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欣欣

包欣欣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118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2 13:01:13 +08:00
10 G 0 S 0 B
包欣欣 的最新回复

实践提示我们,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或新奇的问题情境。精心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感受数学,本节课的重点是在认识分米和毫米之后,对于分米和毫米这两个相对于不大熟悉的量的感受,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用现实例子培养学生的量感,我觉得本节课的设计对是这方面培养相对较少,大多是老师主动提出感受的方法。

“量感的培养要从感量开始”,“量源于量”,也就是说,量感是学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并且只有在测量的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步形成。教学中设计可以采用多种活动加深学生对量的感知。李老师通过让学生用尺子测量第一支铅笔的长度,引出 1 分米,初步联系学生已有经验,把所学迁移到未知。从认识分米、毫米,找生活中的一分米,一毫米,第二稿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也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在课堂中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充分利用小组活动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老师先让学生回忆一年级学习过的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让他们说一说米和厘米分别用什么英文字母表示,并用手势表示 1 米和 1 厘米的长度,再说一说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创设了估计、测量铅笔长度的情境,引出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及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1 米 = 100 厘米,推出 1 米 = 10 分米。

李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上,借助生活中日常实际例子,强化学生去感悟生活。本课学习分米、毫米相关知识,先要让学生感受一下经常使用的直尺,一分米和一毫米是怎样的长度,对单位为 1 的毫米长度有初步认识后,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来加深学生对长度的认识,以此来让学生感知 " 量 " 的表象,用对比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量感,在对长度有了基本认识后,才能更好地继续学习更深入的长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十分重要,量感属于数学感觉的一种,这种能力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具体指学生多个感官对于物体质量、长度或者大小所产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量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多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构筑表象,为学生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对 “量” 产生更加真实的体验,进而提升学生量感的准确性。

这两个长度单位学生接触比较少,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李老师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感受使学生认识它们,很符合教材的要求,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李老师本节课采用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量感,老师通过设计量一量、找一找的活动,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提升测量经验,借助对生活中熟悉物品的估测,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表象,体会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感受测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和量感,加强了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最后,系统梳理了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清晰明确的认识。

教材的四个问题串第一个问题借助测量活动,结合对厘米的认识,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二个问题借助对生活中熟悉物品的估测,体会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第三个问题梳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第四个问题学习简单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何将这四个问题串有效整合实现发展学生量感的目标,还需要学生在具体的感知和体验中进行,对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进行认知教学前许多孩子对分米与亳米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让学生自己说出要学生的知识,即尊重肯定了学生的认知,而且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使其热情高涨的进入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之中。较之教师的直间灌输教学效果要好,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情感需要。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体念所学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充分的体验长度单位分米与亳米。教学中通过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找一找等大量的活动,让学生感知 1dm 与 1mm 有多长。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5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58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22:53 · PVG 06:53 · LAX 15:53 · JFK 18:5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