雷彗星这道题,我觉得代老师处理的特别的好他是通过微视频让孩子们了解了哈雷彗星的这个科学元素,然后孩子们就能够知道了 s 年后再出现哈雷彗星用 s+76

@代晨光 代老师的板书设计的非常的合理,把整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反映出来了

@13845757380 我同意你的观点,图片导入新课,可以合理的将图片进行分类展示。

@代晨光 总结提升 —— 了解数学的发展史这一环节中,了解 “代数学之父” 韦达放到最后作用大吗?

@代晨光导入部分:创设情境 —— 体会符号语言的简洁 教师出示的生活中的一些图片我觉得这个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效果很好,但个人觉得引入的这些图片是不是可以归归类?因为我听了你这节课之后觉得导入部分如果能够把各种图形表示的含义归归类会更好。

引导学生从喜欢的、熟悉的儿歌《数青蛙》入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的知欲,简化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体会数学符号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作为四年级老师,我对代老师的学情分析非常认同。掌握了学情,才能准确制定教学方法。

                              加区二小 杨艳秋

整个流程中可以充的体现探究意识,特别是符号中数学中的作用。                 加区二小包立霞

从整个教案中可以看出老师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充分备课,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                        加区二小包立霞

整个教学流程都体现了其强化数学的符号意识,让学生用字母表示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认真学习。                            加区二小包立霞

再次认真读了代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的一稿设计感觉整个教学设计环节很完整,但是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所以我个人认为最后可以有一个教学效果的预设。再有,为了使教学设计稿更加流畅,层次更加清晰,文字可以更整齐、更谐调一点儿!

认真阅读了《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设计 可以看出代老师本节课的设计充分注重了数学思维的培养。而且运用了多种培养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法、探索法、实践法、展示法等。

《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认识方程》的第一节。代老师以具体的生活情境为载体,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概括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由简入难,从而在一个个问题情境中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13:53 · PVG 21:53 · LAX 06:53 · JFK 09:5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