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qian

zhangqian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123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1 22:29:17 +08:00
10 G 0 S 0 B
zhangqian 的最新回复

强化应用意识,促进量感形成。不少学生会好奇,1 张纸有多厚?学生平时用的直尺无法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但可以测量出一打纸的厚度,再用得到的厚度除以总张数。通过 “总数除以数量” 的数学思维可以解决不少学生的好奇。让学生反复经历 “猜测 — 思维 — 求证” 的过程,有效拓展了量的内化领域,促进了量感的形成。

加强对叠加量的感悟,建立不同的量感。在学习 “分米” 这个单位后,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感知 1 分米,建立 1 分米的单位量感,还要逐渐叠加数量,让学生去建立 2 分米、3 分米、5 分米、10 分米等数量的量感,当学生建立了这些叠加量的量感后,在进行一些长度估测时,就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的数量作为参照点进行估测了。

加强对叠加量的感悟,建立不同的量感。在学习 “分米” 这个单位后,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感知 1 分米,建立 1 分米的单位量感,还要逐渐叠加数量,让学生去建立 2 分米、3 分米、5 分米、10 分米等数量的量感,当学生建立了这些叠加量的量感后,在进行一些长度估测时,就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的数量作为参照点进行估测了。

借助身边事物,建立 “量感” 表象。除了用直尺让学生感知 1 分米、1 毫米的精确数量,还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或 “身体” 来感知 “量的表象”。比如 1 分米差不多就是一拃,1 毫米约等于一张公交卡、银行卡的厚度。这样学生在完成填写长度单位的题目时,只要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就能建立正确的 “量感”。

比较和估测是量感建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量的估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几乎所有和量相关的知识都会涉及量的估测,秦潇老师也将学生对量的估测当成教学的一个方向,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量的估测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而对量的估测也可以建立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

学习分米和毫米的相关量的单位时,秦潇教师不仅让学生通过直尺来感受不同量的单位的大小,同时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来感知量的表象,例如学生指甲盖的宽度就差不多是 1 厘米,而毫米则是一枚硬币的厚度,一分米差不多是手掌的长度,通过这样来建立量的表象,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感受量,就能夠提升学生的量感。

在秦潇老师设计 “认识分米” 的教学环节时,先让学生实际测量铅笔的长,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创造新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通过 “认识 1 分米”“比划 1 分米” 在刻度尺上 “找 1 分米” 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建立分米的量感。

二年级的孩子在课前对长度单位"毫米"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对毫米的理解仍是不清晰的,还没有建立表象。秦潇老师在设计本节课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发展需要,以学生已知的"厘米"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刻度尺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在测量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受到"要使测量更加精确,不够整厘米时,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 毫米",感受用毫米作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在单位换算时,是否可以加以拓展和延伸。研究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时,学生对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了解得很通透,但是间隔单位之间的进率只有部分学生知晓,教师可以及时补充,结合图示,让学生能对四个长度单位中的任意两个单位进行自由互换,做到融会贯通。

“分米和米的认识” 是继 “米和厘米” 后学生要研究的两种长度单位,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操作经验,因此只要求学生能在度量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直观大小,并能将全部长度单位整合起来理解。学生对分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并不陌生,虽然没有正式研究,但是很多学生早已听闻。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一情况,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台阶,设计省事省力的教学活动。

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很浅显,与生活现实高度相关,有的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就已经对长度单位有所了解,但多是碎片化、散乱模糊的。在本节课对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时,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师可以略讲,并以此为起点,补充学生未知的部分,为学生所需而教。

本节课的设计,秦潇老师特别关注以生为本,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细心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手、善于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也在以前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厘米,因此,在本课认识分米和毫米的学习中,秦潇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独立发现问题。课堂中的观察、实践、交流等探索活动,拓展思维。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秦潇老师在教学 “认识毫米” 的环节时,通过学生给出的 “13 厘米多”,那么多多少呢?这样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们用刻度尺测量铅笔具体有多长,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教学中,秦潇老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学生对 1 分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 1 分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 分米 = 10 厘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轻松和快乐。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经历测量 “铅笔有多长” 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分米和毫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

我们知道,计量单位的教学要依托现实,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去认识 “量”。秦潇老师的教学中,学生自己亲身进行测量活动,去体验物体有多长,并借助实物去体会 1 个单位量的大小,学生获得对 “量” 的感受并得到内化。

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可以加入关于生活实例长度单位填写的例题,像书桌的高度是多少,给出数字让学生填写单位,例如,教室中的书桌高 80( )、开关的长 1( )等等,让学生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这样的数学练习题也是在培养学生的量感。

用对比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量感。就好比大拇指指甲的宽度差不多有一厘米,一个硬币的厚度差不多是一毫米,铅笔的长度、书本的长度、书桌的高度等等,在对长度有了基本认识后,才能更好地继续学习更深入的长度知识。

关于 “一毫米”,一毫米是怎样的长度,对单位为 1 的毫米长度有初步认识后,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来加深学生对长度的认识,以此来让学生感知 “量” 的表象。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9:15 · PVG 17:15 · LAX 02:15 · JFK 05:1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