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附何梓晴

华附何梓晴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980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11 22:13:43 +08:00
9 G 99 S 75 B
华附何梓晴 的最新回复

梁老师的课堂设计生动有趣,相信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量” 的学习本来就贯穿于学生的生活的四周,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唤起学生对 “量” 的属性、大小、单位、工具使用上的真实感。学生只有在真实额感觉中学习,才能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量感” 的培养不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缺失和忽略的一部分。然而,数学 “量感” 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教师长期的坚持不懈引导和训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中,逐步建立起对 “量” 的感受。

对于 “量感” 的培养,也可通过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来实现。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某一操作主题,其次,通过 “量一量、做一做” 等实践操作活动形成丰富的 “量感”。如: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多少道口算题。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便能让他们真实感受到一分钟有多长,从而逐渐形成 “量感”。

提高估测能力,发展量感 关于量的估测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的目标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发展学生的量感。比如估测时间时,首先要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建立一个 “标准”。1 节课 40 分钟,课间休息 10 分钟,做一次眼保健操 5 分钟。有了这些标准,就不难估测出经过时间的长短。又如在估测长度时,可以事先通过测算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 1 步有多长,在具体估测时可以通过跨步的方式进行辅助,等等。经常这样练习,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测量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量感的形成也会更加稳固。

常见的 “量” 有长度,面积,体积,时间,重量,角度等等。有关 “量” 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其实非常常见,比如身高,体重,教室的面积,一盒牛奶的容积,从家到学校的距离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都十分注重相同量之间的换算等一些考试的必考点或重点,但往往在教学 “量” 的时候忽略了学生 “量感” 的培养。借助身边事物,建立表象 量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在量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整体把握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4ms · UTC 08:45 · PVG 16:45 · LAX 01:45 · JFK 04:4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