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张静颐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40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wNjQ5NjY0NA==.html?spm=a2h0c.8166622.PhoneSokuUgc_1.dtitle

将量感融入到周长的课堂中

长春净月潭实验小学 张静颐

一、课标要求

结合具体的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感性体验,来获得对 “周长” 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 是《数学课程标准》中 “图形与几何” 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 “量感” 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周长” 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在进行本节课的教育设计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过渡到认识规则图形周长。这样既贴近生活实际,又避免了学生认识周长的不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同时设计教学时,注意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通过观察 “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量一量”“数一数” 等多种活动促进学生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四、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图形和物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区分 “面” 与 “周”,充分理解周长的意义。

2. 经历观察、测量等具体的数学活动过程,自主探索得到周长的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量感。

3. 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量感。

六、教学难点:理解轴长的意义,并能自主探索得到周长的方法。

七、教学准备:树叶,格尺,绳子,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法学法:谈话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秋天来了,树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有一只小蚂蚁看到树叶后爬了上去,他是怎样爬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 注意它从哪里开始,绕着什么在爬,又到哪里结束?谁能来说一说?

预设:从任意一个点开始,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最后又回到这个点,这个时候就是刚好绕了它的一周。

(二)激趣学习

问题串一:用彩笔描出数学书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1. 让我们一起把蚂蚁爬过的路线画下来。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 45 页,找到最上面的这片树叶,用你的红笔像小蚂蚁一样也来描一描树叶的边线。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书上画。(师巡视一周)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用语。

为什么一定要回到这个点?(预设:因为是从这点开始画的。)

只有回来了才是刚好绕了一周,所以我们描的这个线就是叶子的周长,也是小蚂蚁说的话: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观察,实际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树叶的周长,为后续学习一周的长度,周长这一概念打好基础。]

2. 你能找一找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用手摸一摸。

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明确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它封面一周的长度。

板书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引出封闭图形有周长,不封闭图形没有周长]

问题串二:认一认,说一说。

1. 出示钟面,三角形,梯形,电视机封面的周长,并且说一说他们的周长。

2. 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周长呢?(预设:黑板,大屏幕)

3. 请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图形,并且和同桌说一说它的周长。通过实投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封闭图形有周长。(板书封闭图形)

问题串三:你能找到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与同伴合作,量一量。

接下来我们就来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相信你们能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这次挑战,请看小组合作指南。

1. 小组内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 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做好记录。

3. 整理测量方法并派代表汇报。

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放在实投展示汇报)

预设:(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子来量线的长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由探索测量周长的方法,学生凭着量感的直觉体验完成任务单,这个环节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还能够提高小组合作交流意识,是量感发展的重要体现。]

问题串四: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刚才我们不仅认识了周长,又通过不同的工具测量了周长,除了测量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能得到周长呢?我们来看看,你能不能数一数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学生汇报,纠正错误。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周长,又通过测量和数一数不同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图形的周长。

(三)当堂练习,巩固提升。

1. 蜗牛沿着图形的边线爬行一周,请将它们走的路线画出来。

2. 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3. 提升题:他们走的路一样多吗?为什么呢?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周长)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关于周长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以后再来慢慢认识周长吧。

(五)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什么是周长》三稿反思

经历了 3 次试讲,反复的研讨和改进教学环节,我们对这一课的解读终于渐渐清晰起来,对学生的引导页越来越一针见血,对 “量感” 的认识也通过这节课越来越深入。

史宁中教授说:“世界上很多东西不可传递,只能靠亲身经历。” 这节课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这一理念。

但是也有一些遗憾想与同仁们探讨:

问题串 4 数图形的周长,依然有少数的孩子存在用格尺测量周长和数格子的情况,但是比前两次试讲有了很大的改善。于是我们在课堂上讨论错误的案例,希望同学们在对比、质疑和回顾之前所学后认清什么是周长。为了在这一环节让学生有更清楚的认识,我在二稿时就修改了问题串 2 的教学环节,把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画到黑板上,让同学们清晰的认识到它的周长是长方形。出示钟面,三角形,梯形,电视机封面的周长,并且说一说他们的周长。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周长。请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图形,并且和同桌说一说它的周长。这样一系列的找周长说周长摸周长的活动,强化了孩子对周长的理解。那么在问题串 4 出现时,多数学生立即会意识到数图形的边线,而不是数方格,以此突破难点。

但是,正如人无完人一样,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课,我们希望各位同仁与我们一起讨论研究,互动交流,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谢谢大家。

将量感融入到周长的课堂中

长春净月潭实验小学 张静颐

一、课标要求

结合具体的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感性体验,来获得对 “周长” 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 “量感” 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周长” 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设计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四、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具体图形和物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量感。

(三)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四)情感与态度: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量感。

六、教学难点:计算和应用周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树叶,格尺,绳子,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法学法:谈话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秋天来了,树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有一只小蚂蚁看到树叶后爬了上去,他是怎样爬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 注意它从哪里开始,绕着什么在爬,又到哪里结束?谁能来说一说?

预设:从任意一个点开始,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最后又回到这个点,这个时候就是刚好绕了它的一周。

(二)激趣学习

问题串一:用彩笔描出数学书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1. 让我们一起把蚂蚁爬过的路线画下来。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 45 页,找到最上面的这片树叶,用你的红笔像小蚂蚁一样也来描一描树叶的边线。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书上画。(师巡视一周)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用语。

为什么一定要回到这个点?(预设:因为是从这点开始画的。)

只有回来了才是刚好绕了一周,所以我们描的这个线就是叶子的周长,也是小蚂蚁说的话: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观察,实际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树叶的周长,为后续学习一周的长度,周长这一概念打好基础。]

2. 你能找一找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用手摸一摸。

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明确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它封面一周的长度。

板书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引出封闭图形有周长,不封闭图形没有周长]

问题串二:认一认,说一说。

1. 出示钟面,三角形,梯形,电视机封面的周长,并且说一说他们的周长。

2. 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周长呢?(预设:黑板,大屏幕)

3. 请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图形,并且和同桌说一说它的周长。通过实投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封闭图形有周长。(板书封闭图形)

问题串三:你能找到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与同伴合作,量一量。

接下来我们就来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相信你们能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这次挑战,请看小组合作指南。

1. 小组内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 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做好记录。

3. 整理测量方法并派代表汇报。

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放在实投展示汇报)

预设:(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子来量线的长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由探索测量周长的方法,学生凭着量感的直觉体验完成任务单,这个环节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还能够提高小组合作交流意识,是量感发展的重要体现。]

问题串四: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刚才我们不仅认识了周长,又通过不同的工具测量了周长,除了测量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能得到周长呢?我们来看看,你能不能数一数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学生汇报,纠正错误。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周长,又通过测量和数一数不同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图形的周长。

(三)当堂练习,巩固提升。

1. 蜗牛沿着图形的边线爬行一周,请将它们走的路线画出来。

2. 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3. 提升题:他们走的路一样多吗?为什么呢?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周长)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关于周长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以后再来慢慢认识周长吧。

(五)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长春净月潭实验小学 张静颐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这是一节概念课的新知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基于知识特点,我在设计教学时,将认知过程分为概念认知和实践理解两部分,下面具体反思一下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本节课先创设小蚂蚁爬树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 “一周”;再让学生用笔描小蚂蚁爬过的路线,进一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 “一周”,进而揭示什么是 “周长”。之后让学生摸一摸数学教材封面的一周,确认周长是一周的长度,而不是周界内的面积。通过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

2. 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

先让学生通过在小组内估一估、量一量,本活动重在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同一物体的周长。本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之后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它们的周长的,从而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这节课虽说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创设情境用时过长,应精简图片,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观察一周、感受一周、描画一周。

2. 部分环节安排不合理,例如没有把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详细说明,没有明确周长与面积没有关系。

3.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指南太过于啰嗦,不够清晰。

4. 环节与环节之间缺少小结导致整个课不够清晰。

5. 语言不精炼,应少讲、精讲,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把时间、机会留给学生们。

将量感融入到周长的课堂中

长春净月潭实验小学 张静颐

一、课标要求

结合具体的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感性体验,来获得对 “周长” 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 “空间图形” 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周长” 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设计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四、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具体图形和物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四)情感与态度: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概念。

六、教学难点:计算和应用周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树叶,格尺,绳子,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法学法:谈话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秋天来了,树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有一只小蚂蚁看到树叶后爬了上去,他是怎样爬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注意它从哪里开始,绕着什么在爬,又到哪里结束?谁能来说一说?

(预设:从任意一个点开始,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最后又回到这个点,这个时候就是刚好绕了它的一周。)

(二)激趣学习

1、让我们一起把蚂蚁爬过的路线画下来。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 45 页,找到最上面的这片树叶,用你的红笔像小蚂蚁一样也来描一描树叶的边线。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书上画。(师下地巡视一周)

问黑板上的同学,你是怎么画的?(注意指导学生说清是从哪里开始?沿着什么描,又到哪里结束的。)

为什么一定要回到这个点?

(预设:因为是从这点开始画的。)

对,因为这个时候才是刚好绕了一周。所以我们刚才描的线就是叶子的周长,也是小蚂蚁想对你说的: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观察,实际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树叶的周长,为后续学习一周的长度,周长这一概念打好基础。]

2、你能找一找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用手摸一摸。(看到错的同学请他到前面展示一下)

同学们,他摸的方法你同意吗?

(预设:有同意也有不同意。找出不同意的同学,陈述理由)

你为什么不同意?

(预设:因为他没有摸边线)

他指到的所有地方就是数学书的周长吗?

(预设:是或不是)

好我们回看一下刚才的树叶,树叶的周长在哪?指一指。是树叶的边线,一周的长度是周长。那我们再看看哪才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呢?所以你应该怎么指呢?(生指)跟你的同桌再指一下。

你能用红笔画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注意使用格尺。老师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来画一画。(生画,如有画错教师提示)

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是什么图形呢?(生:长方形)长方形是一种图形,(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刚才我们都说了,无论是描树叶还是数学书,从哪个点出发最后还要回到那个点,这是为什么呢?(预设:没画完)没画完就不是封闭图形,而周长一定要是封闭的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设计意图:引出封闭图形有周长,不封闭图形没有周长]

看看我们生活中这些物体的表面(播放课件),还有这些我们经常遇到的图形(播放课件)这就是它们的周长。我们来看看这个钟面,钟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钟面的周长(播放课件)。谁能说一说电视机?梯形?三角形?看看咱们的教室,哪里有周长?(预设:黑板,大屏幕)

我们举了这么多生活中的例子,你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吗?你想不想去测量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实际动手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三)反馈交流

接下来我们就来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相信你们能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这次挑战,请看小组合作指南。

1、小组内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整理测量方法并派代表汇报。

3、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做好记录。

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放在实投展示汇报)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子来量线的长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由探索测量周长的方法,学生凭着量感的直觉体验完成任务单,这个环节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还能够提高小组合作交流意识,是量感发展的重要体现。]

(四)当堂训练

刚才我们不仅认识了周长,还学会了测量周长,除了测量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能得到周长呢?我们来看看,你能不能数一数这个图形的周长。(播放课件)

展示两种错误的做法。

1、用格尺量。他这样做对不对?不对在哪里?(已经给出小正方形的边长是一厘米)

2、在数格子,而不是周长。他这样做对吗?错在哪里?(数周长是数边线。没有找到周长)所以想做对这样的题第一步是确定它的周长。

展示优秀的做法。

这位同学数的非常好,同学们来看一看。你是怎么数的?(预设:一格一格数的)哦,原来你在数线段呢。能带领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吗?这种数线段的方法非常巧妙,它的好处是什么?(预设:不重复不遗漏)

尝试用学过的方法做一做第二题。

展示错误做法

丢了四角的边线。四角的边线要不要数?(要数)为什么?(因为也是周长)

再来做一做第三题。

学生展示数法。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周长,又通过测量和数一数不同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图形的周长,下面我们来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一)大家画的都没有问题,同学们真棒。

(出示练一练二)找同学汇报图形的周长。

(出示提升题)他们走的路一样多吗?为什么呢?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周长)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关于周长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以后再来慢慢认识周长吧。

(六)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量感是学生对事物可测量属性的感知。而周长需要学生从二维图形中去认识一个一维的长度量,因此 “周长” 的认识是学生量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节课中关于 “周长” 的概念并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而是设计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看、描、量、数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积累测量的直接经验,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量感.

量感是学生对事物可测量属性的感知。而周长需要学生从二维图形中去认识一个一维的长度量,因此 “周长” 的认识是学生量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节课中关于 “周长” 的概念并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而是设计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看、描、量、数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积累测量的直接经验,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量感.

《什么是周长》一课,这属于一节概念课,教材编排不揭示严格的定义,但要求通过教学理解周长的含义,从整体上来看,贾老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这样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很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什么是周长》一课,这属于一节概念课,教材编排不揭示严格的定义,但要求通过教学理解周长的含义,从整体上来看,贾老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这样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很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规则和不规则图形两种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 “量感”。

该节课很有特色,创设情景,通过建站,让学生亲自体验,实践,感悟,收集,整理,筛选材料,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周长本就抽象,这节课中,老师从找边线入手,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起表象,从而感悟 “周长” 这一量,培养学生量感。而后通过不同的方法,测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进一步感知什么叫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同时感知周长是可以度量的

学生在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画一画身边事物和图形的周长等一系列环节中,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对物体周长的理解从浅层的、表面的逐步过渡到深刻的、本质的,学生通过丰富的的实践体验获得了周长的概念。

@牛牛 周长实际上是在认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丰富学生的表象,强化感知。从数学书封面和树叶的一周到图形的一周,就是从实物抽象到规则与不规则平面图形的过程。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24ms · UTC 18:36 · PVG 02:36 · LAX 11:36 · JFK 14:3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