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nan199499

xunan199499

🏢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东校区 /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2200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2-01 17:49:57 +08:00
9 G 99 S 0 B
xunan199499 的最新回复

课堂最后最后对淘气日记中用错的长度单位进行修改,并独立为一些物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量感进行思维内化,形成稳定的判断能力。

秦老师让学生寻找各单位对应的身体尺,并测量数学书的长度、课桌的宽度等,让学生体会物体的实际长度其实是度量单位的累加,更深层次理解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秦老师充分关注孩子们主观能动性,通过在尺子上找出、在纸上画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等,让孩子们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

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了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秦老师先让学生开展了估计和测量活动,体会长度单位源于生活,是基于人的生活需要才有了不同层次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充分体验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

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还需要在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时能迅速且非常准确地判断出与之对应的长度单位,并能用语言描述选择的原因。而且学生在完成练习时,会根据题目中数据的差异进行换算,再选择出合适的长度单位。

我觉得学生真正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体现在具有良好的估测意识,看到某一个物体,能大致估计出它的长度、宽度、高度等。

学生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时让学生比一比、估一估,可以用身体尺直观演示,也可类比自己熟悉的物品长度、宽度、厚度等,说出选择这个长度单位的理由,从而深刻体会不同长度单位的适用性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身上或身边 1 毫米、1 分米等物体,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估计失误,教师从学生的眼光出发,合理利用错误资源,可以让所有学生一起分析这个估计的情况是否合理,激发课堂生成,从而使学生对每种长度单位的感知更明确。

然后课堂里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贰分硬币和公交卡,使学生真切地感知 1 毫米的长度,建立 1 毫米的直观表象。其他单位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一猜、二量、三感知。

在学习了不同的测量单位后,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常用品引导学生感受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1 米等,比如出示一元硬币、一角硬币、贰分硬币、卡纸、公交卡、练习本等,让学生猜测哪样物品的厚度刚好是 1 毫米,然后再进行测量活动,发现一元硬币、一角硬币的厚度比 1 毫米多,卡纸的厚度不到 1 毫米,贰分硬币、公交卡的厚度最接近 1 毫米。

每种长度单位的出现都源于实际生活需要,所以教师要以 “活教育” 思想为教学指导,注重实践体验,善于利用身边的实物,使学生在运用长度单位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感受,从而体会不同的物体要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

秦老师通过估一估活动,让学生估计自己身边的物体,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量感,同时还有学生出现估计失误,刚好教师可以适时抓住错误案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强化估的策略。

秦老师从复习引入,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通过测量铅笔巧设认知冲突,引出新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在丰富的感量活动中建立量感。

量感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量、感知量、应用量,认识到的量感培养的本质,在探索和实践中改良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感知量的过程中深化量感的培养。

量感培养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含对于长度单位的抽象认知和度量现实世界的方式,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反映事物之间的差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于量感的建立深化,引导学生自主建构量感单位,发展学生的概念性思维,帮助学生准确感知和应用长度单位。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所以建议秦潇老师利用有趣的挑战活动和奖评机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育状态中变得鲜活。教材设计了创设亲切的生活背景,开展多样化的比较、测量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从而建立准确的量感。学生对于分米、毫米这一长度概念的感受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中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知量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体验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从而培养量感,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重点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理解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深入体会量感的建构方式,从而使学生建立准确的量感,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生在观察、估计、比较、测量的过程中生成理性认识,形成相应的长度表象。

秦潇老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测量铅笔、几支铅笔能摆满一根米尺、用吸管折出 1 分米和 1 毫米、找一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 1 分米和 1 毫米的实物等,贴近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在经验积累中多角度、多层次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深化对长度单位的感知,逐步形成 1 分米和 1 毫米的实际量感。

量感是人们视觉、触觉等感官对数和量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思维的产物。学生对于分米这样的测量单位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毫米较短,学生的经验不够丰富。所以教学设计中秦潇老师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基础,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13:41 · PVG 21:41 · LAX 06:41 · JFK 09:4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