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huan000123

yanhuanhuan000123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401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4 22:27:51 +08:00
10 G 0 S 0 B
yanhuanhuan000123 的最新回复

课堂上杨老师巧妙的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活动,合作交流,运用 “割补” 、“剪拼”、“数方格” 等方法来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杨老师的终极稿更有针对性,通过视频可以明显感觉到重难点的突破更清晰。

课堂上从身边的物体开始,观察、触摸,感知面积的存在,面积的大小,效果良好。

让学生亲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操作活动中去充分感知。真正做到了做中学,感知面积的相关概念。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

杨老师针对孩子们的特点,创设生活情景,结合生活中的实物感受面,通过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议一议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量感,掌握什么是面积。

杨老师,着力于学生学习的 “疑惑点” 实现儿童经验与意义理解的对接。 学生在学习面积时会有一些思维上的 “疑惑” 或 “困惑”,比如 “周长” 对于学生认识 “面积” 具有 “负迁移”,因为在一个平面图形中,“边” 属于强刺激源,“面” 属于弱刺激源,

杨老师精心设计的板书突出了重难点、和关键点明确,有启发性,能够真正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的记忆。

杨老师这节课,让学生感受到面积相差很大的两个物体或图形,用观察的方法直接比较出结果,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调动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从面的大小过度到数量的大小关系,培养量感。

教学中,杨老师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多多举例说出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使学生对面积有更感性的认识,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此同时也能真切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亲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次次打磨,一次次修改,这节课对学生量感的培养方法,形势,杨老师思路越来越清晰。

培养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其周围熟悉的事物,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杨老师在教学设计前充分全面的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结合并且对比各版教材的特点做出了严谨的思考。以 “面积是什么” 这一课为依托,培养学生对于 “量感” 的体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尝试。

杨老师教学活动的设计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在经历、体验、探究中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获取基本知识和数学思想及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调动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从面的大小过度到数量的大小关系,培养量感。

杨老师,重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设计比一比环节,使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这一环节是整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学生在课堂上有的将两个图形重叠后,对剩余部分进行比较;有的用用硬币摆一摆、数一数;有的用透明方格纸来拼摆,学生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比较方法。这种资源共享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了知识上的问题,更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的快乐,同时享受到积极思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物体或图形,用观察的方法直接比较出结果,当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不大时,我们就不能凭肉眼观察了,得找出更合理的办法才能比较出结果,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调动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从面的大小过度到数量的大小关系,培养量感。

杨老师注重了直观感知(摸物体的表面,观察物体表面的大小,从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操作感知(重叠、剪拼、拼摆、数方格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感知其大小)、设计图案等来层层递进认知概念。

 本节课杨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感受实物的表面时,选择的实物都是像课本的封面、硬币、树叶、黑板的表面等这些有局限性的物体,都是在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而在高年级学生将会学习计算物体的表面积,没有将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这节课如过出示一些像桔子、茶杯等物体,让学生摸它们的表面,并想一想如果给它们穿上衣服,谁的衣服布料多?那么对于学生理解物体的表面会更透彻。

概念课难的不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定义,更重要的是从动手操作中体会什么是面积。 但是,动手操作势必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如果换个度制定预习单,让孩子们自己先独立思考,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将自己好的方法录制成视频,教师筛选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省了更多的练习时间。

为学习图形面积而引入图形面积比大小,是否能体现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即图形面积概念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比较物体表面或图形大小,这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有关实例。 @杨晴

当学生感受到面积相差很大时,用观察的方法直接比较出结果;当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不大时,不能凭肉眼观察了,那么得找出更合理的办法才能比较出结果,这时如何比较面积大小,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热情的时候。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6:58 · PVG 14:58 · LAX 23:58 · JFK 02:58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